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遠播教育舉辦的2020IEIC國際教育創新在線峰會•廣州站,今天14點在線上拉開帷幕!
本次峰會的直播間匯集了包括:華附國際部黃志銘、佛山市諾德安達中方校長李紅和教育學監Mr.WillemvanderSluis、廣東碧桂園副校長李立、華美國際中學校長兼總校校長助理黃彥、ULC副校長常燕、省實AP副主管趙海燕、華僑主任劉凡、諾亞舟課程項目總監王冕、新西蘭駐華大使館教育處高級教育經理葉方珉等諸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咖。
他們以“點燃孩子創造力”的峰會主題展開直播講座,針對目前學生家長較為關心的國際教育規劃、家庭教育等話題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分享,為直播間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教育知識的盛宴。
在峰會中,諾亞舟集團
國際高中課程項目總監王冕在直播間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入讀
國際學校,你真的準備好了嗎?》的演講,數千名學生家長在直播間積極互動,在彈幕中表示收獲頗豐。下面阿擇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演講嘉賓

王冕
諾亞舟集團國際高中項目總監
英語專業八級,英語教育學學士,MBA工商管理碩士;
TESOL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認證,國內高級英語教師資格認證;
托福雅思閱讀、寫作、詞匯教師;
曾擔任廣深多所
國際學校教學總監、副校長、執行校長等職務;
近10年國際教育教學與管理經驗,洞悉TOEFL、IELTS、SAT、AP等留學考試以及美高課程體系;
帶領團隊培育出眾多優秀學生,遍布世界如: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紐約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墨爾本大學等。
演講內容
今天,王冕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4點,相信這也是很多學生家長所關心的話題——
第一、擇校建議
第二、認識國際課程
第三、家長和學生該如何準備
第四、學生案例
那么關于這些話題,我們來看看王冕的詳細解答~

▲王冕演講主題
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Micheal。
今天很榮幸能夠來到遠播的直播間,跟大家一起分享國際學校擇校的一些問題。
我今天的題目是《入讀國際學校,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首先,我來簡單地做一個自我介紹,我是諾亞舟集團國際高中項目總監,同時,也是佛山附外國際課程中心總負責人。
我自己本身在教育一線奮戰多年,目前還是在教育的一線,沒有脫手,我每年都會要求自己參加一次托福和雅思考試,跟著老師們一起來看一看當年的出題思路和變化,我和老師團隊一起也培養出來很多學生,那么,在這些學生里面,我比較看中的還是那些一開始成績平平的學生,經過奮斗,或者經過老師的幫忙、自己的努力,較后拿到一些牛校offer的學生。

我今天講的內容主要包含有4個方面,
第1個就是擇校的一些建議;
第2個關于國際課程的基礎知識;
第3個我們的家長和學生應該如何準備;
第4方面,學生的一些案例。

01.
擇校建議
每年都會有一些學生和家長在備考季或者入學季的時候問到一些問題,
比如我上面列的這幾個問題:國際辛苦不辛苦,我應該去哪個國家,包括托福、雅思SAT考試難不難,包括出國讀書到底容不容易?
對于這些問題,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希望知道其中的答案。
今天我可以給大家做一些解答,
對于國際學校辛苦不辛苦這個問題的答案,從對學生負責和課程體系設置方面來說,學生在國際學校里面其實是沒那么輕松的。這可能出乎很多家長和學生的意料,因為很多觀點就是覺得國際學校,應該是比較輕松,或者是比較好玩,其實不是那樣子,但是國際學校的學生面臨著跟中考和高考壓力不同的一個壓力,其實也是很緊張的,時間很緊。
選擇國際學校和國際班的步驟,一般分為4步,第一個是確定出國意愿,第二個是課程的選擇,第三個是擇校考試,第四個是錄取學校。

我這里想講的是,第1條孩子的意愿選擇的問題,眾所周知經濟狀況的考量肯定是第1步,國際班大概2—3年,出國之后,本科4年,甚至一些學生之后可能還要繼續深造,經濟狀況是第一步要考慮的。但在這其中,孩子的意愿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之前遇到過很多案例,一些孩子可能沒有意愿去國際班,是家長強制性讓孩子去學,到后來孩子可能一年甚至兩年之內都沒有學習動力,或者是興趣,較后費盡非常大的周折才拿到一個一般的offer,所以說,我覺得孩子的意愿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孩子的意思。
在這里可以說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國際班,這條路跟國內中考高考的路是不一樣的,無所謂好壞之分,我們想選擇的就是說,讓孩子選擇從心底里想走的那條路。
國際課程的選擇里面講究的就比較多了。
你是想去英聯邦國家想去美高,還是想讀IB的課程體系都不一樣。
還這里邊的課程設置,包括它對活動的要求、文書的要求,包括學分的修習,差別還是挺大的。
這里重點談談擇校的建議問題,我們一直在講,就是說要選擇一所適合學生的學校,要選一所的學校,那么到底何為適合,何為?

