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么?這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
僅僅是為了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走上人生頂 峰,抑或是其他?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香港威雅學校的校長Howard Tuckett先生,來跟我們一起聊一聊,理想的教育究竟應實現怎樣的目標。
(* 以校長第 一人稱視角展開敘述)
香港威雅學校校長
Howard Tuckett
• 38年教育管理經驗
• 22年英國預備學校校長經驗
• 為14所預備學校的管理者提供支持與指導
• 擔任英國獨立學校督察會(ISI)督學
• 擔任兩所學校的董事
• 基礎教育領域專家 – 曾擔任學科教師、學院院長、體育教練及校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就和成年人一樣,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教育體系的目的本該是釋放每一個孩子的天性,然而,一些教育模式卻更偏向于結果導向和流水線化的工程,扭曲了教育的本質。【點擊咨詢香港威雅學校】
一所學校如果擁有精心設計的校園設施,以及定制化、以孩子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家長和孩子找到他們的天賦,挖掘他們的潛力。
俯瞰香港威雅學校
許多實力強的學校,都非常了解如何檢驗孩子的學術潛力和能力。學校會考試孩子的詞匯量、邏輯推理能力、閱讀能力等等,這些東西都很容易數據化,但卻略有局限性,因為它們不能告訴你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情況,例如性格、意志力等學術之外的能力。
香港威雅學校擁有高達15米的攀巖墻
這些潛力很難通過一場考試,或者一張證體現出來,因此,如何有效挖掘孩子真正的潛力,也往往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加入香港威雅學校之前,我曾在很多學校工作過,一般來說,我都會盡自身的可能,讓學生們體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只因我堅信,學校的課程永遠都是為了能讓孩子發揮應對未來生活的潛力而設計的。
香港威雅學生在iSTEAM課堂上操縱無人機
任何學科,其目的都應該是通過精彩的課程設計,讓孩子們能夠學會在真實世界里解決問題的技巧,包括如何通過學習解決問題,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說服他人,如何在大眾面前表達自己,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培養出同理心,學會鼓勵他人,學會清晰的思維能力,學會頭腦風暴,學會給人帶來快樂,學會在正確的時間問正確的問題,學會協調團隊工作進度。
一所出色的學校應該要能夠做到——無論孩子們學的是哪一種學科,他們都應掌握該學科的核心專業技能及能力素養,而不是浮于表面的理論。
跆拳道是香港威雅學校眾多課外活動之一
教育本身就是一項社會性的事業。公司和學校的生活有許多共同點,與他人相處才是關鍵。
人們需要團隊作業,即便是天才在靈光一閃之后,也是需要和他人合作,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現代社會的工作都不是靠一個人閉門造車就能完成的。
無論我們的科學技術如何發展,我們總是需要與人面對面地溝通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幫助孩子們探索潛力,有點像是童話故事《青蛙王子》里的公主親吻青蛙,你需要不停地嘗試新的東西,不斷試錯,最終才能找到對的那一個,這個時候,如果用真心去親吻它,就會得到一個王子。
拿我自己的故事來舉個例子吧,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并不太擅長接球,跑步也很慢。
別人總是告訴我,我不是個運動型的孩子,因此我大部分時間都在校隊里坐冷板凳。但我畢業以后,我學會了打來福槍,水平還挺不錯;我也愛上了劃獨木舟,即使我60歲了,我依然堅持劃獨木舟;現在,我還是一個馬術愛好者和水平尚可的騎手。
可惜的是,在我原來的學校里并沒有射擊、騎馬和獨木舟這樣的課程,因此我的天賦就這樣被“埋沒”了——沒人知道我有這些方面的天賦,甚至當時的我本人也不知道。
我想說的是,我也曾是一個有潛力的孩子,但在我的學生時代,并沒有這樣的環境讓我將潛力發揮出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畢竟很少有學校有教授射擊的校園設施,騎馬場也同樣少見。
現在回想起來,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也讓我吸取了教訓,在香港威雅學校,我們花了大量的精力,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給孩子們提供了盡可能多的課外活動。
每天在正常上課時間之外,我們額外安排了2個小時,讓孩子們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直到下午5點才回家。學校共有50多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孩子們可以從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個來參加。
我的理想,就是讓每一個香港威雅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賦所在,而不會像當年的我一樣,因為缺失合適的環境與條件,從而與自己的天賦擦肩而過。
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天職則是幫助孩子找到上天賦予的才華,小心澆灌它們,并期待它們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慢慢開花。直到孩子長大成人,帶著屬于自己的光芒,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找到施展才華的地方。
威雅香港2022學年僅余少數插班位置【點擊咨詢插班詳情】
· 英制Year 1-Year 8
· 招收5-12歲+的中外籍學生
· 歡迎校園參觀和一對一入學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