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遠播教育舉辦的2020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上海站,今天晚上在線上完美落幕!
本次峰會的直播間匯集了包括:包校吳子健、平和萬瑋、協和盧慧文、教育專家陳默、心理學博士張怡筠、復旦女神沈奕斐等諸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咖。
諸位嘉賓大咖針對各階段的規劃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分享,為直播間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教育知識的盛宴。
在峰會中,耀華國際教育學校上海臨港校區優秀教師金燕老師在直播間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如何做好規劃的全面準備》的演講,全面助力各位家長從容應對2020升讀小學的規劃難題。下面播播老師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內容吧:
演講嘉賓
金燕
耀華國際教育學校上海臨港校區優秀教師
演講內容
今天,金燕老師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幾點,相信這也是很多面臨小學規劃的學生家長所關心的——
- 第一、幫助孩子做好身心準備
- 第二、養成各項良好習慣
那么關于這兩點,我們來看看金燕老師的詳細解讀~
非常榮幸今天可以和大家在線上見面,我擔任了十幾年的小學班主任,同時兼任語文老師,一年又一年,看著我們的孩子從初入學的懵懂忐忑、亦步亦趨,但如今的逐漸融入、適應班級的校園生活,成長為有目標、會學習、會社交、有擔當的小小少年,成為一個初級的社會人。
去年,我特地申請到一年級任教,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家小朋友也正好進入一年級,這樣我就具有了雙重身份,充分體驗小一新生家長的樂并痛苦著,煩并享受著。
在講具體的注意事項之前呢,我想告訴大家,我們真的要做好伴讀的準備。
此“伴讀”非彼“伴讀”,咱們的伴讀并不是簡單的天天坐在小朋友的書桌旁邊陪著寫作業。
孩子入學后的半年到一年,真的很重要,都會有那么問題比較突出的孩子。這個突出并不是指孩子單一的學識水平去評價,而是指有的缺乏自理能力,有的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個性比較孤僻不善于交友、缺乏合作精神,在集體活動中我行我素。由于這種種原因,導致孩子的入學適應期會很長。
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父母如何認真、恰如其分地履行職責,給小一新生“伴讀”?
我主要從身心準備兩個方面來說一下,如何幫助孩子角色轉換。
每一年,我給小一新生上第一堂課的時候,都一定問孩子們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你們現在的身份不一樣了嗎?從一個小朋友變成了一個小學生了。家長要為孩子的身份轉換做心里和生理兩方面的準備。
01 幫助孩子做好身心準備
孩子的心理建設是我們家長幫忙建設的。所以我講的,更多的是家長需要注意的。
1.完成任務的心態。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孩子們不僅要完成學業上各科的書寫、練習、小報、手工……這些比較傳統的學習任務,還要完成借助各種手段的拓展學習,錄制一些音頻、視頻,制作PPT、電子打卡等任務。
舉個例子,耀華有一門課是外方老師主講的探究課程,是孩子較喜歡的、家長也非常推崇的一門特色課程。這個課程每周一個主題,三節課,逐步推進,圍繞主題老師會在課上安排以合作形式展開的豐富又有趣的探究活動。課上完之后,孩子們還需要在課后完成老師的要求,了解、搜集、制作和主題相關的作品。
如果沒有親眼看到,真的很難想象,孩子們居然各展所長,一一制作出具有自己想法呈現的太陽系!這樣的任務孩子是很喜歡、很享受的。而我們家長是需要提供支持和配合的。
當你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探究式學習的便利條件,當你極盡所能地保護了孩子的探究精神,當你享受在與孩子親密無間的合作,當你滿足于因為你的理解和支持孩子對你無限信任的時候,我想你跟我一樣,不會覺得煩,也不會覺得累,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既幫助孩子完成了學業上的一次次挑戰,又是一段段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當然,也有有些家長不理解學校布置的任務或者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協助孩子。不過提醒家長有任何問題都要及時和老師溝通,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社會鼓勵挑戰和創新,但是在這個階段,老師對于孩子的權威是很重要的。
孩子比我們以為的還要聰慧和敏感,一旦讓孩子意識到家長可能對學校的做法有一些疑問或者跟老師的溝通不是很融洽,那么可能會造成孩子鉆空子、逃避任務、無所事事等不良反應,這是家長和老師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有積極完成任務的心態很重要!
