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沒有責任感,千萬不要做教育行業。
做教育,價值觀很重要!
——摘自Dr. Oliver Kramer 先生IEIC大會演講
10月17日,第四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浦東新區花木路1388號)隆重舉辦。
本次大會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為主題,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教育話題,直擊當下教育的痛難點,共話未來教育藍圖!
大會線上線下累計2500萬流量,現場眾多學生和家長慕名而來,與教育大咖、專家學者等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討教育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在本次大會上,上海康德雙語實驗學校執行校長Dr.Oliver Kramer先生全程用流利的中文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怎么培養一名具有國際理解力的孩子》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Dr.Oliver Kramer上海康德雙語實驗學校執行校長
大會上,Dr.Oliver Kramer先生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2個方面——
1.幫助你的孩子做好未來準備;
2.培養具有國際理解力的孩子。
那么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Dr.Oliver Kramer先生的精彩解讀~
▲Dr. Oliver Kramer先生精彩演講
幫助你的孩子做好未來準備
下午好,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跟大家談談國際理解力的概念。
我在德國長大,中德的學校有很多不一樣的設置。我們早上7點45上課,下午1點1刻下課,回家吃午飯,做作業到三點鐘,然后玩,玩到天黑,我們的童年是這樣過的,非常快樂。
我有兩個孩子,現在在雙語學校,學習壓力還是挺大的,很有趣的是,疫情的時候我們在線上課,這是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因為他們早上上完課了,下午就可以出去玩了。
面對現在教育的變革,未來我們要怎么做呢?我們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幫助你的孩子做好未來準備。
我代表的是一個雙語學校,我們學校大部分的家長都早已經規劃好孩子以后要去國外留學,我認為,提前規劃,是上海家長最厲害的地方。
我們學校有兩個姐妹幼兒園——康文云錦和康文龍溪幼兒園,說實話,幼兒園學費挺貴,但是家長還排隊要進學校。為什么?因為家長在孩子小班、中班、大班的時候就已經規劃好孩子的擇校方向了。
培養具有國際理解力的孩子
今天我要談的是具有國際理解力的孩子,這是什么意思呢?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孩子去國外,特別是本科這個階段是最多的,20年前最多的是去讀碩士的孩子,而且以前還有個趨勢,就是很早把孩子送到國外,中考以后就去國外,還有一些平臺會幫助一些孩子9歲以后就出國。
我1997年去伊頓執教,伊頓那時候有80多個國家的孩子,一年可能就有四五個是從中國大陸來的,中國香港也有四五個,一個年級就有十個中國孩子。
9歲是很重要的年紀,不少英國的孩子在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準備英國貴族學校的入學考試了。好的學校,不僅在中國非常緊張,在國外也是非常緊張。
康德雙語學校提供全人教育,從3歲到18歲。
做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沒有責任感,千萬不要做教育行業。你去做咖啡,做一杯拿鐵咖啡還是一杯卡布其諾,如果做錯了,可以換一杯,但是做教育,你不能說換一個孩子給家長。學校對每個孩子都有非常大的責任,這是教育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我在中國13年,我們所有的畢業生,他們申請碩士都還會找我寫推薦信,我們還有去讀博士的學生,現在我們也還都有聯系,我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80年代90年代西方第一次碰到的亞洲文化影響來自日本,日本的一些音樂、cosplay等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是一種新的文化。
我是歐洲人,對歐洲影響最大的肯定是孔子,第二是孫子,很多做生意的人學孫子兵法,很多中國人在歐洲做生意,因此也影響了歐洲。
中國最近20年發展非常快,對全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但是我們還不知道中國對未來的文化影響在哪,我對這個非常非常好奇,是音樂方面嗎?是文學方面嗎?是游戲嗎?我們現在都不知道。
中國的影響力,從現在來看,從經濟方面來講很大,但從文化方面來講并不是特別大,但對未來我非常好奇,中國將帶給世界什么樣的文化影響。
利瑪竇Matteo Ricci,在中國傳教最早的天主教傳教士之一,明代萬歷年間來到中國,與徐光啟等人合譯《幾何原本》,他一輩子沒有說服一個中國人信仰天主教,他沒有興趣,他來中國覺得中國文化太厲害了,并在這里生活了下來。我很喜歡他,他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最后在中國去世。
這樣的文化互動,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所以,未來我希望我們能培養出一些有文化影響力的孩子。
另外,做教育,價值觀很重要。價值觀在未來也是很重要的。
坦白來說,我們這樣的雙語學校、民辦學校,任何新開的學校,在以前,我們的優勢是設備特別好,我們的硬件特別厲害,特別是在上海、北京,中國最大的城市,所有的學校都是非常漂亮的。所以,在硬件方面我們現在沒有很大的優勢了,大家都有非常好的設備。
還有我們的學校在市中心,所以我們的學校特別小,校園特別小,但是我們學校能給孩子提供非常好的、非常明確的價值觀!
和、信、義,這三個是我們的校訓,是我們教育的基礎。
我們會和每一個新來的老師、孩子去解釋我們的校訓,這個也是影響學校教風的很重要因素。
再說創新,我們大家都在提倡創新,但要考慮的是,我們對未來最大的一個挑戰是——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解決明天問題的能力。
而現在我們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用以前的方法解決明天的問題,這個不對,所以,我們需要跟老師、跟校長反復強調,我們的孩子需要一直有創新的想法才能解決明天的問題。
和善。我們家長要怎么樣避免一直“爆”,我們以前的解決方法是我們一直表揚孩子。但是現在我們感覺到,一直表揚也不可能,需要批評孩子,孩子需要接受批評。這個不容易做到,但是我們要求我們的老師這樣去做。
我們的學校有四個House,每個House拿到什么分數,他們就能拿到什么獎項。
從家庭教育角度來看,我覺得不少家長有一個相似的錯誤做法,當你批評孩子應該這樣或那樣去做時,你自己卻做著相反的事,所以,當問題出現時,父母也要去檢討你自己,你也要去改變。
因為我們是雙語學校,很多孩子將來要去國外,我們提供A-Level課程,我覺得A-Level課程比其他好一點,更適合中國的孩子。
當然每一個校長都有自己的觀點,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好好培養孩子,幫助他們未來能夠進入更好的大學。
康德雙語學校對孩子有一個要求——身心健康、德才兼備,所以我們是“康德”。
我們小學的學生,英語、漢語都非常好,這個不是我這位校長說的,而是家長真實的反饋。我們學校的教育融合做得很好,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也讓我非常開心,我自己的孩子也在這樣的一個教育環境長大。
我們從六年級到九年級都是用英語教學,10年級80%的孩子都選了國際教育,我們有3個學生去了英國康德學院,還有的去了國內的普通高中,進入重點學校。
海外升學。我們有升學指導服務,我們的升學指導從六年級就開始,我們每一年給每一個家長一個目標。家長問我最多的是,我怎么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國際化教育,其實,這個可以交給學校來完成。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于康德雙語學校的信息,歡迎來學校看看,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謝謝大家!
在國際化教育領域Dr. Oliver Kramer先生有著豐富的經驗,希望他關于“國際理解力與孩子發展”的演講,能夠給在教育路上充滿困惑的家長提供一些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