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把更多公辦、民辦的優劣勢和各個課程的優劣勢進行互補,做到融會貫通。
無論轉軌還是留在體制內,都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家庭的教育觀和未來目標,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優解。
——摘自第四屆IEIC大會演講嘉賓 慎安娜女士
10月17日,第四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隆重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和遠播教育研究院聯合主辦,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為主題,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教育話題,直擊當下教育的痛難點,共話未來教育藍圖!
大會線上線下累計2500萬流量,現場眾多學生和家長慕名而來,與教育大咖、專家學者等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討孩子成長中的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本次大會上,上海諾思蘭頓副校長慎安娜女士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教育——懷匠心·踐匠行·做匠人》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慎安娜
上海諾思蘭頓副校長
大會上,上海諾思蘭頓副校長慎安娜女士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3個方面,對孩子的教育展開了深度討論——
1.懷匠心: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看見”;
2.踐匠行:是專業、亦是能力、更是實踐;
3.做匠人:讓“每一個”孩子精彩起來。
▲上海諾思蘭頓副校長慎安娜女士精彩演講
感謝我們的主辦方遠播教育集團和陶行知研究會,感謝IEIC。從2018開始,IEIC已歷時四年,我和IEIC也共同走過了4年,我可以深刻感受到我們的教育內外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經歷了中考改革、高考改革,從始料未及的全球疫情到今年的政策后,相信在座的很多家庭都有過思考、困惑、迷茫。但是我們作為一直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會抱著懷匠心,踐匠行,做匠人的態度為大家解決問題。今天,我非常榮幸作為學校的代表,為大家講述我們的故事。
懷匠心: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看見”
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看見”,在多年來的辦學過程中,一直秉持著一顆追求的匠心,力求精益求精,堅持打造簡單和諧、積極向上的校風和學風,用信念、態度、專業、方法塑造每一個精彩的學生。
我們的學校坐落于臨港新片區,是由大型國資委臨港集團發起并傾力打造的高端國際教育品牌,并且實行發放全員獎學金政策。
我們的校長團隊由平均具有26年辦學管理經驗的三位校長組成,分別來自公辦、民辦,體制內、體制外,從初中、高中到大學都擁有豐富的一線管理和教學經驗。我們希望把更多公辦、民辦的優劣勢和各個課程的優劣勢進行互補,做到融會貫通。
踐匠行:是專業,亦是能力、更是實踐
來到現場的各位家長都是對國際教育有所期待的,在今天的初中生公眾論壇中,大家可能會思考以下問題:
教育政策下,繼續中高考還是進行體制外轉軌?后疫情時代,如何選擇留學目的國?面對紛繁的課程,應該為孩子如何選擇?體制內外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不同影響?海外大學和中國大學對孩子的選拔標準,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更多家長還會思考:進入國際化學校,應該在初二、初三還是高一?春季還是秋季?轉軌之后的“得”與“失”又是什么?
教育政策下的決定
政策里的很多細則,教育部在2018年就已經提出了,只是今年執行得更加堅定。所以,這并不是一夜之間“暴風驟雨”。
去年一直在談內卷,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和中國家庭頻頻提到這個詞。在一個變化莫測的時代,無論轉軌還是留在體制內,都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家庭的教育觀和未來目標,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優解。
到底減了什么?減的是重復的學科;增了什么?增的是素質教育和多元化能力的培養,這些和目前海外院校對于學生的評估錄取相輔相成。
但是對于學生的培養,體制內外究竟有何不同呢?其實有些孩子不一定適合國際化教育,我們必須了解:在孩子的成長上,申請海外大學是否更加有利于他的學業發展?讓未來的人生更受益?
海外大學對學生的要求
先是考量學術能力,除此之外,海外學校對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學習力等都尤為關注。
我們比較一下英美兩國的申請要求,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學術能力。成績是學術能力最直觀的量化標準,這是英美院校對學生的第 一要求。有些家長認為美國大學不那么注重分數,事實上,美國大學不只要求在校成績GPA,還非常重視托福、AP、SAT等。
除此之外,英美大學還在乎學生的多元化評估。不同的是,英國更注重學生專業的關聯性,而美國更注重孩子的廣度。所以我們要結合不同國家對學生的不同要求,再和自己的孩子做匹配,從而鎖定未來的留學目的國。
以下是目前已經進入上海的國際高中課程,家長們可以進行參考后思考:這些課程對孩子的留學目的國有什么優劣勢?我的孩子更應該注重哪些能力?
