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里要為孩子播下真善美的種子。
審美教育,讓孩子看到美的東西,內心有美好的感受,留存對真善美的渴望,和他們每天在學校的生活當中,與人相處、戰勝困難所留下的意志品質,都是將來他在生活當中會長期沉淀下來的能量。
——摘自3月13日陳河清校長現場演講
3月13日,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 · 春季峰會 ·上海站,在上海寶華萬豪酒店(靜安區廣中西路333號)隆重舉辦!
本次IEIC春季峰會以“教育點亮未來,學習鑄就人生”為主題,匯聚海內外眾多教育專家和行業大咖,以新的視角探討國際化教育,聚合多方訴求促進教育產業深度合作,解決家長教育過程中的痛難點,推動國際化教育未來新發展!
大會現場聚集了20000+學生及家長,他們與眾多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討規劃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在本次大會上,上海民辦光華中學校長陳河清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教育的較高境界是美育》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內容——
演講嘉賓
陳河清|上海民辦光華中學
2016年9月到光華中學全面負責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教授英語、西班牙語,持有上海市中學校長資格證曾先后在加拿大和西班牙等國家工作交流學習曾獲得市級英語教學競賽一等獎、全國英語教學評優課二等獎等榮譽,編輯出版《英語聽力100篇》等書籍多元文化背景,對國際教育和家庭教育頗有心得
演講內容:
今天,陳河清校長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用實際案例和課程設置,和大家分享了光華中學的審美教育:
第一:校本課程簡介第二:藝術與樂團選修課程簡介第三:藝術活動與成果展示
那么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陳河清校長的精彩解讀~
▲陳河清校長精彩演講
校本課程簡介
很榮幸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在IEIC論壇的現場與大家做交流。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經有20個年頭了,從一線老師到學校管理者、從小姑娘來到上海成家立業,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覺得做教育是件特別幸福的事情。 不管是從事這項工作也好,還是每天生活在學校和家庭之間也好,我經常會有一個思考: 為什么要上學? 我們成年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到了工作崗位之后,在真正從業過程中,當年學校里學過的東西沒多少是有用的。如果追溯到初中四年的學業來講,我們今天有多少是在初中四年里學到的東西,今天依然在工作中發揮作用的呢?我想應該很少。
所以我們思考為什么要上學,讓孩子去學校到底要給他們什么? 這樣的思考經常會有這樣的答案: 第一,孩子上學,把學校作為將來社會的演練場,我們要給到孩子的是將來有勇氣面對生活的能量。我們知道今天孩子面臨高競爭的環境,是我們小時候沒有想象和體驗過的,今天他所面對的一切、遇到的困難都會成為他將來在工作、學習當中沉淀下來的品質,所以我覺得上學第一重要的是給到他將來走上職業生涯、面對獨立生活的意志品質。 第二,在校園里要為孩子播下真善美的種子。所以,我覺得美育是我們學校教育中特別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所學校的審美是教育的較高級表達,讓孩子看到的東西會成為他們生命文化成長當中的基因,有外在也有內在。 外在是我們看到的,內在是我們感受到的。從一個學校的育人環境來講,我們很留意地去讓孩子看到每一草、每一木、每一花、每一位老師,這些都是教育的審美體驗。 我們今天的教育是否重視孩子的內在感受?教育場所里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會為他的內心留下美好的體驗。這也是我們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把美育作為學校課程重要版塊的基本思想。 現在有些家長對教育很焦慮,我想說,這種焦慮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的父母無法想象今天的我們在用智能手機學習,每天與平板在一起,對他們而言,從前的他們能想象今天我們的生活是這樣的嗎?不能。我們能想象將來下一代,在他們成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的時候,他們所面對的挑戰競爭、他們需要的技能是什么樣的,今天你也想象不到。