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人才的成長需要教會孩子們學習方法,國際化的教育不是改變知識本身,也不是少學習,是教會孩子們怎么去學習,讓孩子們知道學習是有方法,有技巧,有竅門的,它不是苦讀死學,不是頭懸梁錐刺骨,而是在里面捕捉規律和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摘自11月21日崔建社現場演講
在深圳國際教育圈,每年春招季都會有一場萬眾矚目的高端教育盛會——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今年我們全新升級,如約而至!
11月21日,由遠播教育集團主辦的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深圳站,在大中華喜來登酒店6F隆重舉辦!
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深圳站以“教育點燃孩子未來”為主題,匯聚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領導、校長、家庭教育指導師、留學移民專家等多行業多領域大咖,他們分享教育經驗、解讀教育政策、探索教育未來發展,以獨特的視角共話教育新未來,字字珠璣,發人深省!
在本次大會上,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總校長崔建社發表了主題為《成長:賦能“成”,助力“長”》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演講嘉賓

崔建社
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總校長
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總校長、中黃課程發展與評估中心(CDAC)高級副總裁。
中國教育部國際學校評估專家組成員、IBO(國際)培訓專家、IBO學校授權專家,先后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創新型校長、全國十大較有影響力國際學校校長、騰訊“太陽獎”中國長教育精神獎。
崔校長曾擔任新西蘭教育學院副院長,新西蘭教育部高級官員,原國內大學院長,多所IB國際學校的創校校長。
崔校長是中黃融課課程體系的首席設計師,成功帶領中黃管理的2所小學在短時間內成為IB世界會員學校。
演講內容
11月21日,崔建社校長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兩個維度展開,相信這也是許多教育從業者和家長非常關心的話題:
第一:“植物的生長”與“孩子的成長”
第二: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六個方面
那么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崔建社校長的精彩解讀~

▲崔建社校長演講現場
“植物的生長”與“孩子的成長”
各位家長朋友們,各位教育同仁們,大家好!我更想稱呼大家為“教育利益相關者”,因為我們都跟教育有關系,關注的都是孩子們的未來。
作為一個國際教育從業者,我經常在思考,從主觀愿望上是想培養國際化的人才,但從客觀思考,培養這樣的人才,我們有沒有給孩子提供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成長環境,具備這樣的條件,有沒有這樣的基礎,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在這種氛圍里真正成為國際化的人才。
今天我想從植物的生長來探討人才的成長,更多是想通過這樣的類比,讓我們從中悟到點什么東西。大家都知道我們有個黃金三圈(why、what、how),why大家講得很多了,我們傳統意義上講的道、法、術、器,道大家也講了很多了,我從法、術、器方面給大家聊一下。

▲崔建社校長的演講
我們從這幾個方面看一下,今天我們要讓孩子們成長為國際化人才,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做的所有工作,我們今天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環境、教育理念,我們今天的師資隊伍,能夠支撐起來這樣一個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嘛!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都要想的問題。

▲崔建社校長的演講
一個植物的生長需要土壤、空氣、水、養分、陽光、溫暖等,生長的大概過程大家應該都一清二楚,對一個人才的成長,我們從這幾個維度看一下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基礎條件,什么樣的土壤、什么樣的范圍,讓這些孩子們能夠真正成為國際化人才。
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六個方面
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解讀,我們怎樣營造這樣的氛圍,怎樣具備這樣的資源,怎樣提供這樣的條件,讓我們孩子們能夠真正成為國際化人才。

▲崔建社校長的演講
我們講到學習,更多想到的是要達標,很少想到去成長。我們教育更多考慮的是怎樣去培養會考試的孩子,很少考慮讓孩子們學會精細化規劃未來,這種局面恐怕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思考的。
前面幾位校長也講到了幾次工業革命,我們說中國錯過了第一次、第二次的機遇,到了第三次,我們的教育應該做些什么適應性變革,以便能夠培養未來世界國際化人才。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從政治到國際形勢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是不是也應該做出一些相應改變,這三個“高度”是今天的社會中的新挑戰。
第一,高度VUCA不確定性社會;
第二,高度互聯互通的時代;
第三,高度信息化、智能時代。
既然知識是學不完的,是萬變的,那么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怎樣讓孩子更好地學習,換而言之,怎么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第一方面,學習本身作為土壤較基本的東西,是不是有合適的學校教育環境,我們的教育、一個學校管理者,是不是都深諳其中道理,誰來做傳統學習模式外的內容,讓新的學習模式落地。
我所強調的是深度學習、有效學習、真正學習。前面也有校長也講了布魯姆的認知法,兩個之間有所區別,其中的內容也在演變,里面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意義,更多是我們今天的學習是為了跟這個社會,跟人,跟我們自己身邊的東西建立起聯系,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那我們今天的課堂里是不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心里都非常清楚。
深度學習的內涵:
第一,我們要形成自己真正的理解,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第二,有活動和體驗的過程。
第三,能夠遷移和運用知識。

