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意義是什么?是一個人可以犯錯,但又不會有嚴重后果的地方。這里不是鼓勵犯錯或者包庇錯誤,而是希望給孩子們創造出能多犯錯的空間,這樣才不至于他們到社會因犯錯付出巨大代價。——摘自3月20日王冕現場演講
3月20日,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春季峰會·廣州站,在廣州市南豐朗豪酒店3樓(海珠區新港東路638號)隆重舉辦!
本次IEIC春季峰會以“教育點燃未來·知識鑄就人生”為主題,匯聚海內外眾多教育專家和行業大咖,以新的視角探討國際化教育,聚合多方訴求促進教育產業深度合作,解決家長教育過程中的痛難點,推動國際化教育未來新發展!
大會現場聚集了10000+學生及家長,他們與眾多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討規劃困惑,很多家長表示收獲滿滿、不虛此行!
在本次大會上,諾亞舟集團國際高中項目總監王冕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留學路上必備的3個裝備》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演講嘉賓

王冕
諾亞舟集團國際高中項目總監
MBA工商管理碩士;
英語教育學學士;
英語專業八級;
TESOL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認證;
國內高級英語教師資格認證;
托福雅思閱讀、寫作、詞匯教師;
曾擔任廣深多所國際學校教學總監、副校長、執行校長等職務;
近10年國際教育教學與管理經驗,洞悉TOEFL、IELTS、SAT、AP等留學考試以及美高課程體系;
帶領團隊培育出眾多優秀學生,遍布世界大學,如: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紐約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墨爾本大學等。
演講內容
在這次展會中,王冕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4個方面展開:
第一: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第二:孩子得是一個能解決問題的人 第三:孩子要能夠自己教育自己第四: 如何擇校
那么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王冕的精彩解讀~
▲王冕精彩演講
大家好!我想以這兩張圖片之前在網絡上傳的比較火的圖片,開始我的演講。
圖源:嘉賓演講PPT
這兩張圖片,我們應該不陌生,描述的是前段時間在討論的雞娃和高校學霸內卷現象。
雞娃這張照片,描述家長為學生的學業操碎了心的現象;另一個是高校學生相互比較,展示自己學習有多厲害,學習有多忙,有多夸張的現象。
我相信,我們為人父母的家長,在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肯定想到過自己的教學方式或者跟孩子溝通的情境。這兩張圖給我的反思很多:雖然我的孩子很小,可是我覺得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辦法,但是朝著正確的方向走肯定不會有錯。
今天我就簡單分享一下,一些比較好的方法去跟孩子們做溝通,學校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很簡單三條,主要聚焦在思維理念層面:
批判性思維
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我教育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第一,批判性思維。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提到這一點,我們可能聽到很多,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見到什么就批,這個是不對的!批判性思維是指能夠把知識的表象和本質區分開來的能力,敢于懷疑現成的觀點和論點。
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有個英文單詞叫institutionalized,就是說,你每次都聽媒體這么說,知乎上這么說,還有抖音上都這么講,就跟著他們走,長久下去,就會被體制化,這個單詞的意思就是被體制化或者叫被圈起來。那么,我們孩子可能有時候回家就會跟咱們家長說一些東西,就是同學們之間都在干什么,討論什么話題,或者他這個圈子里面都在講什么事,都在做什么事,因此,我們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概念,大家都在做的,不一定就是對的,大家都在想的,不一定就是主流媒體都在宣揚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這種現象很普遍,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有批判意識,批判意識會讓我們看到事情永遠都有兩面,甚至還有多面,我們不能以單一的視角去看待問題。
其實,批判性思維在三大主流國際課程里面是很明顯的,就是我們的課堂上有多元化、多維度評價,孩子們的活動豐富多彩,學校希望他們朝著不同的方向走,不要被框死。
這對我們的家庭教育有什么啟示?我覺得可以引用一下我們的全國教育家李希貴校長的一句話:
學校的意義是什么?是一個人可以犯錯,但又不會有嚴重后果的地方。這里不是鼓勵犯錯或者包庇錯誤,而是希望給孩子們創造出能多犯錯的空間,這樣才不至于他們到社會因犯錯付出巨大代價。
但是,現在很多情況是什么樣呢?學生犯了錯,就跟天塌了一樣。我想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那樣,因為他是一個孩子,是一個青少年,成年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更何況學生。所以要給他們試錯的空間,一定要給他們試錯。
作為家長,這樣的話題說起來很輕松,但是一遇到實際情況可能就會剎不住車了,比如孩子沒有考前三名,或者沒拿100分,很多家長就很著急,但是沒考前三名又怎么著,比賽考砸了或者是說話說不對,又能怎么樣?
