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的教育,無論是你還是我,還是社會,我們都應該懂得,也都應該有來自心里那份大愛。
02. 我們培養人,絕不是培養一個善于獨處而懼怕和他人相處的人,我們要培養走出家門,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人。
03. 我們培養的孩子應該是自己能夠燃燒自己的人,或者退而求其次也是可以被點燃的,而不是最后變成一個阻燃的人。
——摘自10月17日IEIC大會演講嘉賓 李莉女士
10月17日,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浦東新區花木路1388號)隆重舉辦。
本次大會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為主題,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教育話題,直擊當下教育的痛難點,共話未來教育藍圖!
大會線上線下累計2500萬流量,現場眾多學生和家長慕名而來,與教育大咖、專家學者等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討規劃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在本次大會上,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二外國語學校校長李莉女士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應對“雙減”,學校如何讓家長無憂?》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內容——
李莉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二外國語學校·校長
2019年民辦教育十大年度人物,上海市牛校長攻關計劃成員,全國學習共同體教育研究院特聘專家,浦東新區數學學科帶頭人,上海市園丁獎,上海市金愛心教師,全國中學生涯教育指導師。十多年上海市重點中學校長和副校長。
大會上,李莉女士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4個方面,從家長的焦慮開始,對孩子的教育展開了深度討論——
1. 教育的挑戰
2. 教育不是程序化的過程,是變化的過程
3. 什么樣的教育是你值得擁有的?
4. 上師大附二外學校簡介
那么關于這些方面,我們來看看李莉女士的精彩解讀~
▲李莉女士精彩演講
教育的挑戰
遠播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在這樣一個平臺當中和我們的教育同仁,以及親愛的家長們相聚在這里。我們發現了,真的是座無虛席,特別還有我們屏幕前的你,我們一起來探討今天的教育。
其實教育現在,讓我們感受到家長越來越焦慮,教育人也顯得更加不忍心。特別是“雙減”推出之后,我們看到很多這種現象。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有很多的時候說“家校合力”。我們大家都知道,家長心和我們學校老師的心其實是一樣的。每一個家長和老師,都希望看到孩子們健康的成長。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卻痛心地看到了,我們教育人和孩子家長不知不覺站到了不同的立場上。這是今天我們所有的教育人,以及我們的孩子家長最憂慮的地方。哪怕是個別現象,它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今天我的題目是《應對“雙減”,學校讓家長如何無憂》。我突然感覺到,我有點焦慮了。這種焦慮其實是每一所學校都在做的這樣一件事情,但是我們真的都能實現讓每一位家長無憂嗎?對我來說,對所有的教育人來說,這都是極大的挑戰。
我雖然從事教育也已經30多年了,大學畢業一直到現在。目前的這所學校是我工作的第五所學校,從普通中學,到省重點中學,到公辦區重點中學,到今天的民辦學校。我接觸了不同群體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帶給我的教育的啟發,一直是存在的。
我們知道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每個人也都知道因材施教。就像剛剛吳校長,我的老前輩提到的:我們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似乎人人都知道,但是我們真的做到了嗎?我們家長做到了嗎?我們的社會做到了嗎?我們教育人做到了嗎?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呢?” ——中國臺灣散文家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張曉風這句話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我每一次讀到它,我都在告誡我自己:我今天應該做怎樣的一個教育人,承擔起孩子在生命成長當中關鍵的一段。
我們學校不可以跟孩子說,你的家庭教育有問題;我們也不可以說社會有問題,所以孩子有問題。如果把這樣一個成長,簡單地變為這樣一種因果關系,誰都可以把責任推卸給對方。
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家庭的“生命”也是只有一次,特別是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當中的獨生子女教育,其實給我們的教育和社會帶來了太多的挑戰。
教育不是程序化的過程,是變化的過程
在今天上午有一個企業家群,群里面報道出一個大學教授的孩子,35歲博士畢業,成為社交恐懼癥,從此在家中沒有成功與外界過多接觸。只要這種例子一出現,就要@我一下,說你來看看這件事情。每次對這種事情的回答,有挑戰,其實還有很深的痛在里面。剛剛我們吳校長也提到了,孩子在成長歷程當中,哪一個階段干些什么,其實遠遠沒有那么簡單。
曾經我在聊教育的時候說:是衛星上天容易,還是培養我們孩子容易?
