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科創教育的實施與挑戰》
主持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
圓桌嘉賓:
江蘇省太倉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李廣耀
湖南省衡陽市教育局副局長、衡陽八中校長文思源
上海科技館展教中心副主任胡璽丹
圖 | 第六屆IEIC大會圓桌論壇
《科創教育的實施與挑戰》
2023年10月28日,第六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隆重舉辦!本屆IEIC大會以“立足教育本心,放眼未來世界”為主題,全天同步舉辦三場論壇研討會,即“科技教育論壇”、“學生成長論壇”、“學校發展論壇”,深入探討“教育發展趨勢”、“科技教育創新”、“多元教育評價”等熱點話題。
大會設置多場圓桌論壇,緊跟時代步伐,共享教育經驗,探討教育未來。
其中,以《科創教育的實施與挑戰》主題的圓桌論壇邀請各地教育部門領導以及科研平臺教育工作者,就“雙 減”背景下,如何在教學工作中做科創教育的加法展開深入探討。怎樣激發教師對于科創教育的熱情?面對各地資源分配不均的現實情況,如何更好地開展科創教育?在他們的帶領下,探尋問題的最 優解。
“雙 減”背景下,如何做好科創教育
熊丙奇:“雙 減”政策不斷推進,學校究竟怎樣做才能真正符合“雙 減”意圖?在這個大背景下,如何開展科創教育?
李廣耀:“雙 減”不僅僅是社會教育的問題,也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我們基層教育部門正在全面貫徹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強大眾對于“雙 減”的理解和認識。剛剛推行“雙 減”的時候,一些基層學校的做法是增加學生課后延時服務,讓學生留下來做作業。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把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和“雙 減”進行有效結合。
今天我們談論的科創教育,是一種注重實踐的跨學科整合教育理念及模式,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要任務,學校要思考如何將其融合進去。除此之外,思政課、勞動課都需要全面統籌,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辦學特色進行整體規劃。我們現在建立了一個“雙 減課后服務平臺”,每一所學校會把每天課后延時服務的相關課程、教學內容、學生的參與情況及時通過網絡平臺上傳,后臺會對各個學校的數據進行動態生成,做得好的給予激勵,一旦發現問題則及時改善。
圖 | 江蘇省太倉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李廣耀
Q 熊丙奇:“雙 減”之后不能只做減法,還要做加法,其中也包含科學教育的加法,但是怎么加?加到什么地方,如何落實呢?
A 文思源:學生有負擔才要減,沒有負擔就不要減,在我看來,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都不是負擔,所以做減法的同時要做加法。比如在培養科創精神方面,我通過在學校里開放閱讀課程,要求學生每個學期增加一定的閱讀量。我也會不定時給學生推薦一些《時間簡史》之類的書籍,激發學生的科創靈感。
此外,科創教育的加法還體現在這些方面: 鼓勵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語言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這些是進行科研的必備能力;強調良好的家庭氛圍,我認為在溫馨安全、交流融洽的環境里,更容易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
Q 熊丙奇:在推進科創教育的過程中,由于地區發展差異,很多孩子由于學校所處的地域和家庭原因,沒有辦法獲得相應的教育資源,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開展科創教育會不會進一步拉大各個地方的教育差距?
