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經(jīng)常聽到,xxx國際學校宣傳中稱,學校開設的博雅教育云云,其實對于國際學校家長來說,我較想知道的就是,博雅教育到底是什么?能干什么?今天,圈圈就為大家?guī)碛嘘P博雅教育的內(nèi)容解讀。
圈圈認為,在國際學校,博雅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一種大學預科性質(zhì)的教育和思維能力的鍛煉,真正的博雅教育課程還是開設在大學階段。
博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也稱文雅教育或自由教育, 它起源于古希臘, 亞里士多德將博雅教育視為與職業(yè)教育相對立的教育觀念。博雅教育主要承襲自西歐中世紀以來的以博雅七藝 ( liberal seven arts)(指文法、修辭學、辯證法、音樂、算術、幾何學、天文學) 為主要課程內(nèi)容。
博雅教育不在于傳授單一學科的知識或職業(yè)技能, 而在于通過提供, 使學生獲得廣博的知識儲備, 并進而培養(yǎng)學生以思辨為主的綜合能力。
卡蒂諾紐曼在1854年提出:博雅教育就是給予學生一個寬闊的知識框架,并且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學習和知識本身,而非去獲得一些具體的技能從而能從事具體的行業(yè)或工作。
博雅教育同樣有不同的專業(yè)設置,不僅僅有文學、歷史、哲學這樣的“文雅”專業(yè),也包括數(shù)學、物理、生物、心理學這些理科專業(yè)。傳統(tǒng)的博雅教育課程一般包括:
藝術
語言
語言學
文學
哲學
社會科學
數(shù)學
自然科學
宗教等
在職業(yè)教育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提供廣泛內(nèi)容的課程反倒被忽略,而職業(yè)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學的越來越專,思維也會變得越來越窄。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古拉斯.內(nèi)格羅蓬特也曾指出:“很多工程學上的僵局都是由根本不是工程師打破的。因為思考問題的角度比專業(yè)知識更加重要,有突破性想法的人一般都具備跳躍性思維。而那些擁有廣闊知識背景,多學科思維以及豐富個人經(jīng)驗的人,才會具備這樣的能力。”
尤其到今天,專家代替了“通才”成為社會的主流,成為我們的知識榜樣,課程分類變得越來越細,代之以專業(yè)的技術或偏僻的知識,甚至文學也變得沒有趣味。一位TED演講專家這樣說。
博雅教育理念正好補充了專業(yè)教育的漏洞。
國內(nèi)外大學的博雅教育什么樣
博雅教育一直是美國大學的教育傳統(tǒng),也是西方大學的母體,西方大學后來的許多發(fā)展與演變(如學術研究、職業(yè)、社會服務)都由此演變而來。
博雅教育在國外, 通常以文理學院或博雅學院的形式出現(xiàn)。大多數(shù)文理學院僅專心于本科四年教育, 并且具有師資水平高、課堂容量小、課程靈活而廣博的特點。
譬如哈佛大學的博雅課程體系分為兩個階段,三大板塊:
從教育過程看, 本科生教育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通常稱之為通識教育或普通教育階段, 又稱之為核心課程階段; 第二階段為專修階段。
課程結(jié)構主要分為三大板塊: 反映基本素質(zhì)要求的通識課、滿足學位申請要求的專業(yè)必修課和滿足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的自由選修課。
在國內(nèi),博雅教育作為舶來品,事先在多所高校進行試點改革,比如北大、清華、中山大學等,以下來看清華大學通識課程教育課程:
清華大學設置通識課程, 分為文化素質(zhì)核心課和文化素質(zhì)課組課兩大層次。涵蓋八大領域: 歷史與文化、語言與文學、哲學與人生、科技與社會、法學、經(jīng)濟與管理、當代中國與世界、藝術教育、科學與技術。所占學分為畢業(yè)學分的 7.4% 。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
高考狀元想去的“通識教育”VS“博雅教育”
大家還記得之前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說的,他想上北大的“通識教育”班。
那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有什么關系呢?
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考察了中國、美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的博雅教育后是這樣總結(jié)的,博雅教育在中國的普遍稱為素質(zhì)教育,美國稱為Liberal Arts Education, 中國香港稱為博雅教育,中國臺灣通稱為通識教育。雖然對博雅教育的叫法不同,但是各方面都一致認為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大學應該注重通識教育,提供人文訓練,培養(yǎng)人文素質(zhì)。
根據(jù)美國匹茲堡大學布萊福德校區(qū)管理學部助理教授王曄Ken所說,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和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GenEd)其實是不同的概念。
博雅教育是一種貫穿大學(本科)教育始終的教育思想,而通識教育則是一種課程體系。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會有某種形式的通識教育(國內(nèi)以前叫公共課, 現(xiàn)在很多改稱通識教育,之間的區(qū)別本文暫不討論),而博雅教育在美國通常特指那些傳統(tǒng)文理學院的教育思想。
博雅教育看起來什么都學,難道就是那種琴棋書畫、背經(jīng)典、寫古文(對美國人來講則是拉丁文)的文藝范教育?