2.克服困難的幫助
在我們孩子普遍生活富足、環境優越的條件下,學習可能成為讓孩子要吃點苦頭的事。這個苦頭來自各項能力的學習和重復的練習。來自孩子需要面對不斷的挑戰、挫折、困難和失敗。
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孩子入學了,上課受約束的時間長了。苦嗎?如果我們培養好孩子的集體意識、規則意識,孩子不會因為受約束而覺得辛苦。
作業做得慢做得晚,很辛苦。但如果我們養成孩子的時間管理,做事不拖拉、不懶散,這樣不用長時間伏案也不會苦。
如果孩子不理解教學,學習跟不上也會苦。家長需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注意力特點,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并且即使跟老師溝通、尋求幫助。
所以孩子有沒有吃苦,取決于家長有沒有幫孩子做好學業準備、有沒有為孩子鋪好規劃的這條路。
我的課堂上有一次聊到,學習需要勤奮和刻苦,有一個孩子不以為然地打斷,她說“我媽媽說了,我的開心較重要”。事后我找了這個家長聊到了這個話題,家長覺得有點抱歉,她說孩子可能有點誤會了。
其實我們每個家長對孩子都是有所期許的,只是方法和表現不一樣。那我的建議是,家長把心疼放在心里,在孩子面前要有恰當的表達。
我發現優秀的孩子都是能夠自覺地認識到“任務感”,能把“任務感”內化為自己的學習要求。只有孩子不覺得苦,覺得自己完成這些學習任務是理所當然的,樂于接受學習上的挑戰,樂于克服困難、樂在學習之中。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所以從孩子入學開始,家長要引導孩子正視困難、克服困難很重要。
3.如何幫孩子解決困難
孩子在面臨從來沒遇到過的困難、沒有做過的事情時,需要家長的幫助,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走極端。
舉個例子,有個小朋友小雨,家長很關注她的作業和書寫,所以她的作業寫得很端正,無一例外地都是優秀作業。但家長比較包辦,所以這個孩子在學校的任務幾乎都不能自己獨立完成,而且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自己解決。
另外,再講一個彤彤小朋友的例子。她的媽媽很希望孩子獨立自主。彤彤也確實是一個自立且自理能力很強的孩子。問題出現在第一次做小報,彤彤因為沒有家長的協助,所以她的作品跟其他小朋友不能比,彤彤的自信心則受到了一定的打擊。
舉這兩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在幫助孩子的時候,既不要全面代勞,也不要聽之任之。我們現在對孩子的幫助,是為了以后的不幫助。這里有要提一下耀華的探究性課程,不僅有常規課,還有大膽和前沿的的PBL項目式課程。
在新年之前,耀華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項目式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較終呈現,都由學生負責。你可能有疑問,一年級的小娃娃也參加了嗎?當然,所有的孩子都在自主選擇后進入了對應的項目,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工合作、深入探究項目內容,完成項目式學習的初體驗。
我們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提供適當的、超出孩子現有水平的幫助,啟發和引導他們,給到一些硬件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有參與感、選擇權,需要自己動手,通過不斷地鍛煉才能夠逐漸獨立自主,脫離我們的幫助,這樣家長才能夠解放。
教育創新的潮水永不停息,方向只有一個,讓孩子更加有效地融通各種學習方式、引進更適宜的學習內容,讓孩子在深度拓展的世界當中具備真實的、面向未來的思維和能力。
4.學業方面的準備
第四點,我們講家長較關心的學業方面的準備。
家長需要清楚了解孩子的狀態、正確認識小朋友的學習結果就可以了。把關注點放在孩子整體的學習能力效果上,而不是單一的成績表現上。
低齡小朋友的學習表現受身體和情緒的影響很大。很可能早上沒睡好,學習狀態不好,而恰好遇到默寫考試就沒考好是很正常的,家長不要焦慮。成績只能表現出短期的學習是否扎實或者薄弱,并不能說明孩子真正的學習能力和學識水平。
說到這里,我要說一下耀華的評估系統。
耀華的評估體系不同于其他學校的一學期一評,期末才能拿到孩子的學習手冊。在耀華進行一學期兩評,在學期中和學期末家長都會收到孩子的學業報告。這個報告是一整套科學完整的評價系統,包括學生所有學科的學習表現,并且還附有每個評價的標準,有利于家長清楚了解到孩子現階段的學業水平。不僅如此,在收到學業報告之后,校方會舉行1對1家長見面會,家長可以預約任何一個學科老師進行1對1面談。
只有清楚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才能夠正確認識孩子的學習結果,不盲目、不焦慮。對孩子保持恰當的關注、適時的鼓勵、有力的支持。
02 養成各項良好習慣
以上是我們要為孩子做的心理準備,下面我們要說的是家長要為孩子做的生理方面的準備。
進入小學,孩子沒有午睡了,還需要更早起了,每一屆小一新生都有在課堂上打瞌睡的孩子。所以每一次開學新生家長會的時候,我會跟家長了解這個情況,大部分家長都會說孩子很早就不午睡了。可是我要提醒大家,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一個孩子如果有游戲在玩、動畫片在看、有樂高在搭,他當然不會午睡。
這就要求家長做個有心人,在下午一兩點鐘給孩子安排一點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看看孩子能不能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所以家長需要做一個堅定的執行者,執行好家里的作息時間。該睡覺的時候,調節好家里的氣氛,幫助孩子做好睡前儀式,到點就關燈,幫助孩子養成按時入睡的好習慣。
