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活的非京籍家長都面臨孩子上學難的問題,有不少家長決定另辟蹊徑,尋找既能讓孩子在北京上學,又能得到教育的較佳選擇。明確的告訴大家,非京籍可以就讀國際學校。
除了只招收外籍人員的國際學校以外(一般為外籍子女學校),私立或者民辦國際學校均不限制戶籍,部分公立國際班也招生非京籍學生,但招生人數較少。
所以說非京籍學生是可以就讀國際學校的,但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放棄國內學籍,只拿國外學籍;二是保留國內學籍、雙學籍準備,即參加高考又打算出國。
1、放棄國內學籍,只拿國外學籍
這種情況不需要辦理“四證”、或者是“九類人”,走的是國際學籍,確定將來讓孩子出國留學。因此放棄國內學籍,也就無法參加國內高考。
對于北京的國際學校,招生一般集中在春秋兩季,比如:北京君誠、愛迪和新府學等私立國際學校,學生到校參加筆試及面試,通過考試后即可入學。
如果想去北京第一梯隊的私立國際學校,比如:鼎石、樂成、世青,則需要家長提前準備,申請和美國高中流程有些相似,需要孩子的托福、SSAT等成績或參加學校考試考試,部分學校也會要求家長參與面試。一般年初3月份會有錄取結果通知,名額較少,需要大家至少提前半年到一年做申請準備。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春招秋招形式發生變化,疫情下國際學校招生工作是正常進行的,只是招生形式會較之前有所改變,會采取線說明會,線上考試的形式來進行新生的考核。
2、保留國內學籍、雙學籍準備,即參加高考又打算出國
北京市教委較新政策規定,不管是上公立還是私立學校,都要拿到北京市各區教委的四證審核以及借讀證明,孩子才能注冊學籍有學上。否則,孩子連私立學校都上不了的。
因此,想保留國內學籍、雙學籍準備這種情況就需要辦理“四證”。也就是國內學籍和國際學籍同時具備,意味著可以在國內參加高考。
但是對于非京籍學生來說,學籍只能到初三,在北京讀高中屬于借讀,參加不了解北京高考需要回原籍參加。當然,如果選擇攻讀雙學籍,那么學生學習壓力也會很大,不僅要學習國外課程知識,還要學習國內課程知識,參加會考、高考等,雙向學習學生會比拿國外學籍的同學來說更辛苦。
3、一張表看懂非京籍學生就讀北京學校

4、建議
① 既然已經決定要走國際線路,那么學生和家長也要接受國際化的開闊思維,接受國際化教育理念,不要把孩子永遠框在傳統教育認知的牢籠中。凡事留退路固然沒錯,但是一旦選擇了一種出路,就請你和孩子一起專一而堅定地走下去。
② 建議非京籍學生在7、8年級轉入國際學校,以更好的適應國際化教育環境,也可以完整的經歷9-12年級教育。
③ 如果決定出國留學,但當前孩子進入了一個排名不是太好的中學,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英語和其他能力,以幫助以后更好的適應國外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