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申用于美國大學本科申請,不了解的家長可以參考下方這張圖:

大藤錄取率持續走低

常春藤有“大藤”和“小藤”之分,“大藤”就是綜合實力較強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英語簡稱為HYP;而“小藤”是指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以及康奈爾大學。
從上面的表格中不難發現,已確認的中國大陸“大藤”offer數量是很少的:
耶魯大學整體為723名申請者提供了2023屆的入學資格,錄取率為12%,比去年明顯下降。普林斯頓的早申入學率也由去年的14.7%降至13.9%,在中國呈上升趨勢的是哈佛,由去年的一枚offer上升到了兩枚offer。
整體來說,“大藤”錄取率持續走低是不爭的事實,但在“小藤”中,布朗、哥倫比亞以及康奈爾的中國學生錄取率卻創下了歷史新高。所以,想進“大藤”是越來越難了,但是依然有不少爬藤成功的機會等著認真準備的同學們!
北上占據優勢
從國內錄取的地域分布來看,一線的北京、上海還是保持著的優勢,南京、廣州等城市為第二梯隊。深圳今年早申階段則暗淡一些。但是這也是每年錄取結果地域間動態平衡的一種表現。
從國內的高中來看,南京外國語、北師大附屬實驗、人大附中、上外附中等依然是傳統的贏家。但是這些藤校offer的集中趨勢較往年減弱。除了海外高中分流了一部分生源之外,國內校際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也是造成這一局面的結果。像常熟UWC等新崛起的中學就表現出了極強的競爭優勢。
早申大混戰

不過,相比較于另外7所藤校,康奈爾大學每年錄取的中國學生數量遠多于它們。這很大程度上與康奈爾的招生規模有關——康奈爾每年招錄的本科生是其它藤校的2-3倍。今年康奈爾大學錄取約80名中國學生,也是破了歷年記錄。
但是,上海此次在哈佛和賓夕法尼亞上卻是顆粒無收,耶魯和普林斯頓也是僅各收獲了一枚offer。不過在大藤整體錄取率不高的情況下,上海和北京基本上持平的。


而其中的這個“神仙學校”就是被家長津津樂道的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即上外附中)。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為“上外附中”,是1963年全國首批創建的外國語學校之一。學校直屬國家教育部,可謂“根正苗紅”且歷史悠久。
2018年,上外附中高中的畢業生去向統計榜上,赫然可以看到:
爬藤成功的有:耶魯大學 黃沁沁等2人、哥倫比亞大學 王熠琪等2人、康奈爾大學 1人、賓夕法尼亞大學 袁玥煒等2人。
除了“藤校”,美國綜合大學排名前50的院校有近100多人錄取,如斯坦福大學(2人)、芝加哥大學(3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學等等……
還有一批優秀的孩子則被日本早稻田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法國ESSEC商學院、巴黎政治學院等世界錄取。
除此之外,2018年上外附中共計有109人被國內各大,包括清北復交浙。
所以,上外附中這次在早申榜上占據頭排完全不奇怪,我們對明年完整的畢業生錄取情況也很是期待!

2018年,復旦WLSA在畢業生只有69名的情況下,斬獲了24份美國Top30的offer,在早申階段就收獲了普林斯頓、康奈爾、斯坦福的offer,完全可以說是一匹黑馬了!
從2018年早申到2019年早申,復旦WLSA已經從一匹黑馬變成了常駐學校了,未來可期啊......

華二有個的特色就是它的競賽項目:作為享有“學校”美稱的華二附中,其學校內部專門組建奧數輔導團,致力于智優學生培養。包括數學奧賽教練10人,物理奧賽教練6人,化學奧賽教練5人,生物奧賽教練3人,信息學奧賽教練1人。
學校參加國際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等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共獲得26枚,已經成為華東師大二附中的品牌效應。
華二附以前是分理科班和平行班的,據說理科班里全都是非常非常拼命的學霸,有學生開學了兩天就被嚇到了,回家都哭了.....
學校里就沒有不自主努力學習的學生。牛娃,天賦有之,更重要的是勤奮和努力。
世外中學是一所具有優秀學術聲譽和社會聲譽的民辦學校,校長由上海市長后備、徐匯區政協委員、數學高級教師厲笑影擔任。
作為IB成員校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教師教席聯席學校,學校開設國家課程、雙語課程和國際課程三大系列以滿足社會多元需求。

其實除了上述四所學校,還有不少學校拿到了1~2個藤校offer,整體來說,都是“熟面孔”,也希望在將來會有新鮮血液獲得好成績~
早申這場熱熱鬧鬧的大戲還在繼續,我們也會持續關注。
不過,我較后還是想說兩句。
美國早申成績作為較早出來的一個規劃數據,確實代表了一個學校在規劃方面的實力以及一個孩子受認可的程度,這個能說明問題么?當然。
但是,當一個人的眼睛只盯著哈佛、耶魯、斯坦福的時候,就會錯過很多別的方面,可能就會影響一生。
固然好,但是保持好的心態更重要哦。
| 本文由公眾號遠播國際教育堆整理首發,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原清華附中國際部校長創辦的T School創新學校,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