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人才和創新人才是兩個概念。我們要實現全國的共同富裕,不僅要有杰出人才,還要有一批創新人才。
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必須有五個基本要素:內驅力、毅力、開放、智慧、領導力。
——顧明遠 第六屆IEIC大會開幕式云端致辭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
顧明遠 | 第六屆IEIC大會開幕式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上午好!
習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那么,我們高中如何完成這個任務?我覺得首先要改變教育觀念,傳統的瞄準北大清華等牛校的教育路徑,是行不通的。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發表的40周年,他提到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其中面向現代化,究竟要面向什么?簡單來講,就是面向高科技。
如今,國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高科技領域,要實現現代化,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
現在西方國家在高科技方面封鎖、限制我們,那怎么辦?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但我們也要有高技術的、高水平的大國工匠,需要多元化的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我覺得拔尖人才和創新人才是兩個概念。拔尖人才非常重要,他是為國家、為人類作出貢獻,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優秀人才,這是極少數的。他可能本身就有比較高的天賦,加上良好的教育,再通過自身努力,最終成為一個拔尖人才。
但是講到創新人才,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新人才,各行各業都應該有創新人才。我們技術要發展、農業要現代化,都需要有大量的創新人才。我們要實現全國的共同富裕,不僅要有杰出人才,還要有一批創新人才。
所以我們的高中教育到底怎么辦?到底要培養學生的哪些素質?
清華大學前幾年在《中國教育學刊》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錢學森班”的文章,文中就提出,有發展前途的這些人才,必須有五個基本要素:
第一是內驅力。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現在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不僅僅對科研有興趣,更是癡迷于他的專業。很多拔尖創新人才,也都是癡迷于他自己的專業。所以首先的一個因素就是內驅力。
第二是毅力。毅力就是要經得起挫折,屢敗屢戰,不斷地堅持。
第三是開放。我們不是封閉的,是要吸收一切有益的經驗,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
第四是智慧。我們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增長自己的智慧。
第五是領導力。所謂領導力不是說去領導別人,首先要領導自己,對自己的優勢、缺點有清楚的認知,同時也要善于跟別人溝通合作,用自己的影響力去領導別人。
培養創新人才的這五個要素,我認為很重要。我希望我們的高中教育,能真正地、切切實實地講講我們到底怎么改革,怎么培養創新人才,怎么在加強廣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同時,逐漸發現一些有杰出天賦的優秀人才!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