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深圳市教育局在官網上發布《2020年工作思路》,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領域提出更高標準和要求,包括學位建設、中考改革等。
其中對于關注國際教育的家長們來說,有幾點重點提及需要家長們特別關注:
探索舉辦新型國際特色學校(學生不限國籍),爭取每個區至少布局1所
開展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常規檢查,繼續推動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依法規范辦學;
開展民辦高中國際課程實驗專項評估,推動實驗效果較好的學校轉型為中外合作辦學,依法清理終止近兩年未開展招生或辦學質量差的學校的實驗資格,努力提升民辦高中國際課程質量,滿足市民多元特色教育需求。
繼續推動深港澳姊妹學校締結工作,把姊妹學校打造成三地開展教育交流的重要平臺,這一點對于中國香港與深圳國際化教育來說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探索舉辦新型國際特色學校
?。▽W生不限國籍)
“每個區布局一所國際特色學校”的提法,在全國是首次提出,這對于深圳來說是一大突破。
新型國際特色學校。小編認為一方面是國際化,比如實現真正中西合璧;另一方面是項目特色,有一個比較突出的課程、項目。
學生不限制國籍。這一點一方面是滿足中國的學生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真正打造校園國際化氛圍的重要部分。
目前,深圳的國際化學校從數量和出口都已在廣東排前,現在還要繼續布局。這不僅豐富了深圳的教育形態,對于選擇國際教育的家長來說也提供了更多教育選擇。
繼續推動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依法規范辦學
去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在《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
“加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招生管理,不得招收中國籍學生。”對深圳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招生對象做了明確的要求,加強了管理。這就意味著如果“父母是中國公民,而孩子非中國公民”,比如我們經常說的雙非“美寶”之類的家庭將面臨著無法上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困境。
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維護國家教育主權,還是規范我國的教育辦學,接下來純外籍學校的身份要求一定會越來越嚴格,所以有打算入讀深圳純外籍國際學校的家長,建議家長們一定要提前為孩子制定目標,做好身份規劃,同時也要緊密關注相關政策,以應對改變,就是的辦法。
推動實驗效果較好的國際課程
實驗學校轉型為中外合作辦學
國際課程實驗班在深圳也是一個特色的存在。
從2015年起,深圳公辦學校國際班政策收緊,很多公辦學校都不允許辦國際班。而這一探索便落到了民辦學校身上。
當時深圳一共是批了18所開展國際課程實驗班的學校,這些學校很多都是家長們耳熟能詳的:
這18所國際課程實驗班畢業后,是有高中會考畢業,保留我國高中學籍。
根據這次發布的《工作思路》,在接下來除了這18所學校,可能還有一批民辦學校依然可以通過中考報讀。
由于教育局會抽查國際課程實驗班的辦學質量,從現在來看這也是整頓亂象的舉措,同時也透露了一個信號,高中階段開展國際課程,是允許的,也是為滿足多元和國際化需求備受鼓勵的,可能以后選擇國際學校這條路的家長也會越來越多!
推動深港澳姊妹學校締結工作
締結姊妹學校,這里沒有明確說是大學還是中小學。大學我們知道陸續有中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在深圳開分校,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我們可以期待下。至于說到中小學,目前由于越來越多內地人選擇考DSE考試,另一方面由于從去年開始的局勢問題,很多中國香港的家庭,不僅僅是雙非家庭,尤其是本身在中國香港讀國際學校的家庭,現在也在大灣區尋找靠譜的國際學校。
如果從這一方面來講的話,締結姊妹校,可能集中在比如一些民辦學校開辦中國香港課程,或者展開國際化課程的合作締結姊妹校。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全球的國際教育品牌會將分校遍布中國香港和深圳,中國香港的教育資源,引入大灣區,締結姊妹學校也是一種方式,從目前來看,對中國香港的學?;蛘咧袊愀劢逃信d趣的家長,這一切也值得期待。
從《深圳市教育局2020年工作思路》來看,深圳的辦學將越來越規范,同時也將用更加豐富而多元的方式,滿足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比如“試點將日語、俄語納入中考外語科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