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國冬日悄然降臨,一條關于“北外大樹穿毛衣”的消息迅速刷屏了北外人的朋友圈。北外圖書館和逸夫樓前的8顆大樹擁有了獨 一無二的冬日限定穿搭。
“北方的冬天寒冷、蕭瑟,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冬天的北外增添一抹顏色,為師生們帶去一些溫暖。”這是北外后勤與基建處職工為大樹設計并穿上“毛衣”的初心。歡樂之余,也有感動。后勤與基建處職工將前不久離世的北外小貓“貝拉”為原型的玩偶編織在毛衣上,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陪伴大家。這一件件毛衣,帶來的是轉角相遇的驚喜,是用心設計的巧思,更是北外人心底最真摯、純粹的善良和人文關懷。
逸夫樓前的大樹同樣擁有自己的OOTD。4件由多彩顏色拼接而成的“毛衣”出自北外離退休老師們組成的“手工編織坊”。在收到后勤與基建處職工的邀約后,編織坊的老師們積極參與到編織工作中。其中,年齡最 大的老師已87歲高齡,參與編織的6位老師的平均年齡也已高達78歲。她們說,“為喜悅,為熱愛,更為北外有我”。僅一周的時間,她們一針一線,將對北外的眷戀、對生活的熱愛織進這些溫暖的毛衣中,成為這個冬天北外最動人的注腳。
秋意已暮,寒意漸濃,但北外卻讓人暖暖的。在這極具人文關懷的校園中的北外ICC也有別樣溫度。
2025錄取季剛剛拉開帷幕,北外ICC就已收到三十余封世界學府的預錄取Offer,且發來預錄取Offer的學校全部位列QS世界大學排名前百行列。三十余封預錄取Offer如破曉的第一縷陽光驅散了冬日的陰霾,引爆了錄取季的激情。
錄取“熱能”不斷釋放,也因教學不斷“充能”。
北外ICC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跨學科教學,將不同學科間的知識進行發散整合并有序串聯,使學習不再囿于單一科目,達到科目間互通互融、相互促進的目的,最終使學生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高。
此外,北外ICC也注重開展項目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簡稱PBL)。PBL是一種充滿創新性與影響力的教育方法,它結合了杜威的“做中學”、項目管理方法、團隊合作學習等思想,是一種類似于探究性學習和體驗式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項目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真實情境中的復雜問題進行探究,精心設計項目,規劃實施項目任務,幫助學生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之外,北外ICC各學科組還會通過組織形式各樣的學科活動幫助同學們梳理知識脈絡,點燃學習興趣,提升綜合能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不同學科的獨特魅力。
對于想要出國留學的同學們來說,背景提升項目也必不可少,升學規劃團隊助力之外,北外ICC的教學團隊也不甘落后。針對G10年級學生,側重幫助學生尋找個人興趣點,并根據學生興趣提供針對性的資料及相應的培訓與活動,此外還利用ECA/CCA/晚自習的時間給學生提供多學科競賽輔導,例如對參賽資料的優化與整合;商賽給予建議與材料修改等。針對G11年級學生,我們為有不同升學需求的學生匹配相應的競賽,并提供分層指導與專項支持,確保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達到夯實基礎與課程拓展雙向提升。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同學們努力學習同時,北外ICC的老師們也同樣要“認真聽講”。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形式各異的教師培訓,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法,從教學難點到應對策略,從青少年心理到科技賦能課堂……多角度、全方位地為老師們帶來有廣度、有深度的“充電”盛宴,來幫助大家提高教學技巧、提升教學質量,為北外ICC學子追逐夢校護航。
秋收冬藏,生生不息。北外的溫度不止“大樹穿毛衣”,北外ICC的溫度也不止于教學、升學。12月7日北外ICC開放日報名通道現已開啟,希望您能走進充滿“小心機”的北外聽聽那些發生的北外ICC的溫暖故事,北外ICC教學團隊、運營團隊、規劃團隊將攜手為您分享,期待您的到來。
招生對象:
公立學校初中三年級
國際學校九年級學生
2024級十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