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區別【點擊咨詢國際學校】
英國教育體制
先來了解一下英國的教育體制:
英國大學是3年制,中學課程分三個階段:三年的國際初中、兩年的國際高中(GCSE/IGCSE)、兩年的A Level國際高階(預科)。
跟英國高中課程相比,國內的A-Level階段也是兩年制,差別不大。
造成學段差別的,是上一個階段,也就是IGCSE階段的學習。
什么是IGCSE課程?
IGCSE是英國普通初級中學畢業文憑,學制兩年,相當于中國國內的初中畢業考試文憑,是目前國外14歲至16歲全球考試人數最多的體系之一,被應用于全球120多個國家的60多個科目的學習中。
IGCSE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成熟的體系,初中課程,可以無縫銜接A-Level,甚至IB和AP課程。
而造成國內A-Level課程有這么多不同學段的,也就是IGCSE課程的設置。
4年制
2年完整IGCSE課程+2年A-Level課程
一般4年制,開設2年制完整IGCSE課程,學校開設的科目種類多,有利于同學們多方面發展,滿足同學們的選課需求。
另一方面,2年制完整的課程,能給剛接觸國際課程的學生更長的時間去過渡,學生有更多時間參與課外活動,提高綜合能力。
3年制
1年IGCSE+2年A-Level課程
3年制其實就是把2年的IGCSE課程壓縮到1年學完,通常也稱為Pre-A-Level課程,1年時間比較緊張,所以課程進度也會更快,更適合基礎好,適應能力強的學生選擇。
IGCSE一年制和兩年制的區別
IGCSE一年制和兩年制哪個好?
對于這個問題,適合的才是最 好的。
那到底應該選擇一年制的還是兩年制好呢?我們就具體盤一下區別:
一年制:
學習科目少、選課空間小、課程時間緊
一年制的IGCSE因為時間比較緊張,孩子是在當年的9月份入讀,在次年的5月份就要去參加IGCSE的大考,一共只有8個月左右的時間,進度會非常快。
如果是從體制內轉軌過來的,他可能還有語言的問題、適應的問題等等,他真正能夠發力好好學IGCSE課程可能也就是五六個月的時間,如果他還要在大考中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難度是比較大的。
兩年制:
學習時間足、選課空間大、易滋生惰性
兩年IGCSE開設的科目種類多,選擇多,對學生學習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因為時間相對充裕,學生也可以打好扎實的語言基礎。同時,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參與課內外的活動,提高綜合能力。
但是兩年制的IGCSE課程留給孩子的學習時間比較長,會更容易滋生惰性,因為考試還有很長時間才會去考,孩子會產生一種拖延的心理。
一般來說,申請國際學校三年制的錄取標準是高于四年制的,選擇三年制課程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上比較高,所以節奏會比較快,有的人可能考慮到留學,英美方向的學生,會考慮把基礎打牢多讀一年,所以還是要根據個人能力具體分析。
但是不能光憑此就決定選擇三年制課程,要將學生的實際能力作為選擇的重要依據,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課業壓力承受能力以及任課老師的建議等來進行選擇。
當然,三年(一年IG,兩年A-Level)的學習課程是有難度的,是否學習三年制,通常會參考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進行,比如說參照學生的入學考試成績。
三年制四年制怎么選?
具體了解IGCSE一年、兩年制之后,很多人又會糾結于那三年制VS四年制究竟選哪個了,畢竟少一年就少一年的學費,那么性價比會不會高呢?
三年制
與普高不同,就讀于國際學校的學生在高二結束暑假的時候就要進行升學預備了,很多考生比如托福雅思都需要提前備考。
對于三年制的學生來說,時間是比較緊張的,課程進度也會比較快,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時間也相對有限。
但是三年制的國際課程,能夠少交一年的學費,節省一年的成本,早點進入大學。
四年制
也就是讀兩年完整的IGCSE課程,兩年制的IGCSE開設的科目種類會更多,選課會更廣泛;
而且時間相對充裕,學生可以打好扎實的語言基礎。同時,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課內外的活動,提高綜合能力。
選擇四年制就真的好嗎?
