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迪:成長教育的理想方式
——啟迪外國語學校文化建構的探究
一、“啟迪”的教育意義
“啟”是打開;啟封。“迪”是開導;啟發。“啟迪”是啟發;啟示;啟迪后人。從“啟迪”的本身意義來看,“啟迪”與“教育”是同義語,是教育的本質追求。從“啟迪”的使用語境來看,“啟迪”常指人和事對其他人的“啟發”,主經強調“啟發他人”和“從他人那里獲得啟發”。從“啟迪”的教育含義來看,“啟迪”不僅追求教師對學生的啟示,也追求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的啟發,還追求個體內部的自我啟悟,是“互教”和“自教”的融合。以“啟迪”為校名追求的境界是:每一個師生都能“啟德”和“啟智”——啟化心靈,啟誘智慧;都能“啟源”和“啟未”——啟思過去,啟蒙未來;都能“互啟”和“自啟”——啟示他人,啟悟自我。較終實現“啟迪人生,開創世界”。
二、“成長教育”的理念
教育目的:啟迪每個人都能成為“的自己”,在與自然、社會和諧互動中實現“讓世界與我們共同成長”。
教育目標:啟迪每個人的身心、智慧、情感、道德等方面都能獲得健康成長,成為創新世界的“未來人”。
教育信念:“啟迪”能喚醒生命的無限潛能,發展生命的無盡可能。
教育原則:人的生命成長是自己完成的,所有教育方式都應通過自我教育實現——自我啟迪,自主成長。
教育策略:啟迪團隊成員共享成長——團隊成員相互啟迪,自我啟悟,在享受自己和他人成長過程中實現共同成長。
教學方法:啟迪學生自主參與課程建構,通過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促進個體和課程共同成長。
管理思想:啟迪團隊每個成員共同建構適合自己的成長文化,使學校成為師生健康成長的生命共同體。
三、“學校理念”的架構
根據人的生命成長需要、社會發展需要、教育改革需要和學校建設需要建構學校理念文化體系,基于校本教育哲學“成長教育”和校名關鍵詞“啟迪”凝煉自己“句子”。
使命:讓世界與我們共同成長
意義:我校確立的辦學使命是讓在這里生活過的每個人能夠追求自己更好成長,并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世界與我們共同成長——啟迪師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同時,也能夠更好地認識世界、走向世界、改造世界。其本質是:“我們由啟迪而成長,世界因我們而改變”——不是我們跟著世界行走,而是我們改變世界。具體要求是:我們的教育不僅要為學生基礎階段負責,更要為學生成為“未來人”負責;既要對學生學業的高質量負責,更要對學習能力的高品質負責;既要對行為養成的高品質負責,更要對思想道德的高品質負責;既要對當下的美好生活負責,更要對未來的幸福人生負責。
境界:創辦屬于每一個人的未來學校
意義:我校追求的教育境界是為每一個人量身定做自己的教育,創辦適合其個性充分發展的“未來學校”。
目標:讓每個人成為創新世界的未來人
意義:我校的培養目標是圍繞“基于成長、面向未來、放眼世界”的基本理念,通過踐行“啟迪式教學”,參與探究建設世界的活動,培養能夠開創世界的“未來人”。
創新:重新定義教育——啟迪每一個人自主成長的過程
意義:傳統的教育定義關注的是知識的傳遞和技能的習得。我校從教育本質和教育目的出發對教育進行重新定義,其價值是——以人的成長為目的,通過“啟迪”,讓每個人在主動探究個體成長過程中獲得充分的發展。
重新定義課程——師生共同探究未知世界的過程
意義:傳統的課程定義關注的是對已發現的知識的體系化建構,是為學生設計的“跑道”。我校從人的成長需要和校本培養目標出發,按照后現代課程的理念對課程進行重新定義,其價值是——將師生本身作為課程元素,把師生生活經驗和探究未知世界過程作為課程的核心,增強課程的建構性和非線性,使課程永遠處于開放系統。
重新定義教學——師生參與課程建構的實施過程
意義:傳統的教學定義關注的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凸顯的是師生教和學的活動方式。我校從教學對人生命成長影響出發,按照“教學即課程建構”的理念對教學進行重新定義,其價值是——將課程的決策、開發、實施和評價都作為教學環節,拓展教學的內涵;把師生學習經驗和探究過程、已知知識和未知世界都作為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的意義。
校訓:卓而不群 光而不耀
意義:啟迪外國語學校的每個人都應達到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取得優異成績不炫耀自己,低調做人。
校風:共享成長
意義:我們每個人都能與他人合作共學,與祖國同頻共振,與世界一體共演。
教風:啟迪
意義:“教學即啟迪”——教學是以智慧啟迪智慧的生長,用品德陶冶品德的提升。具體要求:啟迪學生參與課程建構,引導他們掌握“學習之‘道’”,讓他們啟發自己形成“建構之‘法’”。在課程建構過程中,教師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能夠憤而自啟,悱而自發。
學風:啟悟
意義:每個學生都能自主學習,自我啟發,自覺體悟,自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