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教育和教學的真正目標是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將不同學科融會貫通,實現跨學科學習。我們不僅需要提供扎實的教學,更要鼓勵學科的多樣性,并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知識。
——李寧 第七屆IEIC大會主題分享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這一代孩子將不可避免地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
當一些家長還為孩子的未來職業生涯而拼命“雞娃”時,麥肯錫最新報告指出:2030年至2060年間,將會有50%的現有職業被AI取代,中點為2045年。這一數據與之前的估計相比,提前了大約十年。
面對外部世界劇烈的變革,孩子們該如何應對?
對此,在第七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上,育莘教育集團副總經理李寧先生表示,新時代的教育,不僅要培養孩子適應現在,更要幫助他們迎接未來,為那些尚不存在的工作做好準備!
讓我們一起聆聽他的精彩分享。
育莘教育集團副總經理李寧 | 第七屆IEIC大會學生成長主題分享
*以下內容為方便閱讀,以第一人稱視角陳述。
我所負責管理的學校——上海燎原雙語學校的特色在于兩方面:一是地理位置的優越,緊鄰市區,便捷可達;二是我們的教師團隊積極參與教材編寫工作。我自己也是眾多教材的編寫者之一,參與主編了超過40本書籍,目前正在編纂中國首套專為國際學校設計的“一課一練”教材。
燎原雙語學校已經走過了32年的發展歷程。學校提供A-level、AP、OSSD等多種國際課程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能力,為他們后續的海外申請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去年,燎原雙語畢業生在加拿大方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現在,讓我來談談我們的教育理念。
我是一線教師出身,從教授IGCSE英語、社會學到論文寫作,再到擔任教學主管、教學校長,直到現在作為集團副總,始終堅守在教學一線,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使他們更具有21世紀所需的勝任力?
對于如今的教育來說,很多家長可能都已經意識到了,僅僅關注傳統的學術成績是遠遠不夠的。
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新興專業層出不窮,這些專業往往是跨學科的,建立在傳統學科之上的創新。
例如,南加州大學的游戲設計專業,被稱為“互動娛樂”,這是一個全新的跨學科領域;埃默里大學的人類健康與經濟學,也是兩種傳統學科的結合;華盛頓大學出現了健康信息學和健康信息管理,紐約大學出現了音樂療法等新型學科......這些變化要求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內涵。
圖 | 李寧先生PPT分享
作為教育者,我們更需要思考如何使課程更加靈活,以適應未來孩子們的學習需求,培養他們跨學科學習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面對未來更多的新興專業。
燎原雙語學校開設的學科涵蓋六大類,包括語言、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數學計算機、職業和創新、高級選修。這樣設計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的能力,不僅要有理工科的強項,還需要有文科的加持。
去年燎原雙語的畢業生有20人申請多倫多大學,拿到了19份offer,足見我們的教育成果。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加拿大的大學是非常青睞理工科強勢的學生的。
而美國大學既要求學生的理科能力,同時也要求人文素養的綜合。燎原雙語的課程設置正是為了滿足這一需求,不僅涵蓋傳統的數理化學科,也融入了全球史、中國史等人文學科內容,全面滿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在和家長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我經常聽到這樣的疑問:“你們學校開設的課程,能不能滿足未來學生的學習需求?”從未來專業的角度來說,我可以自信地告訴大家,我們的課程幾乎已經涵蓋了未來可能涉及的各個領域。
圖 | 李寧先生PPT分享
一方面,通過我們的課程學習,學生們能滿足加拿大大學對理工科的要求,同時也符合美國大學的申請要求。
另一方面,我們今天要讓孩子們為那些尚不存在的工作做好準備,培養他們的學術探究和跨學科能力。例如,南加大的游戲互動專業,不僅需要學生們了解計算機科學,還涉及動畫設計、視覺設計等知識;埃默里大學的人類健康和經濟學專業,它包括健康政策分析/咨詢/管理、全球健康、宏觀和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信息安全等內容。
這些課程都包含在我們的課表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這些新興專業。
另外,還有家長會問:“面對未來還沒有被創造出來的職業,我們怎么應對?”對此,我認為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能力。布魯姆的認知領域目標分類清晰地指出,從“記憶”到“創新”的六個層次都至關重要。
而現代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學生舉一反三,將學科知識融會貫通,這也是“建構主義教育”的精髓:關注深層次思維能力和知識的深度,能否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并通過合作與支持激發學生的潛力,促進他們的進步。
對于學校而言,更強調的是如何實現教育的可持續性,不僅需要提供扎實的教學,更要鼓勵學科的多樣性,并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知識。
圖 | 李寧先生PPT分享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三點呢?這就需要探究式的學習。
我們先來看一道簡單的問題,這曾是2015-2019年間牛津大學的面試題:
面試官給學生一把傘,問他們這把傘中蘊含了多少知識。
這把傘涉及到數學、幾何、物理、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等知識。
◆ 從工程學角度看,包括機械設計;
◆ 從化學角度看,包括材料工程;
◆ 從經濟學角度看,包括成本和銷售。
如果這把傘與LV等品牌聯名,成為限量版,它的價值就會大幅提升,這不僅涉及到設計感的提升,還涉及到經濟學中關于稀缺性的概念。
可見,在當今教學中,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新興專業的涌現,學校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研究、學習,并激發他們的自我能動性。教會學生學習是教育的核心。
再舉一個例子,我之前曾帶學生做過一項關于咖啡的研究,包括中國咖啡怎么喝、上海的咖啡館為什么比紐約多等問題。我們的研究跨越了物理、化學、經濟學和數學等多個學科。
圖 | 李寧先生PPT分享
首先,從經濟學和商科的視角分析了上海咖啡館數量超過紐約的原因,探討了上海咖啡館的品牌多樣性,并研究了不同地區人們對咖啡口味的偏好,比如上海人偏愛美式咖啡提神,而北方人可能更喜歡甜味的摩卡或加糖漿的咖啡。我們發現,這些偏好背后反映的是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的差異。
我們的研究還深入到了咖啡的詞源,它源自土耳其語和荷蘭語,我們追溯了“咖啡”一詞最早出現在文獻中的記錄,研究了咖啡的歷史、作用機制,包括德國化學家對咖啡成分的研究。
在國際高中的商科和經濟學課程中,我們討論了咖啡如何從過去的“煤灰中的糖漿,臭鞋中的精華”轉變為被廣告宣傳中的具有提神醒腦、暖胃、治療痛風、助孕等多種功效的飲品。·
我們還研究了咖啡的萃取方法,以及咖啡中的經濟學和數學模型。例如,一杯200CC的美式咖啡,使用不同量的咖啡豆(10克、20克或30克)會有不同的口感。我們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理解,30克咖啡豆可能會太苦,而20克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現代教育需要有堅實的課程基礎、優秀的教師團隊,需要引導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這些正是燎原雙語學校在不斷努力踐行的。作為一所采用國際文憑(IB)課程的學校。我們將更多地融入中國元素,同時也會關注QS世界大學排名等國際標準,更好地培養學生。
圖 | 李寧先生PPT分享
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致力于培養學生真正能夠將跨學科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的能力,培養能夠在全球化背景下,靈活運用知識、技能,并具備持續發展能力的國際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