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讀書的學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清楚自己出國目的是什么。
——摘自3月13日馬驥媒體采訪
媒體采訪時間:2021年3月13日
媒體采訪地點: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 · 春季峰會 · 上海站 新聞媒體中心
媒體采訪嘉賓:馬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面試官
▲現場媒體采訪
媒體記者:您可以分享一下在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現場的感受嗎?
馬驥:
這活動辦得還是比較好的,因為現場也有很多的老朋友,剛剛看到也來了很多的家長,我覺得大家的反響也是比較地熱烈。其實我覺得這個活動主要是給這些家長和嘉賓提供一個交流的機會,展現一下我們這個國際教育圈,特別是上海的國際教育圈目前的風貌。
整體感受上來說的話,家長應該還是比較有收獲,因為整個會議議程,主題排得比較立體,有學校招生官、領事館、領導等做了一些比較客觀的分享,也有一些關于家庭教育的深度思考,整個活動的形式還是比較好的。
媒體記者:能夠獲得海外錄取的學生一般具有哪些共同的特質?
馬驥: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國外大學的申請標準上去入手。我覺得較關鍵的一個點就是,出國讀書的學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清楚自己出國目的是什么。因為國外大學的申請情況,不同于國內的高考,它不完全是以分數為導向的。
其實國外大學是一個很開放的環境,課程選擇很自由,生活方式也比較自由。這樣的情況下,特別需要留學生能夠想清楚自己想要學什么,未來想要做什么。我覺得這樣的一個人是比較適合出國去讀書的,而不是完全以分數為導向。因為如果真的是完全以分數為導向的話,我可能會更加建議大家去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