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要知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搜集所需資料,分類、處理、加工;同時采用打破學科界限的橫貫學習方式,進行主題式、項目式的綜合性學習,提高綜合素養。
無論孩子選擇在體制內學習還是去海外留學,最終都要努力贏得人生的價值。——摘自第四屆IEIC·深圳峰會演講 陳海源先生
11月7日,第四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深圳峰會圓滿落幕!本次大會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為主題,匯集了眾多教育界大咖、專家學者、學校校長等,以創新化、國際化、專業化視角深度探討各類教育熱門話題,為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教育問題答疑解惑,立足當下,共話未來。
在本次大會上,深圳市羅湖區港人子弟學校校長陳海源先生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國際教育如何應對疫情》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陳海源
深圳市羅湖區港人子弟學校校長
羅湖區第八屆督學
大會上,陳海源先生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對孩子的教育展開了深度討論:
1.疫情下的國際教育現狀
2.疫情下的國際教育趨勢
3.后疫情時代的國際教育方向
▲陳海源先生精彩演講
1疫情下的國際教育現狀
留學市場遭受重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4年疫情才能達到可控狀態,也就是說直到2024年行業市場才有可能恢復至2019年的規模,并且還有一個緩慢的爬升過程。
根據英國國際教育咨詢公司QS的調查報告,受訪人里有66%的中國留學生表示新冠疫情影響了留學規劃,而這個比例遠高于歐盟(47%)、印度(57%)和北美(53%)的數據。換言之,中國家庭對留學的擔心程度遠高于其他國家。
網課教育模式影響了留學感受。在同一份報告中顯示,只有9%的中國留學生對網課“極感興趣”,11%“非常感興趣”,而37%的學生對網絡授課“完全不感興趣”。“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學費不值”、“留學體驗感差”是大部分學生對網課的評價。
留學規模增速總體放緩。2017年以前,世界排名前十的生源國中,中國第一,印度第二,亞洲有6個國家上榜,排名各洲之首。近十年來,我國大力進行高等教育改革,中國的大學排名不斷提升,所以留學的總體人數雖然不斷增加,但需求的增速在放緩。
海外留學,國內就讀。從去年開始,很多國內留學生已經放棄入學或者推遲報道。美國的常春藤學校康奈爾大學曾發布通知,表示無法按時抵達美國的國際學生可以選擇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7所國內知名高校修讀“線上+線下”的混合課程;再如由紐約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在上海合作辦學的上海紐約大學、由美國杜克大學和武漢大學合辦的昆山杜克大學等學校都招收了大批無法出國的學生。
▲摘自陳海源先生演講PPT
疫情之下,國內合作辦學的高校為海外留學生提供了半線下授課和學習機會,同時降低留學費用的開支,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過渡性安排。
2疫情下的國際教育趨勢
疫情控制情況決定市場熱度
疫情可控地區會率先回暖。海外的畢業生拿到offer后,選擇去哪里就讀,除了考慮學校的資質、排名外,也同疫情是否可控相關聯。
恢復線下教學吸引學生。留學的孩子們孤身一人遠赴海外,長時間的線上學習對其身體、心理、學業都是很大的挑戰。
解決合作辦學學歷認證問題。如果完全采用海外的線上課程學習,很多學歷是無法在國內得到認證的。所以,如果合作辦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必然會受到市場歡迎。
疫情后網課比例有所增加
網課比例增長的原因有三個。首先是5G+共享推進泛在學習形式的普及。在座的各位家長都處于接受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抖音、短視頻等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的觀念,隨著5G技術的推廣,這種形式的流暢性更好,體驗性更強。其次是網課軟硬件技術不斷成熟。隨著時間發展,網課的技術手段會逐步提高。最后,網課資源庫和授課資源不斷完善,成本降低。
國際教育的概念不斷拓寬
國際教育可以超越空間,而不僅僅局限于留學目的地;國際教育可以跨國合作,辦學模式越來越成熟。
3后疫情時代國際教育的方向
增強教育文化自信,選擇強項專業
隨著國家的日益強盛,我國在世界上的領先行業越來越多。2019年的世界學科排名中,我國有11所院校的11個學科排名世界前列,我們要有教育文化上的自信,并且學有所成后報效祖國。
提升自控適應能力,求得真經在手
孩子們需要面對離家在外、網課學習、生活自理、疫情防控等多重考驗,所以學生需要提前提高適應力,為海外留學做萬全準備。
適應泛在橫貫學習,受益終身發展
信息素養的培養非常重要。學生要知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搜集所需資料,分類、處理、加工;同時采用打破學科界限的橫貫學習方式,進行主題式、項目式的綜合性學習,提高綜合素養,才能讓孩子贏在當下、贏在未來,適應未來的挑戰。
▲摘自陳海源先生演講PPT
最后,無論孩子選擇在體制內學習還是去海外留學,最終都要努力贏得人生的價值,我們的目的和初心是不變的。“守望教育初心,成就教育夢想”是我們大會的主題,也是給予各位家長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