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2019年北京的入學政策,并結(jié)合之前與多個區(qū)教委以及多所國際學校咨詢后的結(jié)果,跟2020年即將入學的家長說一說,什么是學籍,該怎樣獲得學籍,以及學籍填寫的相關內(nèi)容。
首先,關于學籍,有4個基礎問題需要先了解
問題1 學籍怎么獲得?
每年5月,北京市教委都會開通一個網(wǎng)站,對當年入學的孩子進行信息采集。家長需要在里面填寫材料。簡單地理解,信息采集就是為了讓孩子獲得“學籍”。對于想獲得“學籍”的家長而言,當年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里進行信息采集。通過信息采集之后,學校錄取了你的孩子,孩子就獲得了一個專屬于他個人的的“學籍號”。這個號是全國通用的。
問題2:學籍有什么用?
“學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名詞。對于學生而言,如果未來想要參加中考、高考,則必須要有學籍。但如果孩子未來要申請國外的學校,目前而言,并不需要提供中國的學籍。
另外,有一些媒體宣稱還有“國際學籍”,在這里肯定的告訴大家,沒有所謂“國際學籍”一說。
問題3:所有的國際學校都有學籍嗎?
不是!不是所有的國際學校都有學籍。一所學校是否具備學籍,以及是否能給您加的孩子上學籍,都需要家長提前咨詢目標學校。不同的家長,可能會獲得不同的答案。(注:本文所指的“國際學校”,是指民辦學校中,接收中國籍孩子的“國際課程學校”或“雙語學校”。)
問題4:每個孩子都能通過信息采集嗎?
不是!在北京,非京籍的孩子需要滿足“四證”的條件。只有符合條件的孩子,才能通過信息采集。如果不滿足“四證”的條件,非京籍的孩子是不能在北京通過信息采集的,也就不能在北京獲得學籍。
總結(jié)
每年5月初,北京市教委都會開始進行信息采集。通過了采集的孩子,就獲得了“學籍”。
對于想要讓孩子上國際學校的家長而言,學籍較直接的作用是“萬一將來想回去參加中高考的退路”。另外,還有一個作用是,能提供學籍的學校,被認為是具備了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的辦學資質(zhì),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認證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