接下來,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后的各項習慣養成。
1.生活習慣
這里我重點只說一點,就是整理、歸納、歸類的習慣。這里我建議家長需要指導,不要包辦。不要經常更換孩子的學習生活用品,讓孩子對自己用品熟悉,并且教會孩子學會用標簽給用品分類。每天做完作業,指導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和文具。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自己鍛煉和成長。
2.行為習慣
首先孩子要適應上課的節奏,幼兒園的小朋友對于時間的概念比較模糊,節奏比較緩慢,可是小學課程安排緊湊有序,孩子不能掉鏈子,需要培養好時間觀念。讓孩子學會自律、遵守規則。
第二、孩子要學會相處和交友。每個班級都是一個小社會,開學不就就會有孩子脫穎而出,這種孩子一般個性比較堅毅表現出一定的領導力。有的孩子則比較有親和力,共情心很強。慢慢的有的成為老師的小助手,有的收到同學的喜愛,形成自己的朋友圈。大部分孩子都表現的比較普通,但是也都活潑可愛,是班級的中堅力量。還有一部分小朋友表現的比較特殊,不僅自己會遇到問題,還容易與同學產生問題。
所以常常對孩子們說,不要做豆腐人和小刺猬,孩子們一聽就懂了,嫩豆腐一碰就碎了,小生物、小刺猬渾身都是刺碰不得,這兩種人都沒法跟小伙伴們一起好好玩,一說到玩不能玩,孩子就緊張了,說我們都不做。
建議爸爸媽媽注意孩子在這些方面的表現,進行恰當的引導,幫助孩子學會怎么跟同學相處,跟同伴相處、怎么去解決問題,有勇氣面對問題。
有的家長可能不以為然,覺得孩子長大了肯定都有自己的朋友,有的家長甚至覺得只要我的孩子不吃虧也無所謂。
不要小看班級,這個小社會是孩子自己較初的社會體驗、社交平臺,會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和輿論導向,不被集體歡迎和接納的孩子是茫然的、孤獨的、對立的,孩子的心理防御會越來越強,內心卻越來越脆弱。
所以家長一定要不要忽略交友相處問題。每天都問問小朋友,入學以后你今天交到新朋友了嗎?你的新朋友怎么樣?你跟新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每天多問問,關心一下孩子的交流情況,鼓勵我們的小朋友大膽自信地去交朋友。
第三、集體中恰當的表現。有兩種表現比較極端,一種孩子的確很聰明、很有想法,但是我行我素不聽指揮,在課堂上個性和特立獨行,這不是一個好事,老師的教學任務是必須完成的,遵守課堂紀律有規則意識,是孩子必須學會和接受的。
另一種是孩子見多識廣、想象力非常豐富,很能聊管不住嘴。但是實際上在課堂中除了一些拓展性的題目,老師會更希望這些討論和回答能夠圍繞講課的中心,這并不是在遏制孩子思維火花,反而是幫助小朋友養成良好的思考力。小孩子可以更加專注,在思考和討論的時候更加集中和明確。
第四、能夠自主與合作,小朋友要學會獨立思考也能合作共贏。
我們耀華的PBL項目式學習,有很多環節和任務是需要孩子以自主探究的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的。在10分鐘或者一節課或者兩周的時間里,和組員分工完成任務,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孩子的合作能力上。孩子首先需要很好的表達自己,其次要學會耐心的聽取同伴的意見和觀點,能夠處理跟組員之間發生的矛盾,做到和組員求同存異,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參與任務的分配和完成。
在這樣的活動中,我作為老師,包括我們其他同事,我們會特別注意兩種孩子,一種是比較強勢的,容易和同伴發生爭執,結果要么就自己賭氣了退出了,要么就是被組員群起攻之,不能完成。
還有一種就是小透明,沒有什么主見,不夠自信,也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得到鍛煉和進步。所以爸爸媽媽要觀察一下孩子可能會是哪種情況?
如果有以上兩種傾向,那么需要在家庭或者這種身邊的環境里創造一點合作的機會,讓孩子體驗一下。總之,只有具備良好的合作能力,才能在未來的學習中既能夠獨立思考,也能合作共贏。
3.學習習慣
較后我們來講講學習習慣。這里就要回到我們較初講的如何“伴讀”了。
首先建議每個家庭、每個孩子要有一個穩定的輔導者和作業環境,這樣方便跟老師進行溝通、跟進小朋友的學習情況。
第二是小朋友回家做作業的流程一定要固定化、儀式化,不要隨便更改。讓作業流程固定化,小朋友就習慣了,這樣一到時間就知道該做什么。
那么什么叫形式大于內容?有些家長肯定會覺得低年級有的作業好像沒有必要。但是我要提醒家長,讓我們學習的形式大于內容,是為了幫助孩子養成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不要打斷和催促孩子,讓孩子保持專注和連續性。
時間關系,我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較后希望所有家長能都做一個溫柔而堅定的家長,做孩子成長之路較強有力的支持者,為孩子創造美好的入學初體驗。讓孩子對于將要面臨的學校生活無所畏懼,全身心地投入進來,平穩、順利、愉快的進入學習生涯。
錯過了本次教育展的家長們也不用擔心,有規劃需求的學生家長現在可以報名遠播教育3月28-29日舉辦的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上海站。
另外,其他城市的家長也可以關注遠播接下來即將在9個城市舉辦的在線峰會:
每場在線峰會,遠播都將邀請國際學校和重磅嘉賓大咖,讓我們相約線上,足不出戶一站式解決規劃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