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在線上、線下的結合教育中實現了熱啟動,為教育新范式的探索創造了契機,為學生自主學習、管理、約束、反思發展創設了空間。客觀上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進程。
——摘自10月24日呂德雄現場演講
10月24日,由遠播教育集團、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寶華萬豪酒店隆重舉辦。
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堅持“教育點亮人生,創新引領未來”,助力教育向著多元化、個性化、綜合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本次大會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中國教育話題,聚焦教育的創新、教育的未來、教育的現代化與國際化,進行智慧的分享與思想的碰撞。
今天,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現場聚集了20000+學生及家長,他們與現場眾多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現場解析孩子規劃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在本次大會上,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呂德雄為展會做了大會的致辭,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演講嘉賓
呂德雄
南京曉莊學院社會學教授,畢業于南京大學政治系哲學專業。曾在市黨政機關的組織、宣傳、新聞、社科院等部門工作,1999年起擔任高校領導工作,現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演講內容
今天,呂德雄副會長的大會致辭主要圍繞兩個方向:
第一:回顧2020年國家大事件
第二:后疫情時代的教育創新
那么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呂德雄副會長的精彩解讀~
▲呂德雄精彩演講
01 回顧2020年國家大事件
尊敬的周主席、王會長、高書記、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教育界的各位朋友和我們家長朋友們,大家早上好!
感謝各位在百忙之中從全國各地齊聚這里,參加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大家的積極支持下,我們這個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并且成為了教育領域具有影響力的思想盛會和教育品牌。
我們在此與老朋友重聚,也結識一批新的朋友,共議后疫情時代的教育應對,共話教育的創新與發展,共商政府、社會、學校、家長與國際的教育合作。
在此,我謹代表本次大會的主辦方遠播教育集團和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向在座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呂德雄精彩演講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和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未來五年教育改革發展的開局之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特區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極不尋常,突如其來,前所未有的疫情,不僅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也對全球的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等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教育也不能置身事外,必須立足教育綜合改革,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后面疫情時代的教育發展”。
在此風云突變之機,我們如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如果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這句話是今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大教育開放》文件里很重要的要求。
如何進一步釋放人才創新活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如何適應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適應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教育發展、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斷去求索,也正是本次IEIC大會主題“教育點亮人生,創新引領未來”的由來。
02 后疫情時代的教育創新
這里我也想在周主席剛才精彩發言的基礎上,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對后疫情時代教育創新的一些粗淺的思考。
第一,后疫情時代的教育面臨著挑戰與新機會。
現在整個社會處于相對惡劣的環境中,大家可能還記得前兩屆IEIC大會是在上海展覽中心召開的,當時有數千人到場。但像這樣的密集型、大規模、聚集性會議,我估計今后就很少有了。
教育對外開放受到了疫情的沖擊,傳統學校的教學模式也要引發新的變革。面對挑戰,的選擇就是積極應對,危機可以孕育機遇,疫情對未來教育的影響,取決于我們當下的教育應對。
比如外派留學生工作,要向國外選派合格的留學生。疫情的影響,將是長期的,但是,我覺得我們面臨的困難是可以化解的。
正如教育部等八個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文件中指出:教育對外開放是教育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重大推動力,要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要廣泛調動社會力量支持教育的對外開放工作。
我們這次會議,也是一次再動員。對此,我們應該有充分的信心。
第二,要正確把握面對未來學生發展的需求
我們要共同探討社會發展、人類進步需要的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價值觀念,具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是我們教育創新的終點,以終為始,從愿景出發,對當下的教育進行定位,才能夠更好引領現階段的教育,奔向未來。
▲呂德雄精彩演講
第三,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有正確的指揮棒。
黨中央國務院首次出臺《教育評價改革文件》,為我們的人才培養明確了內涵,指明了方向,規范了評價標準,這就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和精力,發展自身的興趣、特長、愛好、天性,養成獨立思考、標新立異、熱愛創新的素質、能力和潛力,真正做到以德為先,同時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也不可割裂,他們之間應該是一個并舉、融合、協調、全面發展的教育。
第四,這次疫情是重塑未來教育的偉大實驗與契機。
未來教育在線上、線下的結合教育中實現了熱啟動,為教育新范式的探索創造了契機,為學生自主學習、管理、約束、反思發展創設了空間。客觀上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進程。
教育教學的悄然變革,對學校、社會、家長、學生和我們的各類機構都帶來了新挑戰和新課題。
在這個承上啟下的特殊節點,我們以國際視野來探討中國教育的話題,聚焦教育的創新、教育的未來、教育的現代化與教育的國際合作,進行智慧的分享與思想的碰撞,堅定不移地走教育開放之路,這也正是這次會議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我們要創造這樣一個平臺或者是機會,讓我們每一個與會教育工作者和在線上共享我們這次大會成果的各位,能夠在有思想上的碰撞和做法上的借鑒。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遠播教育也在后疫情時代的教育踐行中更加堅定了用生涯規劃的思路和理念,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在實踐層面積極探索和應用新技術、新手段,拓展教育服務的邊界和體驗。
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搭建了開放、多元交融的平臺,為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產生,創造了機會。
▲呂德雄精彩演講
作為國家教育部主管,國家民政部審批的一級社團,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我們一貫奉行用陶行知思想的當代價值推動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在后疫情時代,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機制服務教育、服務學生,這樣的實踐和淵博理念上是高度一致的。所以,我們這兩個機構從較初的STEM教育合作到今天的IEIC教育的合作,原因就在這兒。
今天我們也看到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海內外的學校管理者代表、教育專家齊聚一堂,相信今天所有討論的內容都能成為新的種子,它會飛到各地、各個學校去,落地、深耕和發芽,這也是我們會議主辦者的美好初衷。
教育事業要發展,改革創新是根本,讓我們堅定不移地進行教育改革創新,矢志不渝地深化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為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注入不竭的歷史動力。讓我們在這次鏈接全球教育資源的大會上,一同探討中國教育的未來發展之路!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作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的常務副會長,呂德雄一貫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他在大會致辭中,為大家講述了陶行知思想的當代價值,論述了如何推動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并從2020年的大事件中,帶大家洞察未來教育的新風向,希望能夠給教育從業者們,家長和孩子們帶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