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中高考落下帷幕,這也預示「新中考和新高考」將于明年開始在廣東省及部分地市試行。新中考和新高考具體會進行哪些調整呢?對于明年參加「中考」的深圳學生和明年參加「高考」的廣東全省學生會有哪些影響呢?
先說「2021新高考」
涉及地區:廣東省全境
據了解,2020年廣東省開始實行“3+1+2”新高考政策,文理不分科。
今年的高三學生是廣東“新高考”首屆考生。這一屆考生不再分文理科,考試采取3+1+2模式,“3”為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中選擇2門,科目組合方式共有12種。高考總成績仍為750分,其中“3”和“1”直接采用卷面分,共550分;“2”實行等級賦分,各100分,起點賦分30分,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
高校的投檔錄取模式也將發生較大變化。夏季高考招生按照“院校專業組”方式實行平行志愿投檔,一所院校有若干個院校專業組,每一個院校專業組由若干個專業組成,同一個院校專業組內所有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相同,志愿填報及投檔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
例如,如果A大學20個招生專業分成了5個院校專業組,不同專業組的選考科目不同,錄取時,A大學就有5個分數線,不像現在1個院校只有1個分數線。“院校專業組”意味著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優先從專業角度選擇高校并填報志愿。
何為“3+1+2”模式?
“3”即是語文、數學、英語
“1”即是在歷史、物理中二選一
“2”可以選擇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以等級計入總成績)。
考生在自己可以選擇考試科目的情況下,一定要選自己的優勢學科,有偏科的學生是可以考慮選擇更擅長的科目,同時,新高考改革知識體系并未改變,復讀生可綜合考慮成績情況,選擇自己的優勢科目,或者仍選原來的科目(往年的文、理科)。
再說「2021新中考」
涉及地區:廣東省深圳市
在廣東省規定的“4+6”和“4+4”兩種計分方案中,深圳采用了計分科目較少的“4+4”方案,即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4門,加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4門。并且將物理和化學合卷,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合卷,進一步減少了考試題量和考試時長。
跟2019年相比,考試計分科目和分值的變化:
計分科目由7科變為8科,新增道德考試科目,將道德和歷史合卷考試,分值分別為70分、50分,合卷總分120分,歷史的30分也調整為70分.。
英語分值比例有所變化,聽說由15分加至25分,筆試變為75分,可見,新中考更加注重聽說,重視實踐運用。
語文和物化總分各自增加20分,由100分變為120分,為語文及物化學科好的學生提供更多機會。
體育有大調整,調整前僅參加體育項目考試,滿分100分,按30%折算成30分。調整后,體育成績總分為50分,包含平時表現15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考試3分,以及體育項目考試32分。
再來看看2020-2021年中考計分科目的具體的對比情況:
同時,在中考錄取時也做了相應的調整,新中考將參考生地會考等級、綜合素質評價。部分高中學校,可根據辦學特色,申請設定生地等級、物理化學實驗操作等級要求。
來源:深圳教育
中考科目及分值的調整,體育成績的平時分問題,所以不建議大家今年復讀。希望大家在選擇復讀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好這些問題。
入學政策的調整
根據廣東省教育廳要求,深圳將繼續完善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的招生辦法,高中指標到校比例不低于50%,指標生安排單獨批次錄取,指標生名額的分配范圍與各高中學校招生范圍一致,以各初中學校報名參加中考的考生數占全市中考考生數的比例確定各初中學校的指標生名額。(指標生作用:降分錄取)
此外,嚴格規范自主招生辦法和程序,建立自主招生考生培養跟蹤機制。公辦普高自主招生名額原則上不超過當年該校招生計劃的10%,用于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體育、藝術術科發展方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