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簡介
遠播教育集團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
Vancouver Public Education Alliance 創始人
遠播教育集團國際學校總校校長
遠播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
演講現場
大家好,身為兩個學校的校長,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
遠播集團從2010年以來就開始在中國做國際教育交流論壇,但是當時的名字不叫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叫中國北美國際教育論壇,但是這個只是針對教育行業的,是一個學術性論壇并不對家長開放,到2018年的時候,我們就想把這種學術性的東西能夠對家長開放,目的是使家長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思考教育問題。
今天來的家長90%的目的可能都是為了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但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孩子本身的教育,就像葉院長提到的,到底你孩子的素養有沒有提升,這是更加本質的地方。
去年我們研究院做了一個五力的模型,這五力模型是什么呢?
創造力實際上是其中的一個力,首先是學習力,創造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和合作能力以及綜合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是我今天講的主要是創造力。
去年10月份,我們五力的模型就傳到了我們生涯教育的模塊里。我們在全國有800多所學校在用這個模型。
以省級重點高中為主,我們迅速收集了大量數據,發現了很核心的兩個問題,一個是批判性思維一個是創造力,在中國傳統的學生里是比較缺失的,這個是非常悲哀的數據。
一個國家很核心的東西就是剛才葉院長說的是科技,美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科技強大,是因為他有很的科技人才,之所以有的科技人才是因為他有全球的教育。今天早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統計了諾貝爾獎世界排名前30位的學校,美國的大學有19個,這個是他的核心。
所以我想一個民族的希望歸根到底是科技創新的話,類似這類人才我們到底怎么培養,到底怎么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所以我就這個主題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做教育的工作者反思一下在日常中有哪些行為是摧殘學生的創造力的。
根據80年代一些對創造力的內涵分解,我們研究院取了一些維度,我們認為是核心的維度。比如說你要有創造力,我們覺得這個學生應該有想象力、有好奇心,并且一直保持好奇心,然后同時也需要有冒險性,勇于接受失敗的勇氣,包括要持續專注地去研究一件事,包括自信心,包括努力挑戰。
就拿江蘇海門中學來說:
眾所周知,江蘇海門中學是全國重點高中,2018年高考清華北大錄取人數在15人以上,總分全省前100名有8人,在江蘇省名列前茅。
我們認為,這所在江蘇省甚至全國都很優秀的學校里學生應該都是非常優秀的。我們用一屆600多個學生做了場評估,發現學生在意志力、想象力、冒險性都相對比較欠缺。
為什么在創造力的評估下,有一些維度還不盡如人意?
一、缺乏意志力
我們每個人有創新的基因,但單一評價體系抹殺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選不到他想要選的課,他只能按照學校整個的課程設置上課。其實人實際上都有一些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東西。因為思維方式不一樣,有的擅長視覺性;有的擅長邏輯推理,數學比較好;有的產擅長于具象思維,畫畫就比較出色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但是我們的評價體系又很單一。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抹殺了他對學生本身的興趣,他就不可能在這方面專注下去。
二、長期目標的缺失
在座的很多家長可能都是企業家,你在企業里會發現,當你的長期目標缺失很短視時,很難在一件事情上堅持下去,學生也是一樣,當他缺乏長期目標,考試是他的目標時,考試一旦失敗他就很容易自暴自棄長時間壓抑著爬不起來,所以長期目標的缺失是當下家庭教育包括平時學校里的生涯教育存在的很大問題。
像這些長期目標,實際上貫穿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但我們對目標的設定,基本上是界定于眼前的。實際上我想說的就是規劃,你如果在幼兒園或者在小學這種階段,你就能想到將來我可能選擇的是全世界的大學,而不僅僅是參加中國的高考,那么實際上你就已經有一個比較寬的定位和規劃了。
所以長期目標的缺失,是導致學生沒有意志力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因為他一旦經歷到了一些挫折了之后,他馬上就會放棄。
三、缺乏冒險性
關于冒險性,我們自己反思一下,我們真的很鼓勵孩子去冒險嗎?家長總是培養畫畫和彈鋼琴的興趣更多一些 ,但是一旦到了比較激烈的運動,比如身體上有接觸、有碰撞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讓他去。 中國的教育制度,包括我們的社會體系,會盡可能避免學生在學校里面做出一些冒險的事情,所以導致從教育局到學校基本不愿意搞具有冒險性的活動。我們的學生在這種體系下面,就很難有冒險精神。
四、想象力的丟失
現場做幾個小游戲考試一下,大家從這個圖片里看到了什么?