我覺得,就是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讓他在其中不斷地去碰壁,然后糾錯,去改正,以此來提高自己。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給他適合的空間。教育的重要規律就是要關注過程,不要單單關注結果,要讓教育真實發生。什么叫真實發生?舉個例子,小孩子在家里亂跑亂玩亂摸亂沖撞,你可能會告訴他,你要這樣做,較后,孩子按你說的做了,就不去亂玩了,父母這樣做的結果很好,但是教育沒有真的發生,孩子只是按照父母的指令去,他自己沒有思考。但如果你讓孩子去試錯,再去幫他糾正,那他就真實經歷了教育。所以我們老師,包括家長,除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或者非常危險的東西,我們應當告訴孩子不要做,其他的一些事物,你得讓他嘗試,得讓他們犯個錯,然后才有真正的教育。
孩子得是一個能解決問題的人
第二,我們的孩子得是一個能解決問題的人。我們經常會在學校看到這樣的現象:孩子遇到一個復雜的問題,自己不去解決,就推給了同學、推給了老師、推給家長,自己不會想到主動去解決。
那如何去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我們要培養孩子永遠要有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第二,他得慢慢地去接觸一些工具,或者借力去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孩子能去做決策。
現在我們都在反思一個問題,如果您的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擇校也好,報補習班也好,都是家長全程給他安排的,孩子在其中只是做一個配合的工作,他就會顯得非常被動。為什么?因為這不是他的決策。如果是自己的決策,就得自己負責,那孩子就會變得主動,而不是被動去配合。所以,很簡單,想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讓他去做決策,讓他去解決問題。
舉個例子,NFPS美高是怎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很多國際化學校里面的學生都常講一句話:我的英語不好。國際化學校基本上都是雙語教學或者是純英文教學,當學生以各種理由說自己的英語不好的時候,我們要給學生分析問題,到底是哪里不好?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英語結果來找到問題,也可以通過閱讀提規劃生的閱讀質量、思維能力以及知識面。英語學習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我們打好基礎,知道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哪個是薄弱點,你在對孩子們進行教育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關系構建的過程,不要只是家長和老師的單方面輸出,孩子要有自己構建的過程。
孩子要能夠自己教育自己
較后一點,我們的孩子在將來要能夠自己教育自己,有自我意識,對自己的事負責,還能夠終身學習。我們現在參加工作的人知道,有時我們在工作上會有壓力或者是有些不滿或者有些情緒,我們的孩子也有中考高考的壓力,會有一些心理問題需要找人開導和解決,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但是我們發現有些孩子不會這樣,我想說的是,我們所有教育的目的較終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教育自己。現在可以想一想,我們已經畢業的成人參加工作之后,以前學的那些都拋到腦后了,可能一些思維習慣還是有用,但大部分我們工作當中的知識,其實都是工作之后,根據需要再學的,如果孩子有了這種按需求來學習的意識,就是一個終身學習意識的起點。
