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過后,大批學生轉入國際化學校,很多家長對于“孩子上國際化學校后,學籍如何管理”的問題非常感興趣,同時也存在很多誤區。
學籍是怎樣分類的?
國內學籍:通常說的學籍是指國內學籍,即教育部將孩子的就讀身份統一納入信息管理系統。
教育部嚴格管理中小學生學籍,并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從幼兒園入園或小學入學初次采集學籍信息后開始使用,終身不變。
國際學籍:這是就讀學校、學校的國外合作院校、或參加某種課程考試的考試局所頒發的。
國際學籍一般進入學校就讀就有,會為學生注冊該校高中學籍。
學籍對申請國外大學有什么影響?
一般來說,學習國際課程的大部分學生,都希望申請國外大學,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國內學籍對于申請國外大學幾乎沒有影響。
國外絕大多數大學采用的是申請制,只要你能提供合格的申請材料(平時成績單、標準化考試成績等),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大學并不在意你的身份。
有時候,國內的學籍反而會增加申請國外大學的難度。
因為如果有國內學籍,一些國外大學在申請的時候就會要求學生提供高考成績,有的對于高考成績的要求還不低。
入讀國際化學校,能參加高考嗎?
如果想要同時申請國內和國外的大學,國內學籍就非常重要了,因為在校生沒有學籍是無法報名參加國內高考的。
以上海國際化學校為例,上海市教委認可的“21所國際課程試點”學校的學生可以注冊國內學籍,理論上來說這些學生既可以申請國外大學,也可以參加國內高考,申請國內大學。
*內容統計自學校官網,如有錯漏,歡迎留言更正
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此類學生申請國內大學(或中外合辦學校,如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不僅可以用高考成績申請,也可以用國際課程的文 憑申請,需要QS排名靠前的學校錄取offer置換即可。
入讀國際化學校,能轉回體制內嗎?
有些家長擔心一旦選擇了國際課程,就再也無法轉回體制內學校,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對的。
學生讀了一段時間國際化學校后,再轉回體制內學校學習也是可以的,當然這種情況屬于特例。
因為學生轉回體制內學校還是要重新開始學習,多花了一年時間不說,數理化還可能普遍落后。
轉學完成后,學籍狀態不變,在轉入學校辦理相關手續后變為在校生狀態。需要注意的是,處于“休學”狀態的學生,須在原就讀學校辦理復學手續后再辦理轉學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