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讓每個個體終其一生尋找最優秀的自己。
一個人成為他自己了,就是達到了幸福的頂點。
教育就是迷戀他人成長的學問。
——摘自IEIC大會演講嘉賓 柏萍女士
10月17日,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浦東新區花木路1388號)隆重舉辦。
本次大會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為主題,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教育話題,直擊當下教育的痛難點,共話未來教育藍圖!
大會線上線下累計2500萬流量,現場眾多學生和家長慕名而來,與教育大咖、專家學者等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討規劃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在本次大會上,上海天華英澳美國際學校總校長柏萍女士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讓每個孩子遇見的自己》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內容——
柏萍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常務副院長上海天華英澳美國際學校 總校長
大會上,柏萍女士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3個方面,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展開了深度討論——
1.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是什么?
2.英澳新國際高中如何讓孩子遇見的自己?
3.成就自我、實現夢想的學生案例分享。
那么關于這些內容,我們來看看柏萍女士的精彩解讀~
▲柏萍女士精彩演講
教育的目的,
是讓每個個體終其一生尋找最優秀的自己
尊敬的各位嘉賓,親愛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讓每個孩子遇見的自己”。
我們這代孩子是在網絡時代下長大的一代人,他們知識面廣,個性張揚,在他們身上有著很多顯著的特點。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杜威說過,一所好的學校就是一個雛形的社會,面對有著這樣特質的孩子們,作為教育從業者,我們應該如何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社會合格的人才呢?這個也是我們每個人在不斷探索,思考的問題。
教育教學的本質,終其目的還是為每個生命體提供可供他發展的平臺。我們希望培養每個孩子能具有終身幸福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成為具有獨立思想,獨立個性,具有決策水平和自主選擇的社會人,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幫助每個生命體最終脫離家庭、學校,進入社會,用正確的方法來做正確的事情。
對于我們出生在60年代、70年代的這代人而言,我們接受的教育更像是工業化的流水線,統一的模具、統一的標化,我們被培養成了各行各業所需要的產品,我們的身上缺乏個性,缺乏創造力。
但是我們這代的孩子,他們的培養模式更像是農業:我們種下了一顆種子,我們給這個種子生長所需要的土壤、陽光、水乃至營養,有的種子開出鮮艷的花朵,有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有的種子最終開花結果,不管怎樣,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樣子,因為每個人都在以自己期許的方式長成自己未來的樣子。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讓每個個體終其一生尋找最優秀的自己嗎?
我記得有一次聽包玉剛學校的校長分享辦校理念,其中有一個觀點讓我記憶猶新。每個入學包校的學生都會被問三個問題:
第一,你和別人一樣嗎?
第二,你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
第三,你喜歡和別人不一樣嗎?
這三個問題的背后,不就是說明了教育的本質就是讓每個孩子成為的自己嗎?我們每年都有很多新教師入職,有些教師面對“問題學生”會特別焦慮、無助,我和這些青年教師溝通的時候就一起探討,你有沒有覺得所謂的“問題學生”身上有什么獨特的地方?這個獨特的地方可以放大嗎?用什么方法來放大?
當一個孩子的內心小宇宙被點燃的時候,當一個生命體被周圍人認可的時候,他會以自己的方式無限成長,乃至綻放。
每個人都在和的自己,終其一生相伴。我要成為怎樣的自己?這是個拷問靈魂的問題。放眼整個人類,不同的國家、民族都希望把每個孩子培養成為具有獨立性和同理心,滿懷熱忱和好奇心,善于合作富有創意,做事投入充滿自信,自我欣賞和欣賞他人,對別人和自己寬容和尊重的人。這個是人類社會所需要培養人才共性的地方,在這個共性基礎上更需要孩子們具有獨特的、鮮明的特點。這樣一來,人類社會才可以百花齊放,有燦爛的文明、后浪催前浪,使人類歷史滾滾向前。
六位一體學生支持模式
努力點燃每一個孩子的夢想
上海天華英澳美國際學校,始終秉承有愛就有教育,“讓每個孩子遇到的自己”的辦學理念,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形成了“SMAART”的辦學目標。
圖源:嘉賓演講PPT
我們希望我們的每個孩子在“SMAART”的6個方面能夠不斷錘煉,不斷升華;我們希望培養孩子們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精英氣質、學子風采、個性鮮明的一代青年才俊;希望孩子們在自我成長過程中,在這個夢想舞臺上,能夠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我們教育的本質,就是點燃每一個夢想。
在上海天華英澳美國際學校,每個老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孩子成為“自我成長的CEO”。學校的教育管理都是從學生視角出發,為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平臺。學校秉承原則是“人人都可以成才,各有各的舞臺”,我們為孩子們的個性發展提供各類的軟環境和硬環境,我們希望從多維度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助推每一個生命體華麗轉身。
