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了解整個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圖源:推特
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讓人們記住了哈佛三百多年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在哈佛的一次演講,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我們到底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這個世界。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不僅僅局限于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與中國大學只看成績分數不同,在世界的眼里,孩子的眼界才是他的天然的推薦信,它往往比孩子的成績單來得更為重要。
例如,在耶魯大學錄取學生時,會更加看重孩子的課外活動情況;麻省理工學院則會更加注重孩子在課外活動中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在生活中對社區的影響。
而如今,在中國包括大學、家長、甚至是孩子自身在內,來判定一個學生優不優秀,卻往往不是那些課外積累,不是孩子的課外實踐,不是從外在習得的禮儀知識,而只是簡單地通過成績單上的分數來判斷的。
事實上,讓孩子走出去了解整個世界,并不是說讓孩子去過多少個國家,多少個地區。在更深層的意義上來講,這個走出去,就是讓孩子走出傳統的學習思想和教育模式。
這個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他處世的智慧。
“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蕩。”
加減乘除不能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取舍,再多的英語單詞也教不會孩子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背得再熟的唐詩宋詞也不能讓孩子講出古詩所蘊含的哲理。
你給予他看世界的機會,遠比讓他自己在書本之中去看世界來的有效的多。
現在,為給家長們帶來全球的國際教育,推動中外教育創新文化的交流、促進教育產業的深度合作——
2020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即將揭開面紗,如約而至!報名通道現已全面開啟~
參加過往屆IEIC教育盛會的家長們都知道,大會現場會有上百所國際化學校齊聚,更有眾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和家長一起分享科學的育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