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觀念上,我們要不斷提醒家長的一件事情是,不要把孩子的教育當做一個投資。你把孩子的教育當做投資的時候,你難免會短視,時時刻刻都希望要得到較大的回報,這也解釋了中國家長為什么會這么焦慮。
——摘自3月13日方正媒體采訪
媒體采訪時間:2021年3月13日
媒體采訪地點: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 · 春季峰會 · 上海站 新聞媒體中心
媒體采訪嘉賓:方正,美高教育集團董事長&創立人
▲現場媒體采訪
媒體記者:
如果說接受國際教育,的規劃應該是從什么階段開始?
方正:
每一次環境在變動的時候,你總是會問自己有怎么樣的一個跡象,能夠讓你感覺到這件事情真的已經過去了。比如我們怎么樣感覺到新冠疫情現在已經逐漸不再影響我們的生活。走到街上,你會發現人們的生活已經回歸他們原先的規律。然后在街上除了少數地點以外,你可以看到大家可以很放心地把口罩拿下來。
在過去的這一年里,其實事實上來講,我沒有在回答的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時候是孩子接受國際化教育的時候,你知道在去年的一年焦慮的家長只會去想到一點是,外面的世界這么不安定,這么危險,我還是把孩子留在身邊。我們國家的教育也很好,為什么不在這兒念書呢?
這個問題,在去年我碰到的每一個家長,他們都會這么問我:我的孩子應該幾歲接受國際化的教育,越早送出去是不是越好。
我認為事實上,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較高,在碰到不適應的環境時,本身調試的能力會比較好,而有些孩子適應能力比較差,調試能力就會比較差。我們每年看到出國的留學生,的確有很多在學業上或事業上得到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們也時不時的會看到非常聰明的孩子,念好學校的孩子不了課業上,生活上面的壓力,甚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其實這反映出每一個孩子什么年齡段出國留學,與孩子本身的個性、家庭教育有直接的關系。
我們這樣子來說,是不是代表您要接受國際化的教育,非得要出國呢?其實你可以找到學校,他會非常注重給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當中,注重培養語言能力和全球化視野。家長可以在家庭中,找到跟孩子溝通的方式,借著互相討論的機會,可以讓孩子去了解到這個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每逢假期的時候,你只要有機會出國去旅行,你會看到絕大部分你去的地方其實大概都是充滿了中國游客。我相信中國家長已經在用他們的方式,通過他們的努力,幫助孩子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了解到這個世界。
媒體記者:
請您介紹一下上海美高有哪些特色課程?
方正:
如果真正有一些特色的話,就是在政府教育政策要求,家長教育期待以及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情懷中,找到一個較大值的共同點。
首先在觀念上,我們要不斷提醒家長的一件事情是,不要把孩子的教育當做一個投資。你把孩子的教育當做投資的時候,你難免會短視,時時刻刻都希望要得到較大的回報,這也解釋了中國家長為什么會這么焦慮。除了他們知道競爭很大以外,他們把孩子的教育當做一種投資,所以時時刻刻都希望要得到短期的這個回報,這也是主要的關鍵之一。
在我們學校,我們把每個孩子當成一個事業來發展,我們把家長當作是我們合作的伙伴。既然是事業,就應該要有長期的目標規劃。我們很喜歡把一句話掛在嘴上,不忘初心。事實上,較重要到的一點就是,當您把孩子的成長當作一個事業來看待的時候,您在這個事業剛開始的時候,就會有了長期的、具體的、可執行的目標。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你不改變目標,你改變的是因為環境改變的時候,變了你的方法。改變方法,不改變目標。這個事業未來成功的概率,就會比較大。
所以剛才談到我們把孩子的成長當做一個事業來發展的時候,那我們學校的課程就有自己本身的特色。比如我不斷在問我自己,如果一個孩子一年級的時候進到我的學校來念書,他在高三畢業時候,我希望他變成什么樣,他會有什么樣的亮點,他會有怎么樣的個性特質,他會有哪些能力和習慣?