可以從三方面來講,
第1個是教育情懷;
教育其實是做良心。我希望學生也要理解一下老師的良苦用心,而老師自身也要把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提高到一個水準。
學生的時間三年到兩年,唰一下就過去了,是不可能回頭的,老師的工作也可以兩三年一換,但是學生的時間是不能耽誤的,所以說我們在學校里面任何一個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助教,中教,外教,每一個人必須得擔負起自己身上的責任,這樣,這個教育情懷才可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比較遠比較扎實。
那么,家長們和學生們可以在訪校的時候去看一看,跟那些老師們聊一聊,一線的老師們聊一聊,學生去聊一聊,感受一下他們的教育情懷,包括像他們的負責人,包括總監、教學主管之類的領導,也跟他們聊一聊,看他們的教育情懷到底有多少。
第2個是對學生的關注。
對于這一點很多學校做得很好,對學生的學術和活動都會兼顧,尤其是在像我們的AP和美高班,美國求學這條路,對活動要求還是蠻高的。學生除了要完成平常GPA,包括一些托福、雅思、SAT考試成績之外,還需要投入一些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大量活動,這方面是很需要老師大量的指導和引導的。
第3點是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國際學校學生的評價機制,不是一張試卷,或者是一個考試就能決定的。所以,我們家長和同學要看一看,學校的評價機制是以什么為導向的?為綜合考量,全面為導向的,還是單純地刷托福、刷雅思,或者是做考試考試來評價。
中考和國際班這兩條路有什么區別?

講座一開始,我已經講了,這兩條沒有的好與壞,但是對學生來講的話,它是不同的,我大概粗略地講一下,左邊和右邊兩條路的差異。
左邊的話你通過中考去規劃,其中的特點有三個方面:
第1個是不斷刷題,題海戰術。
第2個是只有一次機會,現在復讀的人應該不多了。
第3個是孤軍奮戰。
對比國際班來講的話,準備過程其實就顯得稍微靈活得多了。

首先,你的學術和活動都要兼顧,不是一張題海戰術,和一張卷子能夠決定你的成績的;另外,你有很多次機會,托福、雅思可以多次考試,取較高分;第三方面,你和你的戰友是并肩作戰,不是純粹的競爭關系,因為你跟他去同一個大學,同國家,同一個專業的概率很低,所以,你跟他可能形成一個非常好的合作關系。
中國到大學之后,很多高中階段非常努力的學生,到大學來之后就放手了,但是,國外恰恰相反,國外的中小學學生還是比較輕松,但是一到本科,一到研究生、一到大學往上就會變得非常緊張,這個學業,研究報告,論文,要求非常高,所以說它是一個寬進嚴出的情況。
中國現在好多學生想再往上深造,比如說我們的研究生考試擴招了,國外留學很多學生也會選擇深造,也會選擇海歸回來就業。海歸的含金量在就業形勢、就業行情里邊還是相當好。
再次強調一點,這兩條路其實無所謂好與壞,只不過是具有不同的特點,大家應該根據自己的方向來進行選擇。
02.
國際學校課程設置特點
國際課程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有所了解,我們總結為4點。

第1個是語言環境方面。這里不排除我們有一部分的學生會選擇繼續讀普通的高考班,然后利用自己的周末和假期來學習托福、雅思。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他的精力和時間會非常分散,壓力會非常大。跟國際班相比,國際班的教材、考試、老師、講課,現在都是英語化的,而且還會幫你去準備標化考試!比如說托福雅思,SAT!有人帶路,學生是會比較輕松的。
第2個是思維鍛煉方面。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包括領導力,我們在走國內這條路的時候,也會去說這些,但是可能沒有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
但如果說想踏入國外西化這條教育線路的話,這條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國外的商學包括錄取,特別看重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沒有領導力,有沒有對社會做貢獻,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3方面是學分的轉換,比如說
AP課程,比如說美國大學先修課程,包括一些Alevel的課程,其實在高中階段,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去修習,那么,在大學階段,可以換取學分、節省時間和節省金錢。
第4方面,規劃。我們國外規劃這條通道其實還是很專業。通過美高申請的,有專業的規劃指導老師幫助他進行,為他制定一條科學的、嚴謹的規劃規劃,孩子的成績出口是比較驚人的。
國際課程設置的培養目標,我們重點是想培養三種人,其實是三體合一的學生。
第1個是批判性思維,就這個孩子他應該是一個批判性思考者。
他得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他通過自己的評判去做一個思維。
第2個是問題的解決者,通過別人的幫忙,包括你的同學和家長親戚朋友的幫忙,還有自己的努力,夠把問題解決。
第3個是一個決策者。我們現在很多學生他不知道怎么去決策,小到今天做數學作業還是做英語作業的問題,大到一個你將來去哪所大學學什么專業的問題,他不知道怎么做決策,而且遇到困難就跑了,就丟了,這個是不可取的,所以說,我們得培養孩子們會分析,會解決問題,會決策。
03.
家長和學生該如何準備
我將入學或者說我兩年之后入學,明年入學怎么著,我應該從哪里入手?

