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有這樣一所學校,是由世界建筑行業泰斗級大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為進行設計的,這可是一位意大利國寶級建筑設計師,早在1998年的時候就已經榮獲素有“建筑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Pritzker Prize)。

他的作品涵蓋了許多當今時代較具代表性的建筑,如:

倫敦碎片大廈(西歐較高建筑)


《紐約時報》總部
有這么一位國寶級的建筑大師坐鎮,就已經注定了這所學校的起點跟其他學校不一樣,它就是——薈同學校。

▲薈同學校華盛頓校區
學校簡介
薈同學校取義“薈萃中西,世界大同”,不僅建立起一校多區的全球校園網絡,更將各國教育的精髓都融入到全球課程中,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
學校邀請全球插畫師VIOLETA LóPIZ根據學校的教育理念而繪制了十幅主題插畫,將現代美學的精髓滲透到學校的每一個細節。

▲其中一幅主題插畫
薈同是一所獨特而非凡的學府,將成為世界、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學校,旨在為廣大莘莘學子提供的教育資源,也為全球教育事業盡綿薄之力。薈同的價值不在于獨享其成,而貴在德厚流光。
薈同在亞洲的校區正是位于深圳。這座生氣盎然的建筑坐落于發展迅速的前海區中心地帶。玻璃外墻是它的一大特色,隨著一天中太陽的起落,外墻會映射出不同的色彩。

▲薈同學校深圳校區
深圳校區還有一個寬敞的創研室樓層,無論學生的學習項目是二維的、三維的、實體的還是數字形式的,我們都能提供較先進的硬件設施,讓他們將天馬行空的創意變成現實。
薈同的校園設計不只是為了承載課程學習,學生們將在這里結交朋友,分享觀點,享受生活,建立友誼,認識到文化多元的巨大價值,度過一段畢生難忘的校園時光
課程設置
不同于其他學校,薈同沒有采用例如IGCSE、IB或ALevel的國際考試框架,它通過仔細研究比對中西方各國現行教育體系,博采眾長,汲取精髓,巧妙融合,自主開發了一套符合薈同教育理念的全球課程。
薈同學校致力于培育能改變世界的。作為一所現代學校,我們的教育設計始于個至關重要卻又常被遺忘的問題:我們希望培養出什么樣的畢業生?因此,我們的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力圖讓每個孩子實現全面發展,并通過全球校區網絡激發其終身學習的熱情。
薈同培育人オ的重心和方向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 促進個體成長,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 樹立不懈追求的治學態度、嚴謹的思維和批判性精神
- 培養為學校和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意愿和能力
- 塑造有真才實干的,投身解決全球重大問題
在學校建立的這套基于素養的(Competency-based)學生發展評估和促進體系里,學生可以通過這套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體系,取得相應的榮譽、和,從而在畢業時既符合我們設定的理想薈同畢業生標準,也足以的大學錄取。
在這套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生發展體系中,學校分解出了一套知識、技能、行為和學習傾向(Dispositions)標準,供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式進行學習,以學習階段而非年齡來衡量學習進程。
薈同核心的跨學科課程有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文學科和創意藝術與設計。
全球交換生
交換生項目很多學校都會有,薈同學校的全球交換生跟傳統的交換生有什么區別?
現在很多學校都會有交換生項目,但基本上還是停留在1.0版本——短則幾天長則一個月的交換時間遠達不到深度體驗的標準,隨機插班學習更多的實際上只是在“看別人在上課”,交換生人數少、想得到量身打造的課程體系更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而薈同學校的全球交換生項目,則直接update到2.0版本——通過項目式、體驗式的跨學科課程,獲得真實立體、無可比擬的學習和實踐的經歷,真正的深度體驗。
未來十年,薈同計劃在多個重點世界城市打造校區,所有校區共同形成一個全球互聯的教育網絡。也就說,學生被一所薈同學校錄取,即代表進入了薈同全球網絡。每一位薈同學生都有有機會到其他校區參加交換學習或短期城市體驗、暑期交換課程,甚至可以無縫轉學。
這樣的全球資源支持,即便在美高中也是絕無僅有。
如果大家對這所學校感興趣,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或是還有什么疑問的話,那你一定不要錯過,遠播在3月7日-3月8日舉辦的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到時薈同學校也會來參加,快來報名參加吧,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