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動教育數字化的發展;全力推動教、科、研三者聯動;全力強化通識教育。
——周漢民 第六屆IEIC大會主旨演講
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上海中華職教社原主任
周漢民 | 第六屆IEIC大會學生成長論壇主旨演講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今天的主題赫然入目,可以提煉成兩個詞:“教育初心,未來發展”,“初心當不移,未來已來”。我要說的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教育理念。“數字經濟”這個詞絕不陌生,它在世界上已存在,差不多有30年。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首 次提出“數字經濟”的理念。在上海舉辦2010年世博會的同時,美國已提出要建設“數字國家”。從此,關于數字發展的報告已經連續發布了6份,一份報告大致管三年,美國為處在數字經濟領 先位置,已歷經30年的努力。
世界首 次通過《數字經濟法》是在2010年,英國通過了首部《數字經濟法》,這其實對中國頗有啟發,中國當下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數字經濟法》的立法工作提上議事日程。
德國,我們都知道它的工業發展是世界翹 楚之一,同時它對數字化所做的行動方案早在2014年就已然成形,始終與工業4.0亦步亦趨,并在2016年提出數字經濟的國家戰略。
歐洲聯盟十分強調數字經濟的相關立法,有兩部我可以提到,一部叫做《數字市場法案》,一部叫做《數字服務法案》。今天從立法的導向來說,歐洲聯盟和美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歐洲聯盟強調更嚴的規范、更嚴的舉措和更嚴的要求。美國始終秉持一定程度的放任,但是放任絕不是漫無邊際。
我們的鄰國日本,在本世紀初提出數字相關戰略,取名為“IT立國戰略”,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國是數字經濟領域的后起之秀,但是中國急起直追,矢志不渝,在數字經濟道路上一路前行。去年,中國數字經濟的總量已經超過50萬億人民幣,達到50.2萬億,占去年中國經濟總量121.02萬億的41.5%。我們預計兩年后的此時,中國數字經濟在經濟總量中的占比可望超過50%,這是何等巨大的發展。
數字經濟在中國的發展始終堅持“兩化”。第一,叫“產業數字化”。國內產業數字化經濟規模占比已經超過80%,在產業數字化上著力,讓中國從2010年開始從世界 第一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余下的20%,那就是另外一個“化”要堅持的,叫做“數字產業化”。而數字產業化,就是從底層的基礎設施,比如5G基站的建設、服務器的建設、存儲設備的建設,到我們數字經濟中層的算力和算法的提升。中國論算力已經是世界第二,到高層,那就是對應用場景的不斷創造。今天,有人還在不斷贊美ChatGPT4.0.但是大家了然,ChatGPT最 大貢獻者是誰?是所有用戶,是幾十億人。中國企業積極應對之,推出如“文心一言”智能化平臺建設。希望大家要重視我們的平臺,我們的平臺將來會變得更加聰明,它的前提就是我們多少億中國人都時常向“文心一言”問問題,幫助提升它的性能。中國5G手機擁有的用戶數,此時此刻是五億六千一百萬人,由此可見,全世界60%的5G設施和應用在中國,用好它來強壯我們的人工智能的相關平臺,將中國的數字經濟向前推進是完全必要,也是十分可能的。
今天,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是世界大國的第二名,前五名國家依次為美國、中國、日本、德國、韓國,這五個國家的數字經濟總量占其經濟總量的58%。剛才我說“初心當不改,未來卻已來”,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命題,數字經濟發展最需要依賴的是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共同合作,共襄盛舉,同舟共濟。
今天這一論壇我幾乎每年都參加,今天我有以下個人觀點與大家分享。
第一、全力推動教育數字化的發展。今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會議來討論并審議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的方案。習總書記在這次會議上明確提到,教育數字化是我們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
教育數字化是突破,是新賽道,是新優勢。首先就體現在,它是中國的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所必需;第二,體現在它是我們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必需。
教育數字化將來的體現有三:
一、教學內容數字化。
二、教學管理數字化。
三、教學實踐數字化。
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讓中國現有的學校100 %與互聯網連接,我們也不要滿足于網課可以讓我們的教學走得更遠。
由此,教育數字化這一命題是需要千百萬,包括今天在座的老師們共同努力的。我推薦一篇文章,作為我今天這一演講重要的借鑒——六天前(10月22日)刊登在《中國教育報》上丘成桐教授的文章。我強烈建議在座每位校長都應該給自己的學生和老師們推薦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很樸實,叫《我的中學教育觀》。我幾次在電視上看丘先生授課,他少年英俊,老早拿下了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他師承偉大的數學家但是絕非亦步亦趨,他所堅持的就是“吾愛吾師,但我更愛真理”。因此,他的數學研究導向走了與導師不同的路徑,但最后他得獎的那項成果,卻是和導師共同完成的一個新的數學定理。
年至耄耋,他回到故國,選擇在清華大學任教。我看到他的班級學生年齡參差不齊,最 大相差10歲左右。我感懷的是,他吃著盒飯,旁邊圍著同樣吃盒飯的學生,這樣的場景在中國已經不多見。他是數學界最受尊重的泰斗,可能還不是之一,但是他卻在蕓蕓眾生中強調教育數字化的基礎就是基礎教育。