我們一直相信要在未來的世界能夠成功,這個孩子必須要具備同理心、創新能力。創新的能力不只是有新的想法,他還必須要有執行能力。有很多的事情你不能靠自己本身一個人就做出來,你必須要在團隊中才能夠實現。
因此我們很多課程其實非常注重同理心的發展,學生在課堂上以及課堂外是用怎么樣的方式來達到學習討論。比如他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重點是背誦一堆歷史名詞,還是真正想辦法去了解千百年前每個歷史人物,以及這些歷史人物在做出重要的政治決定、人生決定時,是怎樣在思考的。事實上,我們任何的課程,都比較看重這一點。
在兩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就講過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如何在學校中實現?以前我們會以能力來分班,但我們發現這會給孩子在心態上,對自信心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剛才有一位教育前輩在這個研討會里講到,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本身的個性、亮點和短板。你如何在學校里提供一種適合孩子成長的學習環境,我們經過了很久的討論以后,我們后來發現分班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如果是走班呢?比如每一個科目,不管是數學、英語、語文、社會科學、美術、音樂、體育等,我們能不能把從小學一年級到十二年級,不是分成十二個年級,而是分成十二個級數。比如,小學一年級開始這個孩子也有可能因為他的英語是母語,對于英文掌握的這種能力,已經跟別的孩子不一樣。有些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就把他送到國際幼兒園,所以他在英語的掌握程度也跟那些從來沒有學習過英語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如果把這些語言能力不一樣的孩子,放在一個班,那你想想看好了,這會對老師造成多大的這種挑戰。如果你把英語好,就把它分到好班去,這個孩子不一定數學也好,或是語文、社會科學等能力比別的孩子強。這也會造成他的一些問題,不是嗎?
所以,我們做到每一個科目都把它做到走班分級制。這個也是我們經過了不斷的研究討論以后開始去實行的,我們在做這種革新的變化時候,其實對老師造成很大很大的挑戰。我們期待在創設新校的時候,比如明年我們在蘇州的學校開設時,在這個問題上能夠得到完全解決。
另外,學校還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我們認為語言是培養一個孩子適應全球化環境的重要工具。從六年級開始,給每一個孩子做英語水平的考試。通過考試的,我們要求他再去學西班牙語。到了高中的時候,我們除了西班牙語以外,學生還有機會去學法語、俄羅斯語、德語、日語、韓語等。我自己的女兒就是從我們學校的高中畢業的,她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亮點,就是會說四國的語言。這個事實上來講,也是在我們學校的語言環境里培養出來的。
從我們學校一年級開始,一直到十二年級,我們分成了十二年。十二個級數的人工智能的課程。為什么?因為我相信人工智能是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將來不管選擇怎么樣子的專業方向,都必定會面對到的。人工智能或者會變成他們生活工作上面合作的伙伴,或者會變成取代他們的競爭者。我當然不希望從美高學校出來的孩子,將來在方面發展不順利。因此我們從學校里開設了這樣子一個課程。
在美術、音樂、體育等方面,我們也希望能培養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我們從來都不相信給孩子太多的選擇,是對他的成長一件好事。
我們希望孩子、家長一旦選了一個項目以后,可以一直持續的學習下去,把你的興趣變成你的亮點。這對于孩子的能力,對于他們自己本身的一些個性特質,都是非常有影響的。
媒體記者:
對于想申請貴校的學生和家長,您有什么建議呢?
方正:
從我們美高學校來說,與其說我們評定一個孩子的知識點、學習能力,不如說我們更重視我們的合作伙伴到底是誰?;旧衔覀兊睦砟钍敲恳粋€孩子都是可以教的,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到能夠跟我們合作,理念相同的這個家長。
所以對我們來說,相比選擇學生,選擇家長才是更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