我們所有的做法都是在朝著這個目標去的,無論是我們的二位一體的家校合作體系、三位一體的學生管理模式,還是四位一體的課程設計模式、五位一體的教師發展模式,我們的終級目標都是六位一體的學生支持模式,因為學生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主導者。
圖源:嘉賓演講PPT
英澳新國際高中秉承六位一體的教育支持模式,助推每個孩子在高中三年能遇到、最優秀的自己。我們每個學生都有個人成長的電子檔案,都有自己專屬規劃老師。每個學期開始、結束的時候,孩子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和自己的專屬規劃老師面對面進行交流,共同仰望星空,探索未來,面對的自己。
英澳新國際高中是British Council的伙伴學校,我們經過BC授權,是雅思的官方考點;我們也是得到ASDAN授權的伙伴學校,每年我們要主持N次ASDAN的競賽和活動。今年暑假,我們也有幸得承辦了ASDAN有史以來的一場大規模的世界學者杯活動,有兩千三百多人參加,歷時一周;我們讓我們的孩子得到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同齡人面對面接觸的機會,這種同伴的引導、同伴的激勵所帶給這個生命體個性化成長的力量,是我們成人、學校所無法提供的。
我們是第22所得到愛丁堡公爵獎授權執行的學校,我們借助這個獎項培養硬核少年,把我們的社團活動植入愛丁堡公爵獎的任務打卡環節。我們前后成立過73個社團,這些社團都是學生自愿報名,老師全程參與,學校提供外部支持和場地的保障,比如說和同濟大學聯手舉辦的TI機器人社團、得到張江高科支持的國凱生化創新實驗室社團,還有我們的外教自己舉辦的今日領袖學者論壇這樣的社團,這些社團都給到了孩子們更多的話語權。
教育就是點燃孩子們的夢想,讓孩子們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學會追求卓越的優秀品質,學會克服困難的自主能力。我們學校也通過EPQ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從中通過獨立學習,獨立探索,和英國高校導師們面對面網上交流,來培養批判性思維,成就內心深處那個的我。
我們更是通過每年的夏校、牛劍入學考試,讓同學們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不僅學會追逐成功,也學會輸,為未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做好思想準備工作,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學會追求成功,同時也學會接納別人,接納別人的意見。
總之,學校要做的就是和家長、社會形成共同的合作體,給孩子們提供他們自我成長的空間,我們要找到孩子們身上可能偉大的地方,并伴隨他朝著可能偉大的地方的路上,一路前行。
上海天華英澳美國際學校
培養個性成長,助力夢想成真
英澳新國際高中秉承六位一體學生支持模式,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出了很多個性化的孩子,結出了累累碩果。他們可能學業上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是的,是最棒的自己。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下蔣同學的故事。蔣同學一入學,我就發現他是個特別愛唱歌的男孩。我們第一學期讓他擔任了《哈姆雷特》的男主角,第二學期為他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第三學期推薦他去參加了美國朱莉亞音樂學院的夏校。今年3月份,他同時被伯克利波士頓音樂學院、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美國雅各布斯音樂學院等5所學校錄取,同時獲得了美國頒發的首席青年藝術家成就獎,這個獎每年全球一般只發給一個人。他被美國當地的報紙評價為“金嗓子郎朗”。我們又用我們的六位一體支持模式,給他同時申請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以及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大學。這就是一個原本并不出圈的孩子,在目標逐漸明晰之后,獲得學校六位一體全方位支持而夢想成真的例子。
還有和他今年6月份同時畢業的另外一位同學,葛同學。她剛到我們學校時,中考分數在區重點上下。孩子潛力很大,雖然是女生,很調皮。我們看出了孩子身上的潛力。她特別喜歡攝影,我們先后讓她參加了EPQ的研究項目,參加了ASDAN的全球資源視頻比賽,高一暑假那一年,送她去參加了問道哈佛的ChinaThinksBig比賽,獲得了大獎。當站在哈佛的領獎臺時,她樹立了自己的目標。今年規劃,她被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錄取,同時我們開啟了六位一體全球申請模式,給她申請了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以及UCL。
最后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一個案例,徐同學的故事。她是由上海市重點中學轉學來的,她的學科成績都不是很優秀,所以在市重點學校里覺得比較吃力,但是她的語言天賦了不起。我們學校開設了小語種課程,比如日語、法語、德語。徐同學在完成自己學業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日語水平也提高到了很高的水準,今年通過日本EGU留考,被日本早稻田大學錄取,她又因為非常好的法語成績,被法國高商、埃塞俄比亞、里昂等幾所法國的商學院錄取。
一路走來,我們見證了許多個性鮮明的孩子。規劃的成就是一時的,終身的成長是一生的。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特點,但有一個特點是共通的,我們希望每一個離開我們學校的孩子未來都能夠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自我成長,熱愛終其一生去追求遇見越來越優秀的自己。
怎樣遇到的自己呢?遇到的自己,需要從自律開始;遇到的自己,從公益開始;遇到的自己,從閱讀開始;遇到的自己,從體育開始。
今天的最后,我要和在座的孩子們分享一句話,一個人成為他自己了,就是達到了幸福的頂點;我今天也要和在座的教育同仁們分享一句話,教育就是迷戀他人成長的學問,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將來遇到的自己,正如我們今年IEIC大會主題“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一樣。
謝謝大家。
大會現場,柏萍女士為大家闡述了自己對教育本質的看法,介紹了作為校長她是如何引領全校上下,朝著這一目標前行的,并分享了三位學生的真實成長故事,讓與會觀眾受益良多,頗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