并不是,博雅教育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思維和能力訓練,包括閱讀、寫作、推理、批判、演講、辯論等方面,人們熟知的常春藤聯(lián)盟就是一個大學間的體育聯(lián)盟,那些盟校也都是沿襲 Liberal Arts 教育傳統(tǒng)的老牌大學。
博雅教育所強調(diào)的思維和能力的訓練是跨專業(yè)的。一個完整、全面、優(yōu)秀的人應該具有打破專業(yè)限制,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能力(也就是所謂“自由”的人)。學文學的以后也可以搞計算機,學歷史的以后也可以當建筑師,學生物的以后也可以做律師。我碰到過英語文學專業(yè)的教授能自己用 FORTRAN 給 Python 寫代碼包的。
現(xiàn)在開源世界里的“瑞士軍刀”文件格式轉(zhuǎn)換工具 pandoc 的作者則是一位哲學系的教授(哈佛哲學本科;匹茲堡大學哲學碩士、博士,現(xiàn)任UC Berkeley哲學教授),他們這些跨專業(yè)的學習和應用能力也正是博雅教育的目標。
博雅教育難道不分文理科嗎?
傳統(tǒng)的博雅教育并不包括一些專業(yè)性很強的學科,比如傳統(tǒng)的文理學院通常不設工程專業(yè),也沒有醫(yī)學、法學甚至商學等專業(yè)。因為那些曾經(jīng)被認為是針對職業(yè)技能訓練的課程,但這方面的邊緣越來越模糊,現(xiàn)在的文理學院也有商學院系,也開設計算機、統(tǒng)計等方面的技術課程。
博雅教育下的專業(yè)領域之間并沒有太嚴格的壁壘。大家知道美國傳統(tǒng)的學士學位就兩種,一種是文學士(BA),另一種是科學士(BSc),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博雅教育下學科分類的思想。
Liberal Arts 教育博雅教育的另一個特點是小班化教學,一個班級大約十幾二十個學生。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所謂的蘇格拉底式教學(Socratic method),強調(diào)課堂上面對面(通常是一對一)的問答互動,教授和學生之間互相的質(zhì)疑、挑戰(zhàn)、辯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啟發(fā)思考、促進學習。
在美國就讀博雅教育課程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看了以上這么多的理論,我們可以來看看聯(lián)合早報此前報道的新加坡去了耶魯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及在麻薩諸塞州較小型的博雅學院威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的學生是怎么說的?
博雅教育要求學生的口語表述與書寫能力清楚、掌握計量資料的知識、有信心處理剛接觸的材料、具有批判思考的能力。威爾斯利的本科生必須修完32個學分,包括了要修讀人文學科如文學、電影、視覺藝術、音樂;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如宗教、道德、歷史;自然與物理科學。
這里的訓練,讓我們在接觸完全不熟悉的領域時,不會害怕學習過程艱刻。其實軟技能是更不容易掌握的,我們反而學得早,那些專門的知識,過后可以追補上來。一些學生很早就比較精專,假說是念財務的,他們或許比較容易找到第一份工作,但其實也可能錯過了很多探索的機會。十年下來,如果他們想想自己其實不一定那么喜歡這個專業(yè),不一定那么適合,那會否為時較晚?”
——威爾斯利學院陳婧
我們是真正希望投資在人力資本上,而不是為了裝飾自己的履歷。
——威爾斯利學院張涵
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自己跟過去的較大不同,就是人的視野開闊了,更加靈活,也更愿意承擔風險。因為整個教育是為了學習和提升自己,而不是為了取分而已。
在新加坡,念中二時我們都知道要避開英國文學,因為那是很難拿A的。我剛來美國的第一個學期,也想要做較‘保險’的選擇,結(jié)果卻選不上我要的課。較后,我不得已選了從來不知道的人類學,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可怕。
——威爾斯利學院梁樂慧
耶魯基礎寬廣的教育吸引了我。當然,還有它的教師團隊。我特別對耶魯新生的招牌課程感興趣。這是一整年密集的課程,焦點在歷史、文學和哲學上面。學生必須閱讀西方全套典籍,從柏拉圖、希羅多德(Herodotus)、荷馬(Homa)到艾略特(Elliot)、漢娜·阿倫特(Hanah·Arendt)和羅素(Bertrant Russell)。
這給我一個完整的、過去沒有過的教育,領會人類歷史思想的演變過程,讓我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是怎么交匯的。我也因此能跟的教授和學生交流,建立長存的情誼。
我們到大三大四時需要選定主修科,但是博雅教育已經(jīng)為主修科打好基礎,也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學業(yè)以外的生活。比如醫(yī)科、法律,這些在美國都是研究生課程,本科接受博雅教育看起來好像浪費時間,但是很多朋友告訴我,事實上,博雅教育使他們作更好的醫(yī)生和律師。因為它讓他們了解所選擇的學科跟其他學科、社會的其他層面如何交錯。這是一開始就學專門學科所不能做到的。
博雅教育的模式強調(diào)人與人本。我來了耶魯后,這自然塑造了我的觀念。以后作為公仆,我所參與制定的政策必須從人們的角度去想。博雅教育讓我更關心其他人,希望能改善他們的生活。這是我回新加坡后希望做到的。
——2008年獲得總統(tǒng)獎學金,曾大偉
目前是耶魯大學大三的學生。他受訪談為什么要選擇博雅教育。他在之前修讀了生物科技、經(jīng)濟、宗教與社會、工程等。
在這里,我覺得沒人可以得意洋洋地說自己掌握了不容置疑的一套,因為在餐桌上,或者在耶魯?shù)慕淌依铮磺卸伎赡苁艿教魬?zhàn)。因此,我覺得自己必須學習摒棄一些我所知道的,學習怎么去重新學習自己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同時用開放的態(tài)度去學習全新的東西。
文章來源于:國際學習家長圈
Tips :國際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雄厚的師資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圍等,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的教育平臺,幫助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遠。
如果你想要提前了解關于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填寫下方“家長有問必答”即可預約探校,我們將帶您實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