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多變、是未知的,在未知的情況下,分科教學是不夠滿足孩子對未來的適應能力的,同樣,刷題考滿分也沒有辦法能代表孩子將來的成功。
要培養孩子的,是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理心的能力、發掘問題的能力,以及讓孩子持續發現,對這個世 界上人、事、物的激情,即我是愛這個世 界的,我是需要幫助這個世 界變更好的人。
——摘自第四屆IEIC·深圳峰會演講 朱沛蓁女士
11月7日,第四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深圳峰會圓滿落幕!本次大會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夢想”為主題,匯集了眾多教育界大咖、專家學者、學校校長等,以創新化、國際化、專業化視角深度探討各類教育熱門話題,為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教育問題答疑解惑,立足當下,共話未來。
在本次大會上,深圳愛文學校·幼教部執行園長朱沛蓁女士,帶來了主題為《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的演講,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她分享的精彩內容。
朱沛蓁女士
深圳愛文學校
幼教部執行園長
大會上,朱沛蓁女士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對孩子的教育展開了深度討論:
1.世 界型網絡學校
2.學校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3.關于培養適應未來能力的人才,愛文學校做了哪些?
1世 界型網絡學校
我們如何重新定義“創新”這個詞?如何將創新的想法與每天在學校學習生活里做最佳的有機結合呢?下面跟大家分享愛文的課程設置及老師的教學方式。
▲摘自朱沛蓁女士演講PPT
聽到“世界學校”的時候大家聯想到什么?我們真正想要搭建的是世界網絡型學校,即有很強大的教師團隊和資源網絡。愛文的全球課程研發團隊在做課程設計支持、管理架構的建構等根基搭建性工作,同時,每個校區享有很高的自由度,可根據學校所在的國家地區進行本土化、落地化的課程設計。
愛文有很多不同的校區,它們是一個整體,“整體”代表的意思是老師也可以自由的轉換,深圳校區建立之初,有很多老師從紐約過來,幫助我們順利把愛文教育理念落在深圳,而他們是從紐約校區真正開始的愛文職業生涯。
愛文多個校區,有共同的愿景、共享課程體系,也有相同的招生政策,如果一個孩子加入到深圳愛文學校,就等于他被所有的其他校區共同錄取,如果有家庭需要搬家至紐約、圣保羅或者硅谷,以及正在籌備當中的邁阿密校區,只要提早跟學校告知,就會有幫忙入學到其他校區的方案。
愛文和其他單一校區的學校不同點是,有更強大的人力資源,包括不同領域的教育專家都會加入到研發團隊,幫助設計獨有的課程體系以及最前沿的教學模式。
2學校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學校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我們要接受教育、要學習各個年齡層該有的知識點,希望孩子們可以順利畢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等等,那么真的只是這樣嗎?在現今科技如此發達,信息隨手可得的時代,學校的作用應該跟以前不太一樣了。在創新這個道路上我常常跟我們的老師說:還需要學校做什么呢?現在大家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知識,那我們可以提供給孩子的是什么?
大家思考我們常常提到的——培養適應未來的人才。未來是多變、是未知的,在未知的情況下,分科教學是不夠滿足孩子對未來的適應能力的,同樣,刷題考滿分也沒有辦法能代表將來的成功。但可以確定的是應該要培養孩子的,是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理心的能力、發掘問題的能力,以及讓孩子持續發現,對這個世界上人、事、物的激情,即我是愛這個世界的,我是需要幫助這個世界變更好的人。
▲摘自朱沛蓁女士演講PPT
上圖可以非常清晰的說明愛文學校做了怎樣的創新嘗試,來培養孩子滿足適應未來世界的能力。愛文強調,一定要跨學科搭配項目式的學習、要跟真實的生活問題進行結合。
在傳統的學校里面,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對學生的期望是什么?希望他們趕快找到最快、最好、最迅速的解決方案,套用模式、公式。而我們期望孩子可以和老師、同學坐下來一起探討這個問題,不要僅看這個問題單一呈現在表面的問題而已,我們必須要了解問題的復雜性、多變性,因為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不代表不會出現下一個問題。
學校傳統教育模式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很難讓老師知道學生心里面在想什么問題,不知道學生有沒有興趣,也不知道能不能幫助到學生,所以愛文慢慢向以學生為中心做努力,希望老師在更多時候觀察孩子,做孩子學習的引導者,而非只是單一知識的教授者。
3關于培養適應未來能力的人才
愛文學校做了哪些
在傳統學校里面,總會因為考試成績的原因,同學之間難免會造成很大的比較,造成學生壓力增大,愛文強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團隊合作,這樣才能達到建構共同學習社區的概念。
關于大學入學申請,現在很多學校以IB成績或者AP成績作為單一大學申請材料,在愛文學校我們希望孩子可以以他們的作品,做成作品集的形式,為主要的大學申請材料。尤其近兩年,因為疫情的關系,很多標準化考試突然被取消了,這個時候我們的孩子要如何在眾多的申請表里脫穎而出?孩子的愛好、專長就顯得特別重要。
▲摘自朱沛蓁女士演講PPT
培養適應未來能力的人才,相信不僅是愛文學校的特殊愿景,也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在未來,有很多未知的環境,現有課程、現有辦學模式是不適用的,課程研發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創建了AWE——愛文世界元素,像化學元素周期表(上圖)一樣的表格,這里面的每個方塊都代表相對能力的培養,每個方塊大家在網上都是可以查詢的,每個方塊按進去后會有相對應年齡的教學目標。
所有國家的課程在各個年齡層所學到的知識點是差不多的,我們也不斷在想如何創新,最重要的是如何把知識點從書上用到自己的頭腦上,如何切換?要經過很多練習、操作、運用,所以我們倡導的是:一定要做不同的體驗,包括雙語沉浸式、項目式、研學模式等等,這些體驗貫穿愛文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習生涯。
舉個例子——項目式學習,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難,需要孩子邊學、邊看、邊問、邊做,老師也要想辦法配合,如何把這些知識運用在真實生活里面并去解決真實生活中發生的問題。
在創新的道路上,不能僅依靠一個人或一間學校的力量,希望所有的教育者、非教育者,大家一起努力思考如何為孩子們創造更多的創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