A 胡璽丹:我作為今天在場為數不多的科普場館代表,回答兩個問題。第一,科普場館在科創教育的過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第二,在中西部相對落后的環境下我們應該怎么做。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們的實體場館不但有展品、展項,還是一個情境化、沉浸式的科學教育場所。我們在開展活動的時候,會把專家、科學家和孩子們組織到一起,把他們請到現場,在沉浸式的環境里,讓孩子們和這些科創人員近距離接觸,從而啟發他們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
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在中西部地區,我們科技館一直致力于推進相關工作。當然,這些地區和一線城市的資源存在一定的差異化。一方面,當地有很多高校、科學研究院的資源可以加以利用,另一方面,為它植入軟課程資源。
我們每年都有跟西藏、新疆包括中部省區合作交流的機會,在人力資源和教育資源方面,加強對外合作和彌補。我們還會以“臨展”的形式促進中西部科創教育的發展。比如建立“流動科技館”,展教人員每年都會到新疆、西藏等城市,給學校和社區帶來科學課程和表演項目。
科創教育的困境以及應對措施
Q 熊丙奇:在開展科創教育的過程中,一些家長會考慮科創教育是不是跟中考掛鉤?是不是能以此進入牛校?老師也要考慮升學率的層面,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
A 文思源:這種情況確實存在。現在的孩子對科創教育很感興趣,比如在人工智能競賽中,報名的學生特別多。但與此同時,家長們存在競技心理,會考慮這些獎項對孩子升入高校是不是有所幫助。不過漸漸地,家長會發現,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注意力集中了,成績也提高了。
當然,這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高一、高二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但是高三的時候因為課業緊張和升學壓力,科創教育的時間會大大壓縮。無論課業有多繁忙,學校里都應該開設豐富的選修課。一般來說,能把選修課“開到位”的學校,都是當地辦得特別好的學校。
圖 | 湖南省衡陽市教育局副局長、衡陽八中校長文思源
Q 熊丙奇:科創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使命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比如最近討論火熱的“丘成桐班”就是為此而設立的。據我了解,有一些城市的高中已經出現少年班,從小學開始,跨過小升初、中考,進行小、中、高一體化培養,我很擔心這樣的做法從培養拔尖人才變成培養拔苗人才,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A 李廣耀:這個情況在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江蘇省一直在加強對少年班、特長班的規范,盡可能達到教育的“優質均衡”。同時,學界也在討論如何讓拔尖的學生有脫穎而出的機會,而不是“平庸化”。
太倉市區域教育聯盟架構了“中小學橫向教育聯盟”和“幼、小、初、高縱向型教育聯盟”相互補充的“ 三縱九橫”教育生態,將課程貫通。我們利用課后服務的時間和空間,給孩子提供學習相對高階課程的機會,包括提前的師資培訓,高中老師和初中老師的雙向交流等。
Q 熊丙奇:現在國家正在從各個層面解決科學教育的師資問題,科技館作為一個社會教育的載體,有沒有考慮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
A 胡璽丹:一方面我們會去一些科技特色學校,跟學校的教師進行交流,將優質的課程同步學校,做教師培訓。這類學校本身的科創教育基礎比較好,我們其實發揮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更多時候,我們會去邊遠山區、牧區學校,這類學校的師資力量本身比較欠缺,沒有專門的科學教師,都是一些代課老師。我們盡可能跟當地教師做交流,讓孩子們享受到科創教育的資源。
圖 | 上海科技館展教中心副主任胡璽丹
Q 熊丙奇:科創教育不一定要有高大上的實驗環境,不一定要有先進的博物館,關鍵在于老師有沒有科創精神。解決薄弱地區的師資問題和課程問題,有沒有可能跟當地學生的實際生活接軌,讓所學的課程生活化?
A 李廣耀:因地制宜開展科學教育,實際上很多地區已經在做了。城區里面資源豐富,可以做得比較現代化,鄉村中小學的抱樸氛圍比較濃厚,可以源于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最終的目的都是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比如,蘇州的一些學校,會圍繞學校后面的山谷開展生物多樣性的研究,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Q 熊丙奇:現在我們在評價教師的時候,存在分數評價,想要在學校里更好地開展科學教學或者科學素養活動,如何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呢?
A 文思源:為了鼓勵老師們去搞科創,我們開辟了一條新通道。比如在職稱評選、年底評優的時候,科創搞得好的老師可以拿到優先評級的機會。我們不以成績作為評價一位老師的最終標準。
科創教育的未來展望
Q 熊丙奇:最后我們來談一談對于科創教育的未來展望。
圖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
A 李廣耀:“雙 減”力度正前所未有地加大,對教育質量和效果有著深遠的影響。要想真正取得更好的成果,需要構建整個教育生態,而科創教育是生態中很重要的一環。
A 文思源:我認為科創教育的實施,可以推動“雙 減”進一步落地。
A 胡璽丹:家長、孩子們對于科創教育需求已經明顯提升,我對此是比較樂觀的,后續,我們會致力于為科創教育做更多貢獻。
熊丙奇(總結):科創教育是今后學校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層面,但它不是追求功利的結果。最終我們還是要關注孩子自身的興趣發展,讓每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成長之路,不要陷入單一的培養模式中,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形成全面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