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6月5日北京時間4點
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
發布了!
本次排名可以說是不按常理出牌,不少院校的名次發生了“大洗牌”:
麻省理工MIT連續13年霸榜QS綜排TOP 1;
帝國理工學院升至第2.超越牛劍;
加州理工學院上升五名,沖進了前十;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躋身全球TOP20;
澳洲大學依舊“殺瘋”……
以下是本次QS世界大學排名的TOP20榜單
圖源 | QS世界大學排名官微
QS世界大學排名由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出品,今年的排名規模又創下了新高,涵蓋了106個高等教育系統的1500所大學。此外,排名基于:
1700萬篇研究論文
1.76億次引用(不包括自引)
190萬份學術回應
66萬份雇主回應
來自全球5600所院校的數據
23萬個單獨的數據點
175.798名學者和105.476名雇主的深度洞察
在今年的榜單中,哪些院校的排名發生了大洗牌?哪些地區的院校取得亮眼表現?接下來就給大家總結盤點一波~
QS世界大學排名方法
去年,QS對排名方法進行了有史以來的最 大改變。不僅對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和師生比三項現有指標的比重進行了調整,還新增了三項全新指標:國際研究網絡、就業成果、可持續性。
今年的排名方法則與去年基本一致,具體比重如下:
學術聲望:占比30%,下降10%
大學在教學與科研領域中被認可的程度
雇主聲譽:占比15%,上升5%
大學幫助學生獲得企業認可的能力,以及企業對大學的認可度
師生比例:占比10%,下降10%
一定程度上反映學校的師資力量
單位教員論文引用數:占比20%,不變
大學的科研水平(不包括當年數據)
國際教師比例:占比5%,不變
大學吸引海外教師的能力,體現國際知 名度
留學生比例:占比5%,不變
大學吸引海外學生的能力,體現國際知 名度
國際研究網絡:占比5%
大學會跟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建立研究伙伴關系,代表著大學國際伙伴關系網的豐富度
就業成果:占比5%
衡量標準是畢業生就業力、校友成果指數等
可持續性:占比5%
QS去年第一次發布了可持續發展大學排名,這個指標就是取自其中要素
圖源 | QS世界大學排名官網
QS 2025全球排名前 100
今年TOP 10的學校名單整體仍以英美高校為主,其中包含4所英國大學、4所美國大學,此外,加州理工大學今年挺進全球TOP 10,較去年上升5位。此外,瑞士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新加坡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也位居TOP 10.
從排名來看,英美高校的教育水平目前依舊難以撼動。
中國大陸高校在此次排名中有不俗表現,48所(68%)高校的排名較去年有所提升,而只有16%的大學排名有所下降。近一半(46%)上榜的中國內地大學位列全球前500.
北京大學:全球排名第14.較去年上升3個位次;
清華大學:全球排名第20名,較去年上升5個位次;
此外,進入TOP50的學校還有復旦大學全球排名39.上海交大全球排名45.浙江大學全球排名47.
以下為QS 2025世界大學排名前100的高校名單
圖源 | QS世界大學排名官微
英美澳加排名看點
美國
本次排名中,美國共有25所高校進入全球前100,16所進入世界前50。
MIT連續13年保持霸主地位,哈佛大學排名第4.斯坦福排名第6.加州理工學院從去年的綜排第15位,上升至前10.
此外,賓大、UCB、康奈爾進入了前20;芝加哥、普林斯頓、耶魯、JHU、哥大、UCLA、NYU、UMich和西北大學則進入前50.
其中幾所大學的名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UCB下降2名;UCLA同樣大跌,從第29名降到第42名;哥大變化也不小,從第23名滑落到第34名;NYU這次從第38名下降到第43名。
英國
今年英國大學在全球TOP5中占據3個席位,其中,8所排名TOP50.
G5院校依舊領跑,帝國理工學院自2014年后再次回到綜合排名全球第二的位置。牛津排名第三,劍橋位列第五,UCL排名依舊穩定在第九名;LSE今年排名下降5位,綜排位列第50名。
另外,愛丁堡、曼大、KCL、布里斯托、華威、利茲、杜倫名次都有所下降,格拉斯哥、伯明翰、南安則稍有提升。
QS官方表示,英國今年在國際學生比例方面表現出色,獲得全球第二高的平均得分,僅次于沙特阿拉伯。
澳大利亞
去年排名集體暴漲的澳洲高校,今年依舊“殺瘋”了。前100中占據9個席位,并且有三所院校躋身全球綜排前二十。
墨爾本大學今年繼續上升,排在了13名,悉尼大學位列第18名,新南威爾士大學今年依舊排在第 19名。
加拿大
本次排名中,加拿大有3所大學躋身世界前50,分別是多倫多大學,位列第25名(下降4位);麥吉爾大學,位列第29名(上升1位);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位列第38名(下降4位)。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表現出色,該領域全球TOP5中占據2個席位,多倫多大學就是其中之一。
歐洲
除英國外,今年歐洲還有6所大學沖進世界前50.分別為: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第7名),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第24名)、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第26名)、慕尼黑工業大學(第28名)、巴黎理工學院(第46名)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第49名)。
亞洲
新加坡擁有亞洲地區一所躋身全球前十的高校——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全球第八。南洋理工大學排名15.也進入前二十。
中國香港地區的香港大學(第 17名)、香港中文大學(第36名)和香港科技大學(第47名)也進入全球TOP50.
此外,韓國的首爾大學排名第31位,日本的東京大學排名第32位。日本63%的上榜大學排名下降,延續了長達十年的下滑趨勢。
排名只是選校參考
合理做好規劃至關重要
作為“四大世界大學排名”之一,QS排名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學的綜合水平,也能展示出全球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
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大多數中國學生和家長來說,學校排名的靠前與否,是我們在選校時的重要參考之一。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學校排名只是第三方機構來評判學校的一個標準,不同機構、不同榜單、不同評價指標都會影響到學校的排名。這也決定了這些榜單可以作為參考,卻無法絕 對或全面地反映學校的好與差。
所以,大家應該理性看待排名,不要盲目跟從,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校,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