多學課程有必要嗎?多一年的教學時間,多學一些基礎性的探索課程,是可以在學習中了解自己對什么感興趣或者對什么比較擅長再進行取舍,但是課程的選擇性更多也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學習壓力會越大。
事實上,國內一些國際高中并不像英國高中,科目種類開設的并沒有那么多,有些課程選擇是固定的,可選擇的課程并不廣泛。
而且國際學校的學費并不便宜,多讀一年也就意味著要多花一年的經濟與時間成本。
不過說到底,最后究竟如何選擇,還是要看孩子的能力更適合讀三年制還是四年制。
面對不同的學制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主要還是取決于學生的個人情況。不要沒有衡量比較就高估孩子的實力,一味求“快”而忽略了三年制課程的難度和挑戰性。
小編也給家長們一些小Tips,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看看自己的孩子更適合哪種學制。
按就讀年紀選擇
按照自己的就讀年級選擇學制是一種最直觀的方式,畢竟學校設置不同的學制就是針對不同年級的知識水平來安排的。
按照招生簡章中的要求來也許是最合適的,避免多讀一年可能會浪費你的時間,或者少讀一年造成學習進度跟不上的窘境。
按學習能力選擇
對于部分英語能力相對較弱或良好學習習慣尚未養成的學生,四年學制會更適合。畢竟其授課方式、授課內容與國內相比有較大的差異,對于剛開始接觸這類國際課程的學生來說,在適應能力和語言方面都是比較大的考驗。
對于學習能力較強,適應能力強,有一定語言基礎的學生,可以考慮3年學制學習。畢竟多讀一年其實意義不大。不論是經濟成本還是時間成本,相較而言不太劃算。
以目標為導向
A-Level課程有70多門學科,選課是個大問題。學科的選擇要考慮多個維度,包括自己所擅長的科目,未來的專業以及目標大學的要求。
未來的規劃是選擇學制的重要依據,對于想出國留學,但適應能力不強,或者不確定申請的學校、專業的學生,可以考慮選擇4年制學習。
確定學制,如何選課?
有很多學生,可能在現階段,沒有明確的專業方向,那么IG選課究竟要怎么選?
對于準備最終以A-Level成績申請學校的學生來說,通常IGCSE會選5~6門課。
IGCSE科目涵蓋比較廣泛,包括:
語言類:漢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日語、西班牙語
人文和社會科學類:地理、歷史、部分中東國家研究、宗教研究等
科學類:農業、生物、化學、環境管理、物理等
數學類:數學、國際數學等
應用類:會計、藝術和設計、經濟研究、計算機科學等
英語類:英語、世界文學人文類:全球視角社會
科學類:經濟藝術類:藝術和設計、音樂、戲劇
這里給大家一些參考數據:中國學生IGCSE選課中,排名前三的是:數學、物理、化學。選定以上課程之后,可以再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課程即可。
以上都是選擇理科的學生,但是如果有明確的文理專業,IG怎么選?那我們就來看看以下兩種“套餐”搭配:
理工科學生搭配思路
數學+中文+高數+英語+物理/化學/地理/生物/計算機(4選3)+經濟/藝術/哲學……(選1-2門)
GCSE科學分為Triple Science和Double Science,雖然二者都學習生物、物理、化學,但Triple的學科內容更多,難度更大。
如果喜歡科學,A-Level打算繼續學習,并且大學想申請相關專業,建議選擇Triple Science。
選擇中文,畢竟母語,相對好拿分,而選擇英語,考慮到學生畢竟剛進入國際學校,需要有良好的語言基礎,作為課程過渡。
同理,如果對人文類科目感興趣,側重選擇歷史、地理和語言文學類的科目。
文科學生搭配思路
數學+中文+英語+二外/經濟/社會科學/歷史/視覺藝術/戲劇/音樂/……+物理/化學等(選一科)
文科類課程興趣范圍非常廣,但理科內容也不能落下太多,尤其數學一定要學好。
需要注意的是,選課不是越多越好,質量永遠比數量重要,如果你的8門科目都拿到7、8、9的成績,是不是比12門都是5、6分的成績要更好?
一些學生可能會擔心選錯課程會影響到未來高等教育的選擇其實IGCSE科目并不影響學生未來的教育計劃,包括對大學專業的選擇。
多數IGCSE學生對未來申請的專業方向比較模糊,這種情況下,選擇一系列科目,為未來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
至少學習一門科學、一門外語、一門人文學科等等,這樣可以為多個學科領域打下基礎,也有利于未來A-Level/IB和大學課程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