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接受雙語教育的孩子,和單一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有什么區別嗎?”
“5:5的中英文環境配比,能實現雙語環境的平衡嗎?”
“孩子到底什么時候開始接受系統的雙語訓練較為合適呢?”
當家長們逐漸意識到中英雙語學習的重要性時,大家關注的焦點已不再是我們為何要開展雙語學習,而是如何開始學習。
雙語學習真的會為孩子帶來改變嗎?是的!
在早期對雙語教學的研究中發現,中、英雙語之間思維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可以對大腦形成不同的刺激,從而提升和促進兒童的思維能力。雙語學習,就像為孩子頭腦植入的“雙系統”,當孩子們沉浸在第二語言的學習和思考中時,他們的思維方式也變得更多樣、更靈活。
這種對思維和大腦的刺激,連心理教育專家都說:“越早越好!”那,不如讓我們走進凱萊德的雙語課堂,看看這里的孩子和老師是怎么學習的?
在凱萊德,英文是被視為和母語一樣重要的第二語言。但這種重視,并不代表著我們會將英文像知識一樣灌輸給孩子,對于任何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浸入式的教育,都是的方法。
在課堂,老師們通常會啟發和提示孩子們用英文來溝通表達。因此,孩子們即使沒有達到完全熟練運用英文的能力,也會在老師的期待和要求下,盡量地去回憶他們學過的英文詞匯,并完成他們想表達的意思。
為此,凱萊德給每個班配備了一名全職的外教老師(英文為母語,同時掌握多國語言的學習者)和一名中英雙語主班老師(母語是中文,具備良好英文能力的雙語教師),跟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在凱萊德,我們摒棄傳統雙語幼兒園的“一人一語言”(即所有中文教師講中文,英文教師講英文),每個小朋友都可以跟老師,用任何語言,進行無障礙溝通。
針對中國孩子整體英文環境不足的情況,凱萊德在園區按照8:2的時間分配語言使用,較大化地平衡雙語之間的環境,鞏固和強化孩子們的浸入式雙語學習環境。而視覺環境的營造上,凱萊德也力求做到極致,課堂目力所及的范圍內,所有標識標語都采取中、英雙語,讓一切都自然而然地發生。
在“浸入式”語言教學過程中,創造不同的文化語境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此,老師們在教學時,還會通過有趣的互動和游戲,將語言課程與文化浸潤融為一體,使孩子們能夠保有對其他文化、族群的了解,讓語言真正成為他們對話的入口,而不僅僅只是溝通的工具。
如何讓孩子像學習母語一樣自然地學習英文,自然拼讀法就是的方式。在教學上,凱萊德同步國際主流的自然拼讀法,通過直接學習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建立字母及字母組合與發音的感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和學習英語字母組合的奧妙,掌握英語拼讀規律,從而達到看到單詞就會讀,聽到單詞就會拼的學習目的。當語言變成了一種尋找規律的游戲,那課堂上的教學也自然成為了游戲的本身。
入學前,凱萊德就會依據孩子們英文發展水平,出具一份評估報告,并根據孩子們的認知水平、語言學習特點,為孩子們定制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不同的班級,和不同等級的“英文分級”讀物。
在凱萊德看來,閱讀能力分級較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量體裁衣”,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看的書、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得到較適合自己的幫助。
凱萊德在早期教育階段中引入“閱讀積累”的理念和方法,引導孩子日積跬步,愛上閱讀,凱萊德認為:當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時,孩子才真正有可能習得雙母語的語言能力。
為增強孩子們的學習樂趣,凱萊德以英文繪本作為切入,通過聲音、圖形、肢體動作、情感的輸入,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即使牙牙學語的孩子,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建立和培養出初級的語感。在閱讀課堂上,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書籍的世界,在書中認識新朋友,汲取新知識,探討書中人物的性格,預測故事的發展,在師生共讀的過程中,了解世界,共同體味閱讀的快樂。
語言習得是一個漫長而有趣的過程,從簡單的聽到說,從讀到寫,從泛讀到精讀,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語境中,看到不同的世界。正如凱萊德所傳遞的:所有的、準確的信息,都應該不受語言限制,不受地域限制,不受認知的限制,讓更多人看到。
而語言,就是我們打破一切限制的鑰匙,為我們開啟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
在凱萊德的雙語教學體系下,從2或3歲開始,通過這樣的方法、環境、教學,孩子完全可以得到超出單母語學習對大腦發育的刺激,實現與世界的溝通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