春季嘉年華
建立國際化社區環境
蘇州伊頓國際學校作為一所IB國際學校,對21世紀所必備的文化交際、溝通協作、藝術審美等“軟”實力采用浸入式培養。春季嘉年華作為伊頓每年的活動盛典,搭建了一個交互性的平臺,使每一個個體在國際化社區環境里感受美食、音樂、舞蹈、歡樂、游戲......
“焦點商鋪”
在這里,學生既是創造者,又是參與者;既是執行者,又是;在這里,身處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因一個共同的善舉更加親近:學生們搭建了特色“商鋪”進行義賣,大部分的盈利將捐贈給蘇州湯媽媽公益慈善中心,用于幫助弱勢兒童。
01
多元化的文化社區讓學生們保持了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也學會了尊重與理解文化的差異性。學生們在畫布上制作自己國家的代表標志,并粘貼成一幅多文化融合的作品;一群可愛的女孩創立了扎染鋪,邀請大家感受中國傳統的扎染技術。
02
學生們努力肩負起世界公民的責任,創立了以“環保”為主題的攤位,宣傳保護地球家園的理念。他們用可回收材料制作工藝品,以“合理利用水資源”為主題制作宣傳海報,邀請人們展開相關討論……
03
琳瑯滿目的手制食品是嘉年華必不可少的亮點。家長與孩子們一起制作不同的食物,建立了一個屬于 “吃貨” 的天堂:印度風味的冰淇淋、臺式鹵肉飯、韓式拌飯、美式熱狗、手制小食......
04
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給孩子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對數學、物理等方面的邏輯思考能力。“搭建牢固的橋”吸引學生們紛紛前來挑戰,看看誰是較佳“工程師”?
超越“教科書式”的表演
我們“演奏”的,是個性、能力與知識:
自信的魅力與美妙的音符相輔相成,將自由與快樂傳遞給每個人:如暗夜鶯啼的小提琴聲,沉穩雄健的大提琴聲,充滿空氣感的吉他撥弦,唯美而華麗的豎笛聲,鏗鏘有力的鼓聲……
我們“歌唱”的,是對自由、平等和尊重的追求:
家人、老師、朋友.......每個人在生活中有著不同的角色,但在同一個舞臺上,大家互相協作,共同用行動來感染更多的聽眾。日本部的小朋友身穿和服,帶來了合唱表演。校區高年級的學生獻上動感舞蹈。伊頓老師們也小露身手,高歌一曲。
我們彰顯的,是團隊協調力和合作力:
在IB課程體系影響下,蘇州伊頓國際學校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培養團隊精神。孩子通過高爾夫球,團隊棒球,美式橄欖球,跆拳道等活動展示熱血的青春。校區的新操場也使學生得以在一個更加安全和廣闊的環境中開展戶外活動。
培養世界公民
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
國際化教育不僅集中體現在嘉年華這一天,更加滲透于日常的點滴之中。蘇州伊頓國際學校以國際(IBO)為教學大綱, 在日常學習中會根據學生的興趣來設計教學內容,并注重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和責任感。
一種關鍵能力,一種感染力
學生們一起閱讀與領導力相關的書籍;
學生們創造鼓勵樹以激勵自己和他人;
學生們繪制具有感染力的動漫故事;
學生們挑選自己喜愛的領導人物并制作與之生平相關的海報,展開對“領導力”的深刻探究;
學生們通過班級表演展示他們對“”形象的探索、理解和重視;
學生們合作創建校報并參與詩歌編寫,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提高了“”所應具備的硬實力:閱讀、寫作技巧、口語表達力等。
學生們參加公開演講比賽,試著用自己的觀點感染他人;
學生們參與志愿者服務,關愛社區老人并組織音樂義演:“很開心與伙伴們一起盡力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希望我的力量可以感染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