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3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認識了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教育學院的邱瑾老師,當時她正嘗試在中國引入北卡STEAM課程——一個美國高端的高中教育課程。經過近三年的不斷接觸了解以及實地考察,我更多地認識了STEAM課程的精髓,我認為這是一個對中國學生非常有利的課程。
2017年3月,通過認真談判,我們和GEI(美國北卡教堂山國際教育學院)合作創立上實北卡美高中心,從而在上海、乃至個引入美國高端的STEAM課程,從而為中國學生提供以北卡STEAM課程位核心的美高課程。我相信,這會給就讀的同學帶來深遠的促進和影響。
以下是我個人對STEAM教育的一些認識,供大家分享。
1. STEAM是什么,北卡STEAM課程是什么?
STE(A)M是五個單詞的縮寫,分別代表著五大類學科,
- S:科學(Science)
- T:技術(Technology)
- E:工程(Engineering)
- M:數學(Maths)
- A:藝術(Art)
STEAM課程作為美國高中較的課程目前在美國被廣泛接受并使用,有超過40個州的80%高中采用以STEAM課程為核心的高中課程。
北卡STEAM課程是由美國萊斯大學(美國常青藤大學,綜合排名第15位)與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綜合排名第30位)研發的高端課程,廣受美國北卡州眾多高中青睞,其中就包括有“神童高中”之稱的北卡數理高中,全美STEM高中排名第二的Early College at Gilford,全美STEM高中排名第七的Raleigh Charter High School羅利特許學校。
2. 美國科學界、教育界走在了政府的前頭。
早在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SB)就發表了《本科的科學、數學和工程教育》(又稱《尼爾報告》),報告首次提出了“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教育繼承”的綱領性建議,這被譽為STEM課程的開端。它指導了美國國籍科學基金會(NSF)此后數十年對美國大學教育改革的政策和財力支持。
1996年,NSB又提出了STEM的“行動指南”:《塑造未來:透視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的本科教育》,報告對學校、地方政府、工商業界和基金會提出了明確的政策建議,其中就包括“大力培養K-12教育系統中的STEM的師資問題”。
2009年1月,NSB發布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公開信,其主題是《改善所有美國學生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以下簡稱STEM》教育》。明確提出:國家的經濟繁榮和安全要求美國保持科學和技術的和指導地位。委員會敦促政府抓住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動員全國力量支持所有的美國學生發展高水平的STEM知識和技能。
……
我們可以看到,代表美國科研、教育力量較頂端的NSB在不斷督促美國政府、工商企業、社會在STEAM方面的投入和努力,竭力保持美國在科學技術的地位。
3. 未來的競爭是全面的科技競爭
二戰之后的20世紀,美國憑借其的強勁科技實力,在全球各個領域成為,也使得美國成為當前綜合實力較強的國家,這也是美國能夠在全球各地競爭的源泉。進入21世紀,歐洲的德國法國憑借深厚的底蘊,在盡力追趕,希望重振歐洲過去榮光。而中國,同樣憑借自己的堅強和韌性,在穩步跟隨的同時一直尋找彎道超車的機會。
而在近期,無論是美國提出的“回歸制造業”,還是歐洲德國提出的“工業4.0”,以及中國提出的“先進制造業、高端制造業”,等等,我們都可以看到,科技是所有國家當前以及未來努力和發展的方向。衛星、航天探測器、人工智能、機器人、航母、潛艇、新能源、電子科技、網絡……,等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未來的競爭,將會是全面的科技競爭。不僅是在地球的競爭,還將是太空的競爭和宇宙的競爭。美國有先發優勢又先行一步,歐洲也在努力擺脫困境,中國正在奮起直追,未來會怎樣?
4. STEAM領域的就業也是一個很有前景(“錢”景)的方向。
美國的3D打印、火星探測車、航天飛機、生物醫學……,中國的登月計劃、北斗衛星、航母、飛機、潛艇、超級計算機……,歐洲德國的無人駕駛、汽車制造,法國的核能、高速火車,英國的航空發動機……,等等。 對比以前很多中國學生選擇金融、商科等專業,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工業自動化、飛行器、新能源、新材料、金融工程……,這些廣闊的STEAM專業領域,我們的同學大有可為。當你學成,完全可以在這些領域找到自己的發展之地。
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正當時!
20世紀,一批留學歐美的中國學子撐起了新中國的崛起,他們中間產生了一大批中國的棟梁之才,比如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兩彈元勛鄧稼先、原子能之父錢三強、力學之父錢偉長、光學之父王大珩、氫彈之父于敏、衛星之父孫家棟、空間技術開拓者錢驥、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橋梁之父茅以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地質力學創立者李四光、自動控制專家楊嘉墀。
當今世界,是科技在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競爭。雖然很多時候我們看孩子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有更多的中國學生在發憤圖強,期待著在未來肩負中國崛起的重任。也許就在我們的身邊,就是您的孩子,可能就是未來中國的太空之父、宇宙之父。
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同學們,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正當時!
上實劍橋國際高中已加入2018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想要了解更多該校資訊,11/2-11/3上海展覽中心,歡迎您的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