▲崔建社校長的演講
真正的學習,無論是讓我們的孩子參與學習,探究、解釋、詳細說明、評價,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理解與批判,聯系與構建,遷移與應用。
作為學習者,如同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一樣的道理,學習者的內因如果沒有發揮作用,真正的學習無法產生,讓孩子們怎么有自己的內驅力、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愛上學習、知道學習,把學習看作是自己的事。
這里我們講教育,我覺得教育就是人學,就是圍繞人,真正把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孩子們愿意學習,愛上學習,有學習的欲望,有內驅力,這種學習才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的學習。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理解,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效能,無非是對認可的事情有十足的信心,孩子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們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我領導力,怎樣營造更好的氛圍,怎樣有好的學習社區,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
我們必須要知道怎樣利用我們的課堂、利用學校的每一個教育環節、每節課、每次活動,讓孩子們培養這樣的自我意識,自我調整,以及團隊合作和綜合管理能力。
我們傳統教育經常說讓孩子們學會,老師教會,我認為應該改為學生會學,老師會教,讓家長成為一個“局外人”,就是學習社區的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需要大家共同來改變。
國際化人才的成長需要教會孩子們學習方法,國際化的教育不是改變知識本身,也不是少學習,是教會孩子們怎么去學習,讓孩子們知道學習是有方法,有技巧,有竅門的,它不是苦讀死學,不是頭懸梁錐刺骨,而是在里面捕捉規律和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讓孩子們學會怎么去思考,怎么交流,怎么自我管理,怎么和別人溝通,怎么去研究等方法,無論是布魯姆架構,還是從低階到高階思維的轉變,真正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方法能夠得到轉變,是讓我們的學習去賦能他,讓孩子們學習的內容和個人建立起關系,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讓學生學習的新知識和舊知識建立起關系,讓孩子們跟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起關系,這樣的學習就沒有距離感了,學習的過程也會倍感輕松。

▲崔建社校長的演講
就像我們給植物提供陽光一樣,植物靠太陽才能生長,孩子們學習成為一個國際化人才,也需要好的學習方法,學的方法重要,教的方法也一樣重要。
我們怎么會教?無非從以下幾個方面,如探究式的教學、概念驅動的教學、聯系本地全球化教學背景,協作式教學,因材施教式教學,差異化教學,評價體系更加要改變,從這幾個方面改變之后,我們的教學可能就變得如此生動,如此讓孩子喜愛。

▲崔建社校長的演講
現在的老師要做更多資源跨界、學科跨界、思維模式跨界,才能夠適應這個時代發展需要,老師可能要扮演“知識生命化的幫助者、知識生活化的引導者、引領者,知識生態化的促進者,知識生存化的合作者”等這些角色。
較后再講兩個方面:
第一,評價體系要改變。
正是因為有了適宜的溫度,我們地球上開始有了生命,萬物才能健康的生活,而促進人才成長的合適溫度,就是我們有效地對學習進行評估,我認為評估是教育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應該成為我們重要的組成部分。

▲崔建社校長的演講
很高興教育部已經出臺了針對現在教育評價體系的相關政策,因為教育部認為我們現在的評價體系不科學,即“頑瘴痼疾”,這四個字三個字都帶了病字旁,病還病得不輕。
因此,我們的評價體系直接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教學,一考定終身的評價方式導致我們現在的教育出現了如此多的問題,讓我們的學、教變得扭曲了,評價體系非常非常重要,如同陽光一樣,我們操作得當的話會如虎添翼。

▲崔建社校長的演講
作為評價體系,我們怎么破除現在的“五唯”——唯規劃、唯分數、唯帽子、唯論文、唯?

▲崔建社校長的演講
另外,我們再看一看教育評價怎么科學化?上面的“8個原則、9種能力、10個目的”是我在做教育的這些年中的所踐行的,在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的中西融合課程體系中,我們一直在融會貫通。
較后講一下學習環境。
如同人體健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一樣,學習環境講的是有效的學習離不開人才成長的氛圍,理想學習的氛圍,學習社區里所有的成員圍繞激發和釋放孩子們學習的主動能夠性,真正的學習才能發生,學習才能茁壯成長,學習目標才能實現。

▲崔建社校長的演講
學習環境無非是上面的三大方面,它們非常重要,我自己從事IB教育20年的時間,我一直非常認同他們對學習社區的定義,大家可以看一看。
學習環境強調的是教育是一個大家共同的努力的結果,不是一個人,一個校長,一個老師,更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利益相關者,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真正形成合力讓孩子能夠在這種學習氛圍里面茁壯成長,這樣才能有望成為國際化的人才。
學習環境還需要明確很多東西,重新定義我們心目中的好學生、好老師以及好家長,我們要重新定義什么叫教育,什么叫知識,什么叫學習,重新定義我們明白社會需求嗎、未來的需求嗎和個人的需求嗎?較主要的是在我們課堂上怎么改變我們學習的方法,我們考試的方法,我們教學的方法,我想這樣才能真正地為孩子的國際化人才道路賦能。
我今天就和大家談這六個方面的內容,通過植物生長映射國際化人才培養可能有點牽強,但我以此證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希望能夠給在座的各位一些啟發。
中黃國際教育集團一直在從事中西融合的國際化教育,我們設法以國家課程為本,把IB這樣的國際化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合進去,形成既適合中國國情又具有前瞻性、稀缺性的國際化教育理念,讓它們能夠合二為一,成為能夠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模式。
我更希望各位教育從業者一起思考這樣的問題,在我們今天如此激烈和復雜的競爭時代,我們的國際化教育何去何從,怎么去培養我們的國際化人才?
以上就是有關于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總校長的分享,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幫助,為了更好地為您提供選校咨詢、生涯規劃、留學、背提、研學服務,點擊下方咨詢入口,遠播老師會第一時間致電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