有很多時候我們說,衛星發射的同志說我們比你們容易多了。我教育我的孩子時,我發現挑戰遠遠比這還要大。因為他變化太大了,不是一個程序性的過程,是一個變化性的過程。所以我們說,人的教育,無論是你還是我,還是社會,我們都應該懂得,也都應該有來自心里那份大愛。
“雙減”的政策其實說起來是非常簡單的,社會有社會應該擔起的這份責任,學校有學校應該擔起的這份責任。只是我們應該知道,它的本質是什么?當家長說你的作業多了,你的內容多了的時候,那是因為家長還沒有知道,我們減掉的是什么?學校應該把減下來的東西,擔在我們孩子的肩上。
如果今天,我們的孩子不知道“責任擔肩,負重致遠,責無旁貸”這樣一個道理的話,你今天給再多玩的時間,快樂的時間,當我們把他推向社會的時候,做一個社會人時,我們其實是會有非常多的擔憂的。
我們培養人,絕不是培養一個善于獨處而懼怕和他人相處的人,我們要培養走出家門,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人。然而這樣的人,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這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學校教育都應該思考的。
什么樣的教育是你值得擁有的?
最近和很多家長聊的比較多,無論是自己學校的,我身邊的朋友,甚至是很多我們朋友圈里面的,他們的擔憂越來越多。
前兩天一個校長的愛人找到我,雖然她的愛人也是校長,但是也來和我聊。她說:我怎么覺得,現在教育好像有點像拆盲盒?反正成績也不要公布,也不要跟我們家長說,就寫個等級。如果等級家長很計較,多給幾個A就好了。但是等到最后考試一出來的時候,盲盒一打開,我們的孩子怎么和別人有這么大的差距,就開始焦慮了。
然后據我所知她的孩子還是班長,還是同學選出來的。老師眼中那個優秀的孩子,她都如此地焦慮,那么其他人呢?所以我們說所有的這些都出現的時候,我們身邊的同事,朋友,同學的家長坐在一起時,焦慮就非常容易傳染。
所以這是我們主要思考的,無論是我們家長,還是我們的學校,要立場堅定。我們一直有個觀點,就是立場堅定。什么樣的教育是值得你擁有的呢?有的家長說我哪知道啊,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在學??荚嚨臅r候,老師告訴我成績不錯。只要老師見到我,笑呵呵的說表現不錯,我就不焦慮了,只要這樣就可以了。
但是我前兩天碰到一個銀行的老總,孩子進到了一所很有名的學校。他說我從未關注過孩子的成長,但是在這個群里,我每天都要關注孩子。老師把各種照片發在里面,他說我真的有點無地自容。
問我如何解決這樣一個現象?小學開學剛剛一個月,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焦慮問題。孩子每天告訴我在學校學了什么,然后在學校里面還都能完成,而且完成的速度還那么快,那么好,還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為什么呢?因為他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培養的孩子應該是自己燃燒自己的人,或者退而求其次也是可以被點燃的,而不是最后變成一個阻燃的人。這樣誰也打動不了他,什么也感染不了他,那我覺得這個生命是沒有成長的。這樣的孩子的潛力,在我們學校是不會被挖掘出來的。
上師大附二外學校簡介
我們的學校其實在浦東新區偏中南方,位于迪士尼樂園、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三點之軸心,交通便利。我們學校是一所十二年制現代化、高標準、寄宿制民辦國際化學校。建筑面積,辦學規模都非常地大,校舍占地近200畝,現代化建筑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硬件設施在我們全上海也都是數一數二的。學?,F有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
圖書館:我們有三個圖書館,由綜合圖書館、英文分級圖書館、中文讀物圖書館構成,藏書幾十萬冊,規模非常大。
住宿:是酒店式住宿標準,中央空調、24小時熱水循環系統、學生洗衣房、生活安全專人管理等等。
學生餐廳:配備中餐廳與西餐廳滿足不同學生口味,一日三餐供應營養豐富、品種多樣、安全衛生。
最后我想說:唯有學校承擔這份責任,替我們家長把該擔負的擔負起來,我們的教育才有未來,家長才有心思生二胎和三胎。謝謝你們!
作為教育行業的深耕者,李莉校長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為學生家長分享了自己對當下教育的看法、價值觀和心得,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更好助力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