什么時間轉軌
如果要學習A-level課程,春季轉軌會比秋季多一次全球聯考的機會,概率上升16%。而提前進入國際課程基礎階段的學習,對孩子的適應非常有幫助,但是進入國際化學校第 一個月的孩子,會面臨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不同的問題,家長一定要給予更多關注,這是最困惑、迷茫、不適應、需要幫助的階段。如果家長已經有意向國際高中了,要對比這所學校在春秋兩季不同的錄取難度和標準,作為轉軌的參考依據。
這里要提醒一句:僅僅把國際高中作為備選方案,而且明確要中考的家庭,就不適合春季入學了,可以等到孩子中考之后。
▲上海諾思蘭頓副校長慎安娜女士精彩演講
做匠人:讓“每一個”孩子精彩起來
4.0時代的國際化教育有什么特征呢?先是中西融合,包括中外教學方法、教材、活動、文化的融合;導師互動式學習;孩子個性化和多元化的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提問能力;讓課程“走出”教室,理論聯系實踐。
招聘要求背后的“師資精彩”
我們非常注重老師的學歷,但是學歷只能代表老師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而好學生不一定能成為好老師,所以我們也非常注重老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經驗和責任心。多年來,我們堅持著1比5的師生比,每一個學科“帶頭人”都具有10年以上的A-level經驗、三大考試局的教學研究經驗、幫助學生申請到G5大學甚至是牛劍的豐富經驗。
多元課程背后的“課程精彩”
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室桌椅擺放會跟隨不同課程設置而變化,而且老師對孩子的教學不僅僅局限在教室內,每周還會走進孩子生活的宿舍(蘭頓莊園),幫助他們答疑解惑。正因如此,之前還有家長在孩子入學兩周后,發來長文感謝學校和班主任。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評估一所學校呢?要看這所學校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三張表格:校歷表、課程表和作息表。你可以感受到這所學校的權重在哪里,辦學理念是什么,更注重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在我們學校的作息表中,每天4點到6點,孩子們會進入四大力學院,我們開設了40多個社團,每個孩子每天都可以進入自己喜歡的課堂,選擇4大類課程,包括體育、藝術等。
除了社團課程、素質拓展課程外,我們還有對孩子的競賽培養和科研能力提升,以學校為基調吸引外力幫助一起培養孩子,并且能夠滿足不同專業孩子的需求。
習慣養成背后的“管理精彩”
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不夠好,但這往往不是學習能力的問題,而是學習習慣的問題。我們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大家設置日完成、周完成、月完成、季完成、期完成,從點點滴滴做起。經過三四年,我相信養成習慣并不難。
蘭頓家園里的“生活精彩”
在我們的食堂里,老師和孩子是在一個區域就餐的,老師可以走進孩子的生活,和他們聊天。
學校的宿舍設施配備齊全,孩子們會自發在蘭頓莊園學習,整個氛圍也非常溫馨。之前有兩個廈門來的孩子因為疫情沒法回家,我們就在宿舍給他們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軟硬件背后的“校園精彩”
學校有包含各個專業的18間教室:steam教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3D實驗室翻、AI智能教室等。如果孩子每天都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場所,研究自己選擇的方向,一定可以具備思考能力和提問能力。
在發展藝術特長方面,我們有舞蹈房、Drama、國畫、書法等20余間教室,孩子們可以保持自己的藝術追求。
學校有隨處可見的共享學習、師生交流區,不同功能的圖書館、閱覽室。校內外各類運動場地包括高爾夫練習場、戶外攀巖場等。在能夠容納700人的報告廳里,我們迎接了2021秋季的100+新生,這也是學生舉辦開學典禮、頒獎典禮、藝術節、音樂會的場所。
我們給孩子提供了豐富的獎學金,讓他有學習目標和動力。我們將面向10-12年級的學生開設IG和A-level的課程,由臨港教育集團為每一位學生頒發獎學金:6萬元/年。對于蘭頓學子,我們還設置了50萬元/人的獎學金項目。
以上就是由師資精彩、課程精彩、管理精彩、生活精彩一起組成的校園精彩。讓我們懷匠心,踐匠行,做匠人,讓每一個孩子都精彩起來。
慎安娜女士的分享讓大家回味無窮,家長們對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匠人”、“匠心”、“匠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于如何給孩子制定更適合的發展規劃,有了更明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