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曾經用三個字來歸納目前教育存在的問題:記、背、算。他認為“未來的教育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未來的教育不是知識的競爭,是智慧的競爭,是體驗的競爭。未來的30年,什么是國家和時代所需要的,我們現在就應該給孩子進行什么樣的重新培養(yǎng)。”
誠然,30年后教育一定會有巨大的變革。而這些變革的實現需要現在國內具有責任心的教育工作者去不斷推進。艾老師老師今天想重點介紹的崔建社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他從事教育行業(yè)30余年,擁有國內外豐富的教育經驗;
他是中西融合教育的踐行者,有多重重量級的教育身份;
他正在用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責任感,為改變未來的教育做努力。
崔建社,Jason Tsui
多重身份的海歸校長
要詳細的把崔建社先生的個人抬頭一一介紹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他的身份太多,而且個個都是重量級。下面艾老師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1 海歸教育學家
據艾老師了解,崔建社先生是新西蘭籍華人,他曾在新西蘭教育學院擔任常務副院長,也曾在國內大學擔任教授,是中西融合的海歸。
2013年,有著豐富國內外教育經驗的崔建社先生,榮獲了“河南省民辦教育十大杰出人物”和“2013全國基礎教育創(chuàng)新型校長”的榮譽,成為業(yè)內頗具盛名的教育學家。
2 國際學校的影響力人物
在國際教育領域,他的榮譽更是耀眼。
他曾是深圳東方英文書院IB國際學校、洛陽國際學校兩所學校的創(chuàng)校校長,現任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總校長,在2016、2017連續(xù)兩年榮獲“全國十大較有影響力國際學校校長”。
除了國際學校校長身份之外,他還是國際課程中“較難的課程”IB國際課程的IBO教育培訓官、并且是IB學校授權專家,在國際教育屆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中西融合的踐行者
如此多的身份和榮譽的崔校長,卻謙虛地稱自己是教育道路上的踐行者而非教育家。
“做好中西合璧的教育,關鍵在于正確看待兩種教育的優(yōu)缺點,相互補充。”從創(chuàng)校到現在任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總校長,崔校長一直堅信國際化教育對中國教育的積極意義。
年近半百的他放棄舒適的海外生活和家庭的天倫之樂,把國際教育資源和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帶到國內,從教師到新西蘭教育部高級官員,較終選擇做回教育者,這位“踐行者”一直以推動國際教育本土化的發(fā)展為己任。
崔校長曾在創(chuàng)建的洛陽國際學校開展“探究任務單型智慧課堂”,并成為洛陽市十大智慧課堂模式之一。他將IB探究式的學習引入傳統課堂,以學生為主,從問題的提出到探究,較終形成多元評價,實現學生從“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學生的這種轉變正是崔校長“國際化教育彌補傳統教育不足”的踐行的體現。
圍繞“人”的教育
崔校長認為,在傳統教育中學生被看成了一個容器,學習也變成了一個不斷填充的過程,學生是以一種被動接受的姿態(tài)來學習。
“我們似乎陷入了一種誤區(qū),老師、家長經常將孩子的成績視為一種榮譽,過度追求成績的結果往往是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想法。”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圍繞"人"字做教育,也成為了崔校長在教育管理中的關鍵問題。
"教育是當忘記所學后依然尚存的東西",這是崔建社校長較喜歡的一句話。所以崔校長提出:“今天課堂里所學的知識,所教孩子們的技能能不能夠應付21世紀、22世紀以及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是值得每個教育從業(yè)者仔細思考、認真思考的。”
崔校長認為,只有不斷自我否定和反思,才能勝任教育者的工作。教育從業(yè)者要不斷叩問自己的教育良知和良心,自問我們從事的教育是不是真正的教育。
艾老師非常認同崔校長的這種理念,教育要面對未來、面對孩子,面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只有讓孩子們學會如何去思考、社交、溝通、自我管理、研究;讓孩子們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具有無窮的想象力,去把握自己的未來、成就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一種教育才可能是未來的教育。
小貼士
今年3月即將舉辦的【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大會·春季峰會】上,崔建社校長會作為主辦方在現場發(fā)言,為參會觀眾分享《圍繞“人”字做文章的教育才是較理想的教育》,各位家長及教育同仁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好機會!
除了崔建社校長,【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大會·春季峰會】還將邀請全國國際學校校長,其中不乏受家長喜愛的本土風向標人物。
另外,在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大會現場還有上百家學校、教育機構,涵蓋國際化學校、早教幼教、語言培訓、備考托雅、職業(yè)教育、線上教育、留學咨詢、創(chuàng)新課程、興趣課堂等。讓你不出國,就能在IEIC看盡全球的創(chuàng)新教育!
往屆IEIC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大會現場照片
歡迎學生家長和教育業(yè)內人士掃碼報名參加,開啟教育創(chuàng)新的新世界!
掃二維碼搶IEIC限量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