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進可攻退可守,是好多灣區媽媽的首 選。但去年一封投訴信,將香港DSE課程推到風口浪尖……
部分港人認為“新港人子女”大量涌入DSE賽道,香港本地生學額受到擠壓……引發了教育不公。
日前,港府也對“本地生”定義,做了新的闡述。
“本地生”定義,仍需研究
日前,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公開表示,港府正在檢討專上院校錄取學生時的「本地生定義」。
具體會參考例如新加坡、英國等地的的收生方法及學費等方面安排,同時也將咨詢參考政府其他部門及各持份者的意見。
目前,香港本地生、非本地生定義如下:
本地生
非本地生
JUPAS官網上關于本地生的定義,其實還是比較寬泛:
內地家長通過優才、專才或高才任一途徑拿到香港身份,只要孩子在18歲之前成功拿到受養人簽證,就算是本地生。
這對于很多正在辦香港身份的家庭來說,很容易辦到。
哪些學生屬于本地生,未來將如何定義?蔡若蓮局長也給出了解釋。
人才子女“無理由唔系本地生”
被問到修改本地生定義可能與基本法有沖突,蔡若蓮說明,人才子女持香港身份證,就學權利應獲保障,有香港身份證「無理由唔系本地生」。
人才子女學費可能上漲
港府正參考不同國家/地區的做法,考慮收取不同層級的學費:未必是本地和非本地生二分法,本地生都可以有不同學費,不同收費層次。
也就是說,無論是否本地生,未來赴港留學的學費,可能會上調。
在港居住年限、對香港貢獻等,將影響 "本地生定義"
關于本地生定義的檢討,將考慮不同因素,包括:在港居住年期、對香港的貢獻和認識因素等。
不僅本地生定義可能有變,DSE考生人數也一度暴漲!
去年12月中旬,考評局公布2025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生人數:整體報名人數激增。
2025年共55432人報考DSE,比去年50481人多了4951人,漲幅為9.8%!
其中,學校考生由去年43008漲至今年45133人;自修生由去年7473漲至今年10299人,自修生人數上漲是主要原因。
DSE香不香不知道,但想讀DSE課程的家庭來說,一定要提早規劃起來!
首先,如果孩子已經瞄準了香港,那么香港身份越早辦越好。因為一旦港府用永居、非永居來劃分身份,晚入港籍的孩子將失去優勢。
其次,多多關注內地DSE與考學校、有香港中學派位資格學校。例如廣州暨大港澳、深圳普林云海等等,都具備優勢。
最后,不要“死磕”DSE。如果決定去香港或海外求學,但沒有香港身份的優勢,孩子可以考慮更多國際課程,例如A-level、AP等,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