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學生習慣的養成、價值觀的養成、品格的養成很大程度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堅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推動多樣化辦學,為不同性格稟賦的學生提供更加適合的教育。
——摘自IEIC大會演講 呂德雄先生
10月17日,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浦東新區花木路1388號)隆重舉辦。
本次大會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為主題,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教育話題,直擊當下教育的痛難點,共話未來教育藍圖!
大會線上線下累計2500萬流量,現場眾多學生和家長慕名而來,與教育大咖、專家學者等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討規劃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在本次大會上,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呂德雄先生進行領導致辭,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呂德雄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
今天,呂德雄主要結合陶行知關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了自己對于教育的一些看法:
1.陶行知思想的核心與精髓
2.構建新時代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機制
3.教育創新需要開放,在開放中不斷推進教育創新
那么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呂德雄先生的精彩解讀~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呂德雄先生 精彩演講
陶行知思想的核心與精髓
秋高氣爽,金桂滿隴。一年一度的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這個十月再次與大家相會了。這一年教育行業風風雨雨,教育同仁們兢兢業業,學生家長們不斷進步。今天我們再次聚集在這里,懷惴教育初心,探索教育未來,重點以國際教育為視角,共同探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育發展之路。
在此,我謹代表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和遠播教育集團,代表朱永新會長和遠播教育集團李霞董事長,向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是國家民政部批準、教育部主管的國家一級社會團體,于1985年9月5日在北京成立。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的辦會宗旨是開展陶行知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驗,培育和推廣學陶、研陶、踐陶中涌現出的典型和經驗;積極探索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路徑。陶行知先生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思想實驗家,行動理論家,是中國現代教育先驅。“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與精髓,“生活教育”實踐是陶行知一生教育實踐的標桿,“讓全中國人民都接受教育”,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探尋新路是陶行知的畢生追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陶行知教育思想仍極具研究和傳承價值:陶行知的許多教育主張與當下教育改革發展的走向高度契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內含的當代價值仍是當今教育改革的“路向”之一,陶行知大愛奉獻的人格精神,是廣大教育人和學陶人的心靈豐碑!
本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的主題“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認真貫徹這一要求,教育從業者應該始終堅守做教育的本心,為孩子卸掉多余的負重,以純粹而堅定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幫助每個孩子實現他的人生理想,打開更廣闊的天地。
構建新時代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機制
學習中央精神,結合陶行知關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我想就構建新時代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機制談一些想法。
1.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將教學和育人還給老師。作為教育從業者,要嚴格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踐行五育并舉,突出辦學特色,依法發展,規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雙減”背景下學校教育應充分發揮主陣地作用,抓牢教育根基,立足減負增效,重教學更要重育人,要把教書育人的職責與擔當賦與老師。讓老師能夠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通達的知識體系,在溝通中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優秀的品格,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激發不同學生的獨特個性。
2.發揮家庭教育作用,將陪伴還給家長。“雙減”政策不僅為學生的學業減負,更將進一步推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歸各自角色。作業量的調整勢必會帶來一系列教學重點的轉移和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家長要與學校達成雙向配合模式,將重心從成績的高低轉移到課后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來,用到課后綜合素質的培養上來。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學生習慣的養成、價值觀的養成、品格的養成很大程度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因此須加強建設家校溝通的渠道,創設更多主動學習、休閑的空間和機會,完善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體系,將高質量的陪伴還給家長,促進家庭教育的有效落實與發展。
3.發揮多元發展優勢,將快樂還給孩子。教育必須面向社會,面向生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要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包括學習時間的選擇、學習方法的選擇以及學習內容的選擇;鼓勵學生依照自己興趣、需求,開展實踐、探索、創新活動。
因此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堅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推動多樣化辦學,為不同性格稟賦的學生提供更加適合的教育。構建學生的個性化、多元化發展路徑,在這里,家校與社會優質、規范的機構聯動,以解放孩子天性,增進孩子智慧,發展孩子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教育創新需要開放,
在開放中不斷推進教育創新
教育創新仍需要堅持開放。習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唯有開放才能進步”。本屆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匯聚了諸多教育同仁,無論是公辦教育、民辦教育還是國際教育,我們培養的都是時代所需要的人。我們以國際化的視角來重新審視教育,也要勇于將創新、優秀的教育模式付諸實踐,更要執著于為學生帶來豐富的教育選擇與精彩人生,引導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育創新需要開放,在開放中不斷推進教育創新!這也是我們需要認真加以研討的。社會需要像遠播教育這樣的有抱負有良知有擔當的機構在引進國際教育理念,推進國際教育合作,成就部分有興趣有能力的學子接受國外教育的愿望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最后,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各位來賓和教育同仁們都能學有所得,拓展思維,于此迸發更多教育靈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