很多家長很焦慮這次考試沒考好、孩子落后了怎么辦,我們很多的焦慮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舉一個例子,你怎么知道過了三十年,當人腦和機器能夠接通之后,插一張芯片他就什么都會了,有可能嗎?不知道。所以,今天的焦慮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也不知道將來進入5G時代之后,可能身份證不需要了,孩子只需要刷臉或者指紋,走到哪里都可以暢行無阻,我們的身份證將不用天天放在口袋里;未來,或許汽車都是無人駕駛了,將來的油車都有可能報廢,還有大數據會發展到什么樣的階段我們不知道。 在未來的世界里,現在教科書上所顯現的內容,把它叫做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如果都能夠通過人機來實現的話,我們學校教育的意義又在何處? 讓我們回到開始的話題——審美教育,讓孩子看到美的東西,內心有美好的感受,留存對真善美的渴望,和他們每天在學校的生活當中,與人相處、戰勝困難所留下的意志品質,是將來他在生活當中會長期沉淀下來的能量。
藝術與樂團選修課程簡介
接下來,想與大家介紹一下光華中學的背景。 2016年,平和教育集團和光華教育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于是就有了這樣一所四年制的初中。我在平和工作十多年以后,受萬瑋校長的委派,來到光華中學全面托管民辦光華中學。 如今5個年頭已經過去了,學校今年也已經有了第三屆畢業生了。學校將學科教育放在第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同時也把博雅教育、美育作為學校的特色課程來建設。 今天就從這樣一個比較小的切入口與大家介紹光華中學的美育課程。
首先我們在校本課程部分把藝術分成了音樂學科與視覺藝術學科兩部分,在音樂學科中我們主要有三個版塊的設計: 第一,聆聽——培養鑒賞音樂的能力。第二,表演——發展音樂技能與過程。第三,創作——培養創新與音樂表達力。 很多家長可能并不是很在意孩子在學校里接受了什么樣的藝術教育,我們更看中的是這次語文測驗他得了幾分、數學班級平均分是多少、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又學到了什么教材的哪個等級。我們很少去看孩子在學校里學會了唱什么歌、欣賞了什么作家的作品。 但其實美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特別重要的一種核心素養。因此,在光華中學,我們把藝術課程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學校的美術版塊也分成三部分:
第一,藝術鑒賞——培養鑒賞藝術作品的能力。第二,藝術展示——發展藝術技能的過程。第三,藝術創作——培養創新與藝術想象力。 藝術創作是特別美好的過程。我們的藝術課程有著四個年級分年級的目標建設,在六年級的時候主要注重的是基礎和聲、基礎技法,到七年級音樂和新繪畫的手法進行,八年級創新設計與項目學習,到九年級以藝術鑒賞為主。 藝術是學校的通識課程,每個孩子都會在四個年級學習到。 第二是校本課程的選修部分:藝術選修和樂團選修。光華中學每個孩子在六年級入學之后都會有自己的藝術專項。舉例來說,我們在藝術選修方面有七門課,每個孩子在入學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藝術專修,并且每周有至少兩個課時讓他來學習他自己的藝術專修。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及過去的學習經驗去選擇自己的藝術專修,并且所有的選修課老師都是專業的兼職老師。 在樂團選修方面,學校也有十幾門樂器可供孩子選擇,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樂器專修,并且我們有校吹奏樂團。 學校校本課程的總體特點:覆蓋廣、發展全面、配置高、品牌精。
藝術活動與成果展示
學校藝術活動的成果展在線上、線下有過很多次的亮相,學校里所有的課程但凡要教就要評,有過程就要有產出,任何一節課的選修課程都會在每個學期有精彩的亮相。
在其他的藝術課程中,比如說音樂劇,我們每年也會有公演,很多參加音樂劇的孩子,在六年級入學的時候,沒有任何表演基礎。
學校的樂團也多次在上海各個大型舞臺上做了成功的大型演出,學生們也獲得了國際青少年上海賽區金獎,包括我們的老師獲得了卓越教學獎。印象較深刻是在前年,全校同學帶著自己的藝術課成果登上了梅賽德斯的舞臺,做了一次大型的藝術演出。所有這些課程都是在校內完成,沒有占用任何的課余時間。
在學校里我們把美育浸潤心靈放在重要的核心位置,藝術始終與大家連接在一起,尤其是疫情期間,我們通過藝術點亮孩子們的心靈,始終與同學有著很好的連接。 藝術課程是學校藝術素質教育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現在光華中學已經有第三屆畢業生了,我們的孩子大多被上海頭部國際高中和市重點、區重點等體制內高中錄取,我相信通過我們五年的實踐探索學校將帶來更好的成績。 較后,我想說,光華中學,學校很美、老師很美、孩子很美、教育很美。希望在將來春光燦爛的時光里,我們一起相約在美麗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