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考改革的知情者、實踐者,教育工作者要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實現每一項政策效應最大化。
——摘自IEIC論壇演講嘉賓 劉玉祥先生
10月17日,第四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隆重舉辦。第四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由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和遠播教育研究院聯合主辦,本次大會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為主題,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教育話題,直擊當下教育的痛難點,共話未來教育藍圖!
大會線上線下累計2500萬流量,現場眾多學生和家長慕名而來,與教育大咖、專家學者等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討教育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在本次大會上,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書記、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劉玉祥先生作《高考改革新階段的新思考》主題演講。
劉玉祥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書記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
劉玉祥先生的主題演講圍繞以下內容展開:
1.2024年將有哪些高考改革的完善舉措?
2.應對變化的思考
▲劉玉祥先生現場精彩演講
高考改革是基礎教育最為關心的一個重要話題,是一項由很多政策、舉措累計而成的教育事業。其中,只要有一項改革措施的效用為零,整個高考改革的邊際效應就會趨向于零。劉玉祥先生強調,作為高考改革的執行者、實踐者,教育工作者要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實現每一項政策效應最大化。
新一輪全國性高考改革自2014年從上海、浙江起步試點,迄今已經7年。目前總體架構已趨穩定,處于持續鞏固與完善階段。劉玉祥先生展示了一張“目前全國高考改革基本狀況”圖,這張圖包含了高考改革的四個批次,體現了各省高考改革之間既有趨同性,也有差異性。
劉玉祥先生認為,“評價高考改革在哪一個省做得好不好,就看它平穩不平穩,老百姓接受不接受”。就上海來講,無論是家長、官方還是社會其他各界人士,總體滿意度都不錯。2024年,高考改革還會做一些新的完善舉措。
▲劉玉祥先生現場演講
2024年將有哪些高考改革的完善舉措
舉措之一:2024年“新選科指引”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最新印發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簡稱《指引》)通知,2024年“新選科指引”從2021年入學高一新生開始實行,適用已實行高考改革的21個省份,以及后續高考改革省份,要求除哲學、文學、藝術學外,其余10個學科門類(文件中未提及交叉學科),均有部分下轄專業有選科限制。
要求《指引》所列出的92個本科專業類中:
65個有必選物理的要求,占比70.65%
56個有必選化學的要求,占比60.87%
55個有必選物理+化學的要求,占比59.78%
歷史學類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僅要求必選化學
總得來講,2024年“新選科指引”主要有兩個變化:
1.大多理工科由必選考物理改為同時選考物理和化學
包括大多數理工科:數學、物理、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機械類、土木類等。
2.大多醫學類專業需要物理和化學同時選考
對“3+1+2”省份來說,變化不大,醫學專業基本都是首選物理,再選化學。但對“3+3”省份來說,以往只是清北、復交、浙大等本博連讀的臨床醫學類專業需要物理和化學同時選考,其他大多數高校的臨床醫學類專業只需化學和生物同時選考,現在變成了大多醫學類專業都必須物理和化學同時選考。
上海選科具有地方特色,上海目前執行的選科等級考分階段考試政策,允許考生在高二年級時選考地理和生命科學。由于考生只能在六科中選考三科,這就導致選考地理和生命科學人數較多,另外四科選考人數難以大幅提升。根據新形勢新要求,上海選考政策會發生變化,未來要增加選考物理、化學這兩科的人數,減少選考地理和生命科學的人數。
舉措之二:2024年藝體考試招生改革
2024年實施的招生考試改革政策,對藝體考試招生做出了新要求 :
嚴格控制校考范圍和規模;
積極采取線上考試或使用省級統考成績進行初選等方式;
現場校考人數,原則上不超過相關專業招生計劃的6-8倍;
2024年起,不再跨省設置校考考點,所有高校藝術類專業校考工作均在學校所在地組織;
藝術史論、戲劇影視文學等藝術類專業,直接依據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參考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使用省級統考成績作為專業考試成績的藝術類專業,在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和省級統考成績均達到所在省(區、市)藝術類專業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基礎上,依據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和省級統考成績按比例合成的綜合成績進行平行志愿擇優錄取,其中高考文化課成績所占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
少數組織校考的高校藝術類專業,在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達到所在省(區、市)普通類專業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省級統考成績合格且達到學校劃定的最低成績要求基礎上,依據考生校考成績擇優錄取;
高校高水平藝術團不再從高校招生環節選拔,由相關高校從在校生中遴選培養。
體育方面,將來只有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含)以上技術等級稱號者才有資格報名“高水平運動隊”,所有的文化課要達到本科錄取最低線才有入學的可能性,想要報考大學,文化課要求會更高。
應對變化的思考
1.選科抉擇要趁早,尊重興趣第一位,考慮不清選理化
選科第一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如果不清楚學生對什么感興趣,最好從初中開始就培養學生的理化思維。
2.藝體政策要研究,沒有基礎勿盲從,文化學習須重視
藝體政策需要仔細研究,如果學生上了初中還沒有要學藝術的想法,高中就要慎重選擇藝考這條路。
3.打牢基礎最重要,培養特長有必要,全面發展是綱要
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學生的基礎功,有特長則有利于未來的人生發展,沒有特長就應該把打好基礎放在第一位,這一點是高考改革未來的趨向,也是中國教育未來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基地。打好基礎很重要,教育工作者應該共同努力,讓學生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