他知道將來社會發展變化很大,將來要用的知識可能跟我現在學的知識完全不一樣,怎么辦?所以,我們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舉個例子,我們的規劃指導老師會教我們的孩子們怎么去做排序、做時間管理。很多孩子不知道一天所有事情的優先次序,那么,這個時間管理的表格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讓孩子們學習去規劃,重要緊急和重要不緊急的事,全都一目了然就知道了。 還有我們的規劃規劃老師也會告訴學生,就是你要從小的事情練習去判斷,去鍛煉你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自我教育的能力,小到今天先做英語還是數學作業,周末去圖書館還是做義工,大到我將來選哪個專業,我跟什么樣類型的人談戀愛結婚,我去哪個國家,我做什么工作,所以說,我們要慢慢去培養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上面說到的這些能力都能在國際三大主流的課程體系得到培養,包括批判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終身學習。接下來,我也想說一說包括老師、從業者還有家長在內的一種危機感,你真的準備好面對5G、AI、VR、物聯網、互聯網+、區塊鏈。其實,不止家長有危機感,孩子也有相似的意識,這兩年出國留學學生和國內畢業孩子回國就業的差距已經不太大了,那為什么還要出國?答案是非常明顯的,出國肯定有好處,對不對?我們也和很多用人單位溝通過,他們在選人的時候為什么要選海歸留學生?用人單位的回答是,因為他們的后勁很足,留學生的國際視野、邏輯思維、合作能力格局真的是一般人很難比的,后勁非常足,這是一個花大錢都難買到的東西,但孩子出去后,會慢慢培養出這樣的能力。
如何擇校
較后,再和大家說一說擇校。
今天大家來應該來選國際化學校的,或者是很多人心里已經有眉目了,我想說的是,孩子的意愿很重要,千萬不要強迫他,我剛才我說過一句話,你給他選擇的不是他想要的,他就會很被動。
此外,我們要給孩子選一個合適的學校,選一個的學校,到底什么樣學校是,是合適的?我覺得較起碼要關注三個方面:
第一是要看招生團隊,老師、校長有沒有教育情懷,是不是純資本化來操縱辦學;
第二,對學生的關懷。因為國際化學校里面除了背單詞、寫作業,他還要做很多活動,如果這個學校對孩子的關懷以及活動很少的話,學生就會缺失很多,他變得很迷茫;
第三,評價,多維化評價。多元化評價是有過程性的評價,也有結構性的評價。
較后,我想說,國際化學校這條路不太簡單,如果你奔著放水或者輕松而進來的,之后又想放棄,代價會很大。
第二,現在有一些孩子們有疑惑或者是一些問題,這些可以隨著他的知識增加而自動解決,所以不要著急,比如說,你將來想去哪個專業,哪些國家之類的問題,孩子們在這3年—4年學習中會有很大變化,高一他可能想學發電,高三可能變成想去美國,這些類似的問題都會自動解決,不要著急;
第三,有一些準備可以早一點,比如說剛才講的英語詞匯和聽力的基本功練習,還有保持廣泛的閱讀習慣; 第四,您在網上看到高分的截屏和offer錄取都是有很多背后故事的,你要相信自己孩子將來的故事會更加動人;
第五,大學申請不是招生老師和規劃規劃老師的事,其實每年都會有很多孩子因為不太配合工作,導致提交申請晚了,導致錯過offer的現象,所以學生和學校有效配合是很重要的;
第六,領導力、批判性思維、創新力的訓練真的很重要,另外,我們的孩子還要有國際格局,這些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的!
作為擁有多年國際化教育經驗的從業者,王冕和大家分享了未來人才培養的三大關鍵素養,希望正在規劃路上的你能從中收獲靈感和啟發。
此外,小編會將本次大會其他嘉賓的演講內容整理成文字推送給大家,請大家注意后續推文~
在教育的路上,我們永不停歇!如果你錯過了本次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春季峰會·廣州站,也可以報名參加將在5月29日舉辦的國際化學校規劃教育展·東莞站,一站式解決你的規劃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