中國去年在科研領域的投入30.870億人民幣,占中國GDP總量2.55%,增長速度8%,而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只有3%,可見國家對科研投入重視程度之高,不能用一般語言來表達。然而請各位要特別關注,我們在這樣巨額投入中用于基礎研究的占比只有6.32%,這過低了。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都超過了10%,我們始終需要追趕的美國,超過了15%,德國、意大利、以色列都超過了20%。丘先生最值得崇尚的就是,他反復強調基礎研究,他認為基礎研究是教育數字化的基礎。讓我們向大師學習,才有機會在數字教育或教育數字化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取得我們期望的成就。這是我第一個觀點,全力推動教育數字化的發展,體現在教學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實踐數字化。
我的第二個觀點,全力推動教、科、研三者聯動。教學一定要崇尚科學的方法,強調科學的精神,秉持科學探究的道路??茖W探究的道路,馬克思早就說過,是“崎嶇小路”,你要勇于攀登。
在過往3年疫情期間,我調研過400多個機構,絕大多數是企業,我也調研了幾所學校。我今天講一所學校,這所學校歷史只有10年,離這兒很近,步行20分鐘,叫“上??萍即髮W”,一所剛剛迎來10周年的學校。它連續跨越“211”、“985”,今天它是我們國家“雙一流”高校里最年輕的學校。這所學校最讓我感動的是,它始終堅持學校當“以人為本”——在學校里,“人”最主要的群體就是學生,而教育、科研、創新深度融合的終 極目標就是培養高素質人才。
我舉幾個數據,這所學校10年來在五大領域的教學上堪稱上海的典范。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健康,這不就是我們當下最需要發展的學科嗎?這所學校到今天有647位學生作為發明人,參與了763件專利的申請;有50名的在校生作為發明人,參與了155件取得專利的發明,這些專利都已經成功轉讓。這個學校孵化出很多的企業,而企業的創辦者是學生。這所學校在2018年-2022年,憑專利轉化就獲得60億人民幣的收益,學校今天擁有的有效專利中的54%,是學生擁有的。
這么一所年輕的學校,為什么能夠堅守教育、科研、創新緊密融合?一句話:把學生當主人,把學生當主體,讓學生站到創新的最前沿處。我多么期望中國有更多的學校可以做到一條:學生所擁有的無限創造力,在他們最能夠發揮的時候,不要被耽擱了。這是我今天談的第二個觀點,要全力推動教育、科研和創新的融合。
我今天最后一個建言,即全力強化通識教育。我們數字經濟時代,強化通識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何為通識教育?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梅貽琦先生說過:通識為本,專識為末。以我個人為例,我讀過經濟學取得過學位,我讀過法學取得過學位,在梅先生看來這是“為末者”,為本的是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是健全人的心智的養成方法,可以是美術、音樂、舞蹈、體育,但核心不要被抽離,是培養人——獨立的人格、健全的體魄、昂揚的斗志、堅韌的意志和堅定的決心。多少人都希望從國學中找到答案,我以為通識教育如果能夠堅持孔子說的12個字—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朝著這12個字努力,把通識教育搞上去,那才是根本。
孔子說,仁者不憂,學校要培養學生的仁愛之心。孟子說人有“四心”,分別為惻隱之心、是非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纯次覀兊膶W校,看看我們的學生,“四心”表達得如何?仁愛之心,是我們傳統優秀文化最集中的表現,如果一個學生是仁者,他對待世界萬事萬物的看法就會不同,他對自己的要求就會不同,他對在這個世界要履行的使命就會有不同追求。
孔子說,單單“仁者”還不夠,第二,叫“知者不惑”。培養智者,就是我們教育最基本的目的,要讓一個學生不僅僅有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知識分子要秉持的是身具智慧,智慧就是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國內經濟發展階段和空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和世界之變面前,我們能挺得住,我們能站得住,我們能頂得住,挺住的是民族的脊梁,站住的是民族的腳跟,頂住的是狂風驟雨、驚濤駭浪,這需要的是智慧,不是一般的知識。
孔子說還有四個字,仁者不憂,知者不惑,第三就是“勇者不懼”。讓我們年輕人勇敢起來,是我們當下很值得關注的一件事。剛才舞臺上有一個場景,在座各位看到了嗎?其實那個小姑娘是主角,她走路一個踉蹌撲倒在地上,然后她勇敢站起來完成她領唱的那一句歌詞,我們當為她鼓掌。所謂勇敢不是憑蠻力,而是憑信仰,勇敢者要回答一個基本問題,我為什么需要勇敢?勇敢就是,我的信仰告訴我,什么是應當為之奮斗的,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總之,數字經濟時代已然到來,排山倒海,銳不可當,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中國的教育工作者不應該懈怠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我講這句話是想告訴大家,我不是旁觀者,我今天還是教育者,我每年在帶博士生、碩士生。我對學生的期望就是我對國家的責任,國家正在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國人當眾志成城。眾志成城唯賴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如能真正踐行數千年前孔子的教誨,我們能做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希望就在中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