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家長對國際化的學校應該有一個非常深入的了解,它的背景、歷史,甚至它的投資方,因為這些都關系到學校辦學的穩定性,以及辦學的質量、師資的穩定性。
我覺得課程非常重要,課程是學校的心臟,一個高質量的課程就已經可以把孩子的學習起點放得比較高。那么一般我是建議家長去選擇一些在國際上有比較高認知度的一些課程。比如說高中階段的IBDP、A-level、AP,這些都是國際上認知度比較高的。
所有的教育落到較后,其實本質就是愛學生。
——摘自3月13日黃雪鋒媒體采訪
媒體采訪時間:2021年3月13日
媒體采訪地點: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 · 春季峰會·上海站 新聞媒體中心
媒體采訪嘉賓:黃雪鋒,上海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雙語學校副校長
▲媒體現場采訪
媒體記者:
請您談談今天來到IEIC現場有怎樣的感受?
黃雪鋒:
首先我感覺挺激動人心的,這不是我第一次參加IEIC了,我覺得每次都組織的挺好的,有很多學校,很多家長來參加。而且我覺得這些演講的主題也都是非常好,剛剛我在展區那邊也也看到很多學校把自己非常有特點的一些內容展示出來。我知道上午也有很多家長朋友到我們的華師雙語的展臺,來詢問現在的一些跟國際教育相關的,跟小升初、幼升小相關的一些政策,我覺得挺好的。這也是給我們廣大市民帶來了很多的信息,有這樣的一個平臺,我覺得這個還是非常棒的。
媒體記者:
那么在擇校這件事情上,您覺得我們的家長應該怎樣提前做準備?
黃雪鋒:
擇校其實是一件非常讓人糾結的事情,因為這個事情太重要了,所以家長必須要做很多的功課,而且是長時間的功課,那么如果一定要說在什么地方做功課,我覺得首先第一點肯定要更好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就是你這個孩子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他是怎樣的一個興趣,他的特征、特長是什么。
第二個,我覺得家長要想清楚家庭的培養目標是什么,我們不能盲目的去選擇一個不適合以上兩點的這樣的學校,孩子如果進去之后,其實也是有很多的不適應的。那么當你前面兩個已經考慮清楚之后,我覺得應該對你想要鎖定的這樣一些學校有更多的了解。因為現在上海的學校有很多,如果你要走國際教育這個路線,因為我是來自于國際化的學校,所以我可能在這方面更有發言權。我覺得對國際化的學校應該有一個非常深入的了解,它的背景、歷史,甚至它的投資方,因為這些都關系到學校辦學的穩定性,以及辦學的質量、師資的穩定性,諸如此類的。
我覺得第三個可能應該要對學校的老師群體有一定的了解,其實老師是和你的孩子接觸時間較長的一群人了。在學校里,校長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校長只適應這個學校的領航人,老師卻是天天跟你孩子在一起的,你孩子發展的方向以及發展的高度,其實跟老師的素質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有一些了解,找一些機會了解,比如說開放日,或者有時候老師也會給家長做一些問答的環節,當然你也可以通過一些像今天這樣的平臺了解這個學校的師資情況。
還有一方面我覺得課程非常非常重要,因為課程是學校的心臟,一個高質量的課程就已經可以把孩子的學習起點放得比較高。那么一般我是建議家長去選擇一些在國際上有比較高認知度的一些課程。比如說高中階段的IBDP、A-level、AP,這些都是國際上認知度比較高的。
當然,我知道在國內有很多其他的一些課程,就是合作課程,或者幾加幾課程,稍微小心一點,我覺得認知度高的課程對孩子以后的大學申請會帶來很多的好處。因為它在國際大學當中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我覺得大概就是這樣的幾個方面。因為作為一個家長,你不可能對一個學校像專家那樣深度的去研究,你把這樣的一些主要的幾個點抓住了,我覺得基本上你可以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學校。
媒體記者:
那么華師雙語有什么教學特色呢?
黃雪鋒:
我們華師雙語現在相對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學校,但是年輕有年輕的好處,因為年輕的學校我們一開始起點就比較高,課程的建設、硬件設施的建設是按照現在二十一世紀較新的標準、較新的國際教育的潮流來進行設計的。
那么講到教育特色,其實我們非常注重四個關鍵詞,第一個是“”,第二個是“多元”,第三個是“融合”,較后一個是“關愛”。我稍微解釋一下這四個詞是什么意思,“”方面,我覺得我們經過了前面幾年的探索,無論是國內體系的學校、傳統學校還是國際化的學校,較后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出口質量是較關鍵的。有些學校會特別強調學生的快樂,忘記了學生的學術學習,無論是小學、初中或者高中的出口的質量,所以這一點我們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因此我們把它放在我們學校的教育特色的第一位。
第二個是“多元”,因為我們認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每個家庭對教育的訴求也不一樣。因此我們在課程的建設上、學生發展的引導上,我們特別強調多元的發展,提供多元的課程,提供更加豐富的選修課。比如說我們在初中部就有一百五十多門的選修課,我們高中現在規模相對比較小,但在主修課程之外,我們也有將近二十門的選修課。還有各種各樣的社團,學生在社團里面也是可以通過不同內容、不同方面的發展來實現多元化發展。
第三是“融合”,其實我們講的是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我們學校的外教比例在整個學校里占到三分之一,包括義務教育階段的一些外教。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更多的是來自歐美,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都是母語為英文的一些外教。我們特別強調中西文化的融合,體現在教育上其實就是不同的教育教學的方法融合在我們學校里。我們要求老師們能夠通過合作在課堂里呈現出來,讓我們的孩子能夠體驗到這樣的一種中西融合的教育,在課程教學當中能夠實現。
較后一個我想特別強調“關愛”,“關愛”其實是我們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的一個底色,我們學校的龔德輝校長是特別強調愛的教育,所有的教育落到較后,其實本質就是愛學生。所以我們要求我們的老師在教育和教學的各種各樣的活動當中要體現出對我們學生的關愛,關愛每個人的成長,我們幫助每個人在我們的學校當中能夠快樂的成長,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