第1個板塊,學生該怎么準備?
三大方面,第1個方面是心理建設和思維習慣方面,也就是說你從現在開始,如果想走這條路,你應該注意到你跟之前走的路或者是你想象中的路可能就不一樣,它不再是一個完全以分數來論斷,來判斷成功與否一個體系。
所以說,你的思維習慣上面,你要扭轉,我將來要完成大量的課外的活動。在我課內的閱讀,包括正常的這種課程完成之后,我要做很多一些豐富的課外活動。
第2點,很多同學說我的英語不好怎么辦?或者是英語一般怎么著?從大概三個方面入手應該沒有問題,第1個是詞匯量,第2個是聽力。
我們現在也發現了很多美國大學,國外大學是以閱讀為導向,在這里你要擴充你的閱讀范圍,擴大你的閱讀量,提高你的閱讀速度。
第3點,如果說你之前因為中考、高考備考,把你的興趣愛好遺漏了,那么,在這里你就要補充上,把你的興趣愛好要撿起來,而且要在適當的一些平臺和機會上面去展示。
推薦給大家一些適合泛讀的書目:

英語學習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很多學生和家長把希望寄托于速成班,但其實這用在語言這方面是不太科學。
因為語言歸根結底是一個工具,對國際班的孩子來講更是如此。
我們拿英語這雙筷子來吃所有的其他的菜品,微積分、世界歷史、英語、文學,而這個筷子用得越熟練,你吃的越好吃的劑量越高,所以這個思路一定要糾正過。

較后家長怎么準備呢?
四個方面,第1個有信心,第2個是造環境。
一定要給信心,因為在老的模式中,孩子老是受打擊,家長要鼓勵他,而且給他很多次機會來嘗試,給他試錯的機會。
第2個造環境,家庭環境非常重要,我們現在越來越多發現孩子回到家中發現家里的環境不太和諧,或者是老爸老媽有些矛盾,問題非常多的,在這里勸勸大家一下,至少,你得在孩子回家,周末給孩子營造一個特別好的環境,跟他談一談,了解一下他在學校里邊發生的事。

這里我們想說一下國際班的管理下,國際班的老師們都偏年輕化,孩子們其實跟老師們是打成一片的關系,課堂上非常嚴肅,課下是朋友關系,所以說,他會跟老師說很多東西,好多家長非常驚訝,我們都不知道東西你都知道。當然了,因為我們關注他喜歡什么看什么,平常想什么都會跟他去引導,跟他去解釋,為他做啟發。
其實家長也可以做到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為教育這個事是家校聯合做。
04.
學生案例




較后給大家一些建議,國際學校國際班這條路其實是一一條不同的路,那么這條路選擇了就不要回頭了,堅持走完肯定會收獲非常多的機會。

第2點是你的一些疑惑,比如說讀哪個專業,去國家學什么課程,會隨著你自身的眼界的開闊和知識面的提升來解決,自動解決,所以不要著急。
第3個,準備可以做得更早一點,保持廣泛閱讀,聽力、詞匯和閱讀三塊,抓住了,你去哪個國際班哪個課程體系都沒問題。
第4個,你在網上看到的朋友圈里分享到的這些的offer,包括高分的截圖,其實背后都有故事,你一定要堅信你將來的故事比他們的故事更精彩。
第5點,大學申請遠遠不僅是規劃老師和申請中介的事,每年都有學生個人原因導致有一些offer流失了,非常可惜,所以說申請大學這條路,其實跟自己的在關注度,包括注意力都有非常大的關系,千萬不要錯過。
第6點,關注領導能力和批判思維創新力。

第7點,要有國際格局,但是千萬不能忘本,因為我們走得越遠,走得越長,就會發現我們冥冥之中,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它將指引著我們走得更加長遠,更加堅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