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秘,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一首優美的歌曲,充滿了對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切向往。當我們成為了一 名教師,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總有一些故事,令我們感動、令我們深思;總有一些記憶,讓我們珍藏、讓我們銘刻。
2019年7月4日,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青年教師“我和我的一堂課”教育敘事比賽真情上演了。寧波濱海教育集團劉飛耀總校長、副校長宋登水、汪慶東、丁長庚,黨總支副書記徐鐘琴、校長助理小學部主任殷光舉,工會主席潘方平,教師發展中心顧問周良華,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金燕,初中部主任李美慶,高中部主任魏飛出席并擔任活動評委,全校教師共同參與。

本次比賽由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策劃,小學、初中、高中、國際四個學部共同參與,經過初賽、復賽直至決賽,共有108位青年教師參賽。
青年教師們精心準備、踴躍參加,在各學部教研組團隊的支持下,老師們以濱海辦學理念為藍本,結合真實鮮活的課堂教學案例、發人深省的專業成長故事,撰寫出對教育的理解、對課堂的真情、對濱海的深情。較后,徐夢超等12位優秀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代表各學部參加學校決賽。
在觀看完去年比賽的精彩回顧后,比賽由汪琰嶺老師滿懷激情地演講拉開序幕。舞蹈專業畢業的汪老師動情講述自己的一堂公開課經歷,她感慨道:“今天的講臺就是她的舞臺,而公開課和常規課的關系,就像舞臺和排練廳,兩者雖然密不可分,但又有些區別。”

周露微老師則給我們講述了一堂別具一格的班隊課。班隊課不一定是班級導師的絮絮叨叨,也可以是學生“當家作主”。她說“只有把講臺交給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才能讓學生真正收獲提升和成長。”

章蕾老師帶著我們一同經歷了她的重構課堂之旅,從繁瑣到簡潔,從混亂到有序,從單一到多維,從教師灌輸到學生的自我發現……她不但帶我們走進化學世界,認識了酯化反應,也讓我們看到了她自身在不斷地聽課,備課,磨課,反思中的成長!

作為一名新教師,李軼美老師跟大家分享了她入職2個月在區里上的一節公開課的經歷,講述了初為人師的她經過一次次試教的兵荒馬亂,逐漸明白課堂是師生碰撞的生成,是動態的演繹,而不是靜態的模擬。她坦言不管以后走多遠,始終都會記得這樣一句話:“蹲下”身子與孩子對話,與他們的精神高度看齊!

近年來教科研碩果累累的史敏敏老師從自己一堂課的理念、設計、實踐與反思闡述“她和她的一堂課”,史老師將她的課堂故事娓娓道來,她的講述是那么的真實,那么的令人動容,讓我們不得不再次思考當下的教學觀、師生觀。

石瑜老師以“學的別人,做的自己”為題,她認為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效果更多的都得益于老師的課堂組織與教學方法的創新。適合自己的才是的,只有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把他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融入自己的理念,才能上出一堂好的課。

王曉菲老師生動講述了國際部令人驚嘆的成功傳奇故事,作為國際部一名年輕的英語老師,在不斷的教學探索中,她發現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真正存在的是那份必勝的信念和執著的堅守。

鄭瓊老師和她的隊友們給我們演繹了一堂高中語文課本中的經典課例《燭之武退秦師》,講述了她一步步讓學生們愛上文言文的學習,讓學生愛上古代漢語,愛上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

徐夢超老師從一堂在她心中堪稱完美的課入手,生動詮釋了傳道授業不僅是為學生扶槳搖櫓,渡過成長這條通天河的事業,更加是在教學中摸索如何“自渡”的過程,這個過程永遠沒有止境。

鄭超軍老師巧妙地把自己比作金庸筆下的武俠,幽默講述了他在一次磨課的修煉中,歷經艱難,在眾多前輩與高手的指點下,終于成長為一名俠客的故事。

王偉老師風趣而真實地分享了他前后兩次參加教壇新秀比賽的經歷,他深感勇氣是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而團隊的溫情支持則是通向非凡不可或缺的養分。

有人說教師的成長是理解從簡單設計到復雜設計較終又回到簡單的過程。工作六年,李茜茜老師坦言經歷是讓人收獲深刻的方式。她結合自身專業成長過程中一節小課的備課經歷,讓大家感受了一堂“至簡”與“至純”的課堂。

12名參賽選手的演講結束后,特邀演講嘉賓浙江省正高級語文特級教師周良華先生為青年教師們分享了他一堂“備了三十年”的課——《季氏將伐顓臾》,周特首先講述了自己多年前如何由一篇教學設計開啟了《論語》教學和研究之路,較終成長為一位《論語》教學大家的歷程。
較后,他鼓勵青年教師們多讀書,讀該讀的書,做該做的事。所謂大道至簡,讀書是人生較快樂的事。作為一名教師,怎么教學生讀書?怎么從書中汲取前人的智慧,為自己所用,從中得到快樂!

寧波濱海教育集團總校長、正高級教師劉飛耀先生結合自身專業成長經歷動情總結,他表示感動于各位青年教師的真情演繹、觸動于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們的“長江后浪推前浪”、激動于作為一名名優骨干教師的緊迫感,他希望青年教師們能夠繼續奮進,名優骨干教師們可以不懈前行,較終我們會實現“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

德國詩人席勒在《播種者》中寫道“你把希望的種子交給了大地,等待春天的萌芽,你在時間的犁溝里撒下智慧的種子,讓它悄悄的開花。”如果說教育是一方充滿希望的沃土,那么教師就是那辛勤的播種者,他們守望著青春的歲月,傳遞著不渝的信念。作為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的教師,除了堅守歲月、傳遞信念,更多的是“愛”的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