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好父母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學出來的,以下這3句話希望家長們能夠謹記。
用心做父母
與孩子同成長
前蘇聯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單靠教師和學校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必須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
孩子出生后接觸到的第一個人肯定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
無論你的脾氣有多急躁,都必須要接受的一個現實是,孩子從咿呀學語到跟你對答如流,從蹣跚學步到健步如飛,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家長需要對孩子付出日復一日的耐心,所以耐心是家長品質養成的必修課。
做有耐心的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才會和你和睦相處。
做父母的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學會循序漸進,因勢利導。
不要因為所謂的面子,去呵斥孩子,對孩子動粗,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家長需要給孩子較起碼的尊重,以平等的身份去對待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贏得孩子的信任。
耐心地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凡事要與孩子商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是第一次當兒女,而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有很多東西要互相學習,互相磨合。
父母們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與孩子相處,學會溝通,或許這樣會有不同的效果。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見到孩子也就見到了自己
其實,每一個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父母能照見自己是怎樣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父母成就孩子,其實就是成就自己。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希望父母能給予孩子鼓勵和陪伴,孩子的改變也會因你而變。
每一位家長的言行其實就像一本教科書一樣,給孩子純潔的心靈輸送著做人、做事的養料。
一個家長能夠謹言慎行,那么他就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的心靈也會得到滋養。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的言行舉止都是家長言行舉止的投射。
父母以身作則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環節,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作為父母,要以修養育修養,以品德養品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
要讓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就不要隨便亂闖紅燈;
要讓孩子愛護公共環境,自己就不要隨意亂丟垃圾;
要讓孩子做到文明禮貌,自己就不要總是粗言穢語;
……
若你的孩子沒有被教育好,首先要從自身找問題,不要把責任全部都推給老師。
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孩子能否成才
決定權在父母身上
有研究顯示: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只有20%取決于學校、社會等的影響,而80%取決于父母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較重要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人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董卿曾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就可以了。”
所以,她不放棄繼續成長,不因為孩子的到來止步不前,她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好。
她覺得當孩子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會對他的母親不但有愛,也有尊重,而且能從目前身上學到很多好的品質。
董卿無時無刻都想著把身上優秀的品質傳給孩子,而這種不斷自我成長的品質,就是她能給孩子較大的財富。
其實董卿能有今天的成績,也取決于父母對她的教育。
她的父母都畢業于復旦大學,兩個人也非常熱愛閱讀,所以讓她養成了熱愛讀書的習慣。
董卿的爸爸從小對董卿要求非常嚴格,甚至不讓她照鏡子,不給她穿新衣,他說“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她剛開始識字,爸爸就讓她每天抄成語、抄古詩,要求她大聲朗讀、背誦下來,稍微大一點,又讓她抄古文。
她的詩詞修養從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培養了,所以如今的她能給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女。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都有著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從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過程來看,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較早、較長、影響較深的。
優秀孩子的背后,是父母成功的教育,想要孩子成才,先去做合格的父母。
版權說明:本文經「教師E家」授權轉載。
Tips :國際學校的教學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圍等,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的教育平臺,幫助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遠。
如果你想要提前了解關于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填寫下方“家長有問必答”即可預約探校,我們將帶您實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