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強國、興國、守國、護國的時代,我們期待且相信我們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才。
未來面臨的新競爭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競爭的前提就是教育,我們希望國際化教育可以給孩子開放的人生、N+1種可能。這樣的教育,小可以為自己、大可以為國家。——摘自第四屆IEIC·深圳峰會演講 張望蘭女士
11月7日,第四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深圳峰會圓滿落幕!本次大會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為主題,匯集了眾多教育界大咖、專家學者、學校校長等,以創新化、國際化、專業化視角深度探討各類教育熱門話題,為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教育問題答疑解惑,立足當下,共話未來。
在本次大會上,瑞得福國際學校執行校董張望蘭女士帶來了主題為《國際體系澆灌孩子未來的N+1種可能》的演講,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她分享的精彩內容。
張望蘭
瑞得福國際學校執行校董
大會上,張望蘭女士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3個方面,對孩子的教育展開了深度討論:
1.“雙減”下的父母眾生相
2.瑞得福學校的學生去向
3.國際化教育下,學生的就業情況
1“雙減”下的父母眾生相
在我成為瑞得福學校校董之前,是一名留學中介的留學顧問,從2002年到現在,19年來一直輔導、協助孩子們的海外生涯規劃,幫助一屆又一屆的孩子邁向國外高校,實現人生夢想。
為什么國際教育體系能夠澆灌孩子未來的N+1種可能呢?我們來看看當前的教育家庭現狀。
“雙減”政策的出臺牽動著眾多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心。對此,父母的心態有三種體現:一是佛系一族,認為孩子的時間不會被壓榨,家長也不用花大量的精力來輔導作業;二是已經在國際化學校就讀或者決定把孩子送進該體系的家長,覺得和自己沒有太大關系,很平靜。三是擔心內卷更嚴重的大部分家長。
如今中小學生的父母大部分是70、80后,在孩子未來的人生發展中,主要關注以下四點:
關于成長:
是否有一種教育可以讓孩子擁有愉悅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同時在幸福力、能力和學術成就中尋求一種平衡?
關于大學:
是否有好的成長環境和平臺能讓孩子得到更多資源,被更優秀的人影響,奠定視野與格局?
關于人生: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我們面臨著疫情、“雙減”、國際局勢變化……英國作家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未來孩子們面臨的巨變,只會比我們更多,要如何培養他們應對未來的能力呢?
如今,國家在政策層面上支持孩子們走出國門,接受國際教育。這樣的政策指導,讓我們的從業人員和教育家庭看到了更多機會。
▲摘自張望蘭女士演講PPT
2國際化教育下,學生的發展情況
機遇:中外合作辦學
很多家長因為疫情放緩了留學規劃的腳步,但是現在我們有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中外合作辦學對國際學校的學生敞開了大門。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為例,官方顯示,如果學生獲得境外高校的本科大學錄取通知書,錄取條件為:
▲摘自張望蘭女士演講PPT
所以國際化學校的學生通過拿到海外offer,可以比較輕松地入讀理想的中外合作學校,今年我們已經有兩個學生就讀了西交利物浦大學。
國內畢業生VS海歸畢業生薪資數據
從孩子未來的就業數據看,2021年國內畢業生的平均期望薪資為1.1萬元,但現實只有7-8千元,低于心理預期,且仍有大部分畢業生處于求職狀態。而2021年海歸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10996元,最近一份工作的收入平均值接近12000元,遠高于國內應屆生的薪資水平。
就業通道
國內大廠企業、國企、央企也對留學生開啟了“專屬通道”,以下是廣東省2020年度選調生和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招錄高校范圍:
▲摘自張望蘭女士演講PPT
而近日,上海市發布了2022年定向選調生和儲備人才的招錄公告,像比較熱門的上海閔行區公告中,國內符合條件的學校名單有30所,基本都是985、211等。如果想要報名選調生,對境外高校的要求是:畢業院校必須在QS、U.S.NEWS、ARWU、THE世界大學排名的最新榜單中的前200。
在科技強國、興國、守國、護國的時代,我們期待且相信我們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才。未來面臨的新競爭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競爭的前提就是教育,我們希望國際化教育可以給孩子開放的人生、N+1種可能。這樣的教育,小可以為自己、大可以為國家。
從張望蘭女士的分享中,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在時代的變革下,國際化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學生的前景走向,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在未來都能收獲N+1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