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一份未來工作報告中,未來被AI威脅的職業名單持續增加。
數據錄入員、會計、秘書、審計員、銀行出納員等常規職位,將面臨殘酷替代。
有一個更直觀的例子,摩根大通(美國最 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利用AI技術開發了一款金融合同分析軟件。經過測驗,原來貸款工作人員每年需要360000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它可以在幾秒內完成,工作24小時無需間斷,還降低了錯誤率。
隨著AI技術發展愈加迅猛,未來AI將代替哪些行業,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確定性。
可是一些家長至少提前10年就為孩子規劃職業方向了,我們究竟要如何面對這個“不確定性”呢?
早在2019年,劍橋大學校長來中國的國際學校做演講時,提到了未來AI將高度代替人類工作的發展趨勢。
演講結束后,有學生忍不住提出一個問題。
“在您的演講中提到,未來80%的職業有可能會被AI替代,那么對于中學生而言,還要規劃職業方向并為此做準備嗎?畢業后,這個職位不存在了怎么辦?”
校長的回答發人深省,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是你要具備靈活性和重新定位自己方向的能力,如何具備這個能力呢?你要有旺盛的求知欲,通俗來講就是好奇心;
其次是思維能力多元化,要具備包容的、多方位的思考習慣;創造能力和嚴謹的分析能力也很重要。
當你擁有了這幾項能力,可以在面臨新工作崗位的時候,更快地學會新知識,勝任新要求。
這是領科教育上海校區副校長康健女士在代表學校接待劍橋大學校長時,發生的真實故事。這讓她記憶尤為深刻,并分享給了大家。
她也因此進一步意識到培養孩子面向未來能力的重要性。
我們的人生可能不止經歷一個行業、一份工作,但是學生時期積累的能力,將幫助你在變化的工作崗位中脫穎而出。
未來的社會究竟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劍橋校長提出的幾項能力如何培養?這些都是留給我們的“作業”。
01學生和職場人的“共通”技能
康健女士認為,雖然未來無法預測,但是仍然可以從大趨勢上尋找確定點。
她為大家分享了兩份報告,分別是:現在的學生、未來職場人需要的核心技能。
根據世界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研究報告,學生在未來需要的四項核心技能為: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技能、工作工具。
思維方式:包括創造力、決斷力、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
這里要重點強調很多人對“學習能力”的誤解,認為單純指考試分數。事實上,分數只是學習能力的表現之一。
工作方式:包括與人溝通、與人合作的能力。
生活技能:如今低齡化留學趨勢愈加明顯,出國留學意味著孩子早早就要脫離家庭獨立,成為一個世界公民。
工作工具:包括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處理能力。
有趣的是,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的調研結果顯示,職場人必備的四項重要能力中,同樣提到了創造力、溝通力、協作力。
“重合項”無疑是“重點項”,可以供我們培養孩子做參考。
要不要規劃孩子的職業發展?這要根據不同家庭的教育方針、孩子的個人意愿而定。
父母更應該意識到,未來無法預測,我們不妨將目光放在勝任多變的工作能力上,賦予孩子無論在哪個行業中都能順利完成過渡,并且持續熱愛的動力。
02 如在工作中“發現熱愛”?
為什么強調“熱愛”?這也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
孩子從小就有所愛,長大才能善于在變化的工作中“發現熱愛”。
第 一,不要憑想象熱愛一件事。
比如“學習好”和“愛學習”,這是兩個概念。孩子獲得某一個科目的高分,也許是“啃書本”的成效,我們更需要發掘孩子對學科的熱愛。
高中階段,更多的是探索興趣。如果“喜歡做的”和“擅長做的”恰好是同一件事,注意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很可能成為孩子將來深入研究的一個方向。
為什么國際學校有豐富的選修課,因為孩子需要了解和探索各門學科的學習內容,以及將來在社會生活當中如何運用。
想象和現實是有差距的,光憑想象無法確認是否熱愛,需要經過學習和實踐的打磨。
其次,老師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你為什么這門課考不好?”
“因為我不喜歡這個老師。”
這可能是孩子的借口,也可能是真實原因。所以,父母不要輕易認定孩子在某個方面沒天分、某項能力是短板,要認真追問和了解孩子為什么這么說,幫助孩子解開心結。
康健女士分享了學校的一位老師“沉浸式”帶學生上地理課的故事。
這位地理老師直接把學生帶去了海南島,考察熔巖地貌,并且要學生以當地經濟持續發展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
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調研能力,也了解了地理課的實踐應用,幾乎啟發了班級里所有孩子對地理的熱愛。
再如數學課上,有的老師利用數學知識設計游戲,讓大家共同思考游戲關卡怎么設計更有挑戰性和趣味性,同時不出現BUG。以此考驗學生的創造力、協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03 什么是“了不起”的孩子
康健女士曾經聯系學校的一個畢業生胡同學(華威大學博士),想為他在媒體平臺上做報道。
她問:“可以講講你的故事嗎?”
胡同學回答說:“老師,為什么講我呢?我覺得我不夠好,大學排名不靠前,我的同學中,有很多都去了排名更高的學校。”
康健女士的回答非常值得回味,她說:“很多同學先是考慮找什么工作,再決定學哪個專業,你卻選擇了自己熱愛的社會學。很多人選擇創業,希望盡快賺錢致富,而你選擇了讀博士。”
“讀博士是一個非常枯燥、孤獨的一條道路,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
問及是什么支撐著你完成學業?
他回答了兩個關鍵詞:熱情和幸福。
所以,真正能讓孩子堅定前行的,是熱愛,是追求目標時獲取的幸福感。這也和我們最開始強調的從小激發孩子的熱愛不謀而合。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進夢校,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成人成才。
夢校是一紙通知書,是附加在生命之上的光環。對學習、對工作充分熱愛,從而衍生面向未來的能力,才符合社會對未來人才的最終期望。
第五屆IEIC大會預約通道
5年時光荏苒,教育初心如一。2022年度遠播教育第五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將于10月22日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3F(浦東新區花木路1388號)盛大舉辦!
屆時眾多上海國際化學校、周邊浙江、江蘇熱門國際學校以及留學等教育機構都將齊聚,覆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國際本科留學等全階段。另外將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等嘉賓,以國際視野探討教育話題,共話未來教育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