我們可以發現在沒有告知答案之前,你本來有很多想象,一旦告知一個固定的答案,你再去思考反而限制了你的想象。
為什么我們的學生沒有想象力?因為我們總是經驗和知識這兩方面傳遞較多。
那么我們分析一下,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哪些因素是限制了我們的學生的想象力?
文化。文化是什么? 文化就是對人自身認知的一種禁閉,是一群人經過了一系列的時間達成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共識,但是這種共識往往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因為你會禁錮在這種共識里。所以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就很重要,我們的教育里有沒有勇于質疑一切的精神,并且能夠把這種方式傳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我現在在管兩所國際學校的過程中就發現,多元文化對學生整體思維方式的啟迪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我們在日常中很忽略,我們不是想融合、擁抱多元文化,而是想著消滅他。
你要先尊重外教的文化再改變我們自有的認識,我們總是在管理中方老師的時候覺得一個政策下去你就必須執行,但是當你面對外教時你的這種強勢和感覺風格就不適合,你的教育管理方式就要創新。
再來是文字,大家可能都沒想象過文字為什么會對中國的創造力尤其打擊?其實大家可以想想全世界原來有上千種的文字,主要都是象形文字。西方的象形文字消失了,中國的象形文字我們保留下來,中國現在是目前整個四大文化里面的保存完整的文化。象形文字,一個字就是一幅畫,一個字就是他自在的邏輯。
比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但是大家很容易想象那首畫面,很美的詞,但是外文符號尤其英文,一定是要通過嚴整的邏輯才能表達出來一個意識。
所以它不像英語這種字母字,它一定要通過一段話來體系它的邏輯。所以說象形文字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具象思維。這個是我們幾千年的文化這樣傳承下來的,當你人有一種具象思維的時候,也就很多時候就很難有這種想象。
中國人通過了這種文化和文字下來之后,這個也是當下在科學創造領域里,沒有那么多中國人在貢獻前沿的理論核心的原因。從近代100年以來,有6000多條革命性的理論,中國人占了不到1%。
學習的內容,學生沒有選擇權。尤其是很多傳統的中國的學校,包括現在在進行高考改革的中國的學校,所謂6選3也就是在那6門里選,知識教的太多,思維方式教的太少。學習的形式經驗傳遞的多,自我探究的太少,應試目的多,素養培養少。
人較有創造力的階段都是在他沒有什么經驗的時候。幾個很偉大的推動世界發展的偉人比如牛頓,他發現運動三大定律時只有23歲,愛因斯坦光電效應26歲,達爾文進化論30歲,為什么那些知識經驗豐富的科學家為什么沒有發現重大的理論,所以在日常的過程中一定要培養學習的創造力一定不要傳遞經驗的東西。
另外經驗是什么?我們考試的形式實際上是較簡單的一種邏輯推理,把已經歸納好的東西放在規定的場景應用,這就是一種記憶力和經驗,對于學生的想象力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簡單地培養了學生一種簡單的邏輯推理的能力,但是比這個更重要的是邏輯歸納能力。
一個具體的場景,比如牛頓能把一個特殊的場景通過歸納法總結出來有這么一個公式,比邏輯歸納能力更高層次的是邏輯演繹能力,就像愛因斯坦一樣什么都沒有,我先假設一個東西,然后再做實驗去驗證。所以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基本上是記憶和經驗的復制,這個對于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極大的破壞。
再跟大家做一個小的游戲互動:
我們通過做兩個小游戲可以發現,批判性的思維,他一定用邏輯去拷問邏輯,不一定你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實的。
所以如果要訓練我們的想象力,必須要做到深度思考。
什么叫深度思考?我自己總結了一個公式:
P 表示思考力
K 表示思維方式,T表示專注思考的時間
I 表示你獲得的信息
信息不等同于知識,信息要變成知識,一定要經過經驗進行驗證、消化了之后才能變成是知識。所以我們不需要去追求大量的信息,如果不加以多元思維方式去專注地思考,你只是在一個低水平的程度上。
一個人要有思考力,要有想象力,要有深度思考力,一定要具備多元的思維方式,這個是我們不斷的需要去獲取的經